
李禹焕于上海的石厂为“挑战的灵魂”展览挑选石头。
亚洲战后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物派”运动的精神领袖、韩国“单色画”的领军者——李禹焕(Lee Ufan)将携其总计数十吨的重量级作品登陆PSA年度特展“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此次展览不仅是李禹焕的作品首次大规模亮相于中国,更将呈现其代表作《关系项》、《对话》系列的全新版本。李禹焕的作品时常赋予观者充满哲思的神秘体验,那不妨在展览开幕前让我们为你揭秘这位似是隐士似是斗士的亚洲艺术宗师吧!
“物派”精神领袖——李禹焕在日本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社会经历着激烈的现代性变革,外来思潮与本土文化在相斥中相融。当时的艺术领域,关于法国新现实主义的西风东渐备受争议,日本关西与关东分别涌现出“具体派”与“物派”两种艺术浪潮。
1968年“神户第一届现代雕刻展”上,关根伸夫展出的作品《位相——大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物派”的起源,当属于关根伸夫那件轰动一时的作品——《位相——大地》。关根在地上挖掘了一个深2.7米、直径2.2米的圆坑,并将一个和坑相对应的圆柱体并置于一旁。作品完成后所散发的磅礴力量,不仅让原意进行一个“正-负”空间拓扑实验的艺术家为之动容,也让当时已经是一位艺评人的李禹焕为之震撼。他通过撰写文章为作品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他认为关根的作品可以与原本的世界相遇。这也成为了“物派”的核心观点:与“事物”的邂逅,令世界豁然开朗。
李禹焕的言论逐渐影响了关根伸夫、小清水渐、吉田克朗等艺术家的实践。而他自己也开始投身艺术创作,在其代表作品《关系项》,李禹焕以自然的石头、人工的玻璃钢板,以及艺术家的力量,构建了静谧且爆裂的互为关系。在那个风云突变的环境下,李禹焕以自己独到的艺术理念与创造奋力站上了时代的舞台,并引领“物派“走向了世界。
李禹焕使用石头与钢板作为创作材料,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在日本的巨大影响力,2010年,李禹焕的个人美术馆于濑户内海建成。这座岛屿美术馆由李禹焕与“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共谋而成,他们顺遂了本质而行的主张,让美术馆与其所处的自然空间融为一体。
李禹焕美术馆外景,图片来源于美术馆官网。
李禹焕美术馆内景,图片来源于美术馆官网。
单色画领军者——李禹焕在韩国
1960年,李禹焕开始尝试平面创作,自1972年“物派”结束,李禹焕将创作重心移至绘画,展开为期数十年关乎于“笔触”、“留白"与“空间”的探索。作为1960至1980年代韩国“单色画”的代表人物,李禹焕一年创作的绘画虽然不超过25件,却皆蕴含着对绘画工作的自觉意识。
李禹焕于其巴黎的工作室。供图:李禹焕工作室,摄影: Lee Kangso,2000年。
“笔触”(brushstrokes)与一笔画最初的英文相同,足以证明它是此种平面绘画的重要表达形式。创作之处,李禹焕便使用抽象、连续的手段,以众多排列有序的细小笔触完成一幅“单纯”的绘画实验。后期,笔触的数量逐渐减少,形成更具概括性、更为集中的绘画语言,弱化了重复表达而突出画面的布局与对话,延续其装置作品的艺术观念,即承载着画面已完成和画面之外未完成的内容。
李禹焕曾经提到,“画不是某个物件的状态,而是一种与绘画行为密不可分的超越性的场面。”他的“一笔画”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专注力与决心。下笔的力道要求作画者除了思考还需兼备充足的体力,看似规整的笔划实则充满着生命力,而正是这种鲜活为画面带来一种创作的共振。
创作过程中的李禹焕,摄影: HYOWON PARK (釜山艺术博物馆)。
李禹焕,《从线开始》,布面胶和矿物颜料,130×163cm,1975。图片来源于私人收藏。
从对“笔触”的实验中即可窥见李禹焕作品中重要的“留白”的概念,他将自己的绘画成为“静寂的回响”。李禹焕的创作摒弃了西方绘画中所谓的将画布填满的传统,相反,他将被填满的空间腾出,或通过擦除、勾描和点画线条的动作来拓展绘画的意涵,任由东方感性将画布置换为表演空间;或借助构图,让“对话空间”本身成为“对话”或“联结”发生的媒介。
李禹焕,《对话》,布面丙烯,218×291cm,2019。供图:艺术家与里森画廊。
世界人——李禹焕在全球各地
李禹焕时常自诩为“世界人”,其艺术步履已遍布世界各地: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蓬皮杜、纽约古根海姆……
李禹焕曾说过:“很多艺术家会让自己的作品脱离环境或空间单独呈现,但是我的作品与其所在的环境密不可分。”所以在每次展览开始前,李禹焕总是亲自前往当地进行考察,考察环境、空间与氛围等。一直坚持这项原则的他希望让自己与在地语境产生对话,让当地观众与作品更深刻的相遇,产生共鸣。
李禹焕于2011年在古根海姆创作《关系项》。供图: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2014年,李禹焕受邀来到凡尔赛宫,以他一贯沉着寂静的发声方式打破了这座宫殿的平静。他也是自2010年村上隆之后第二位在凡尔赛宫举办个展的亚洲艺术家。李禹焕的雕塑并非由极简主义者使用的预制品构成,而是试图在石与铁之间逗引出自然的相遇与两者的和谐。为了准确把握凡尔赛宫特殊的气质与展示空间,李禹焕前后前往巴黎考察50余次,从而为此次展览创作出10多件特别作品。
李禹焕于凡尔赛宫展览前,2014年6月11日。图片版权: Fred Dufour、Getty Images。
李禹焕,《关系项-凡尔赛拱门》,2014,? Kamel Mennour
那么,李禹焕将在上海的此次展览“挑战的灵魂”带来什么样的作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挑战的灵魂,李禹焕在上海
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The Challenging Souls: Yves Klein, Lee Ufan, Ding Yi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合作伙伴:伊夫·克莱因文献库、里森画廊、佩斯画廊
策展人:龚彦、李龙雨
助理策展:黄宓、王黎音
展陈设计:COLLECTIVE
平面设计:马仕睿
展期:2019年4月28日—7月2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楼
票价:60元(早鸟票:50元,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抢购预售票)
2019年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推出特展“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通过百余件文献、绘画和装置作品,观众将感受三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家对实验、创新和发现的不懈追求;感受他们如何以个人之力或群体之力发明崭新的艺术语言、媒介和形式,挑战约定俗成和流行。本次展览亦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展出伊夫·克莱因和李禹焕的作品。
↓↓↓戳“阅读原文”,立刻抢购早鸟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