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dex}}/{{bigImglist.length}}
2018下半年我甚是忙碌,曾先后参加了国内外6个展,穿梭于新加坡、德国、UCCA沙丘美术馆及木木美术馆等。但其实主要做了二件事情,在“自然系列”创作进入第29年头时,回首初心,结合当下,继续追问“恍”字。“追问是思的虔诚”。显然经历近30年的生命体悟,当年从薄明中看到干茧虚影而激活探索活体纤维的目光已转移为对今朝社会生存状态,心理诉求的关照,及其对救赎的思考。恍若隔世,恍若重生是“此在”和“操心”。剖析“恍”者左旁从心,右旁从光,是希盼光,追逐光。因此我将木木美术馆个展取名为“恍”,并将带有宗教神性氛围的作品“天庭”置于地楼,将弥满蚕丝的古木“沉云”置楼上,营造“恍”的展览建筑空间。我做的第二件事,继续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终于实现了与科学家合作,用转基因的生物工程技术,生成了萤光茧,并堆叠成三角形舍利塔。我还发现蚕的第五令丝囊结构就似教堂,神庙结构。蚕丝中含大量生命之元——丝蛋白,因此蚕是光的使徒。这些是我的蚕道。
—梁绍基
▲《月庭》200x1490x960cm 亚克力板、丝、展览当地的砂、镜子、 金属刀、茧、录像(3分36秒) 2015
▲《沉云》 85x180x45cm 59x240x46cm 90x445x85cm 138x134x250cm 丝、木头、茧 2014-2018
▲《荧光》 33x28x25cm 荧光茧、 LED、有机玻璃 2017-2018


{{flexible[0].tex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