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曾言:“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岁月不居,囿于时空机缘各异,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吴冠中、赵无极等诸先生或暂处低潮,或为世冷落,或久居海外,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们在困苦中、在动荡中、在寂寥中苦心孤诣,赤子之心不折不变,执着探得艺术奥窔。待春风化雨之时,粲然绽放万丈光焰,巍为一代宗师。
所可贵者,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等诸先生或具国学根底,或有家学渊源,譬如颜先生尊府颜元即是任伯年弟子,深得其精髓;又负笈游学欧洲,挹西方艺术菁华;复与中国优秀文学艺术传统一炉而冶之,贯通中西,创辟出别开生面之民族气派及风格。可谓含英咀华,后绝前超,享誉中外。岁月如歌,蓦然回首。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等诸先生及其艺术历经时光淬炼,生生不息,深美阂约,愈见其璀璨光辉。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划时代的不朽文献。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英贤济济,直接或间接受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等诸先生沾溉,担簦访道,各有发挥开辟,硕果累累,气象宏阔。尤以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格调全新向上的艺术家接踵而出,各畅其美。迈入新时代,国家鼎盛,社会昌明。艺术事业更是百花竞放,美不胜收,迎来姹紫嫣红开遍的新春光。
中西哲学及思维方式不同,投射在艺术思想上亦有异。西方艺术重具象,自解剖、透视着手,以“光”“影”技法剖析物象,建构起所谓“美乃是存在之在场状态”。“画者,师心也。”中国绘画之道重写意,“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独嬗神韵化境、妙趣天成。面对纷繁复杂之人间万象,艺术家讲求领悟自然造化,体味岁月磨砺、人生起伏、风雨创痛,继而因心造景,以心写象,用意造境,直写心灵。司空表圣谓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静安先生则称之为“境界”。唯胸中磊磊,“自有真丘壑”,方能意匠独运,意厚情浓,意到画成。
“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世间万物以不同面貌活跃于世。中西艺术发展迹辙相异,却是“东海西海,心理悠同”。安格尔有言:“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艺术,其基础是:永恒的美和自然。”宋代大儒程明道则曰:“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杜工部亦有诗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中国传统美学推崇“意象”,营造有意无意、似与不似之“意境”,追求“天地人”三才,礼赞生命,万物和谐。蕴涵“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之中国美学精神,与西方哲人咏唱之“诗意地存在”,却是相契相合,窥得艺术堂奥。
梵高说过:“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艺术家之高尚使命恰在于寻找并营造“意境”,亦即西方先哲所谓“诗意的世界”,精神灿烂,出于纸上;人与象汇,意与象通。“流美者,人也。”艺术家以作品创造“意象”,呼唤世人珍爱万物生命,铭记人间境界真善美,返璞归真,自在优游,得之寰中。
唐宋以降,以苏州为核心的江南渐成中国文化艺术之中心。江南如画,大家辈出,流风远被。杨惠之、顾恺之、元四家、吴门画派等,云兴霞蔚,不胜枚举,皆为蔚然大观之艺术高峰。艺林推重,故此短文中不复论述焉。诗意、如画的江南体现着中国真正的意韵气象,是令人向往的中国故事不可多得的美好意旨。诗情画意满江南。江南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心灵交融。这样的江南,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时光如流,骎骎七十年。前贤昔哲,俎豆馨香。山川易变,艺术长存。梳理取鉴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等诸先生之嘉德懿行,辄蒙熏沐,历久弥新。撷取展示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等诸先生之佳作精品,既传承有绪,又大力发扬,更以自策励。细览参展七十余位艺术家名单,皆对艺术发展贡献较大者,多为艺林所肯定。参展作品涵盖油画、国画、雕塑、综合材料及装置等诸多门类,共计八十余件,扬葩吐芬,争光竞彩。兹篇幅所限,仍有许多前辈大家未能逐一胪列,还有不少名家及新锐尚未彰显。抚躬自问,殊觉愧赧。“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时下,长三角一体化大势日隆,沪苏两地艺术交流益炽。展览虽寡,涵蕴甚丰。镜鉴他山,蜕故求新。晚学驽钝,犹愿竭绵薄聊贡愚忱,不负新时代之赐,共赴这伟大时代之大美!
曹俊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
苏州美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友情提示
刘海粟美术馆(延安西路1609号)
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9:00am至16:00pm
本馆无对外停车库,建议绿色出行
轨道交通:3,4号线,延安西路站,2号口出
公交:57,311,946,71(延安西路凯旋路站)
微信ID:刘海粟美术馆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刘海粟美术馆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刘海粟美术馆对任何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刘海粟美术馆名义的行为,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