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将自我观看的问题深挖下去, 至少会涉及到三个关系:自我与自我的关系;自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以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传统的镜子,或者今天由技术手段构筑的、进一步拓展了成像功能的镜子的数码变体,成为这些关系中关键的、有趣的媒介。这些媒介一方面发挥了屏的功能,帮助投射出自我,实现自我镜像;另一方面,在呈现的同时,它们也 产生了关于自我的幻象,转而成为认识自我的阻碍,当然,也成为自我与他人(世界)之间关系的屏障,就像幕一样。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并不企图针对关于自我观看(镜像)的问题给出确定的答案,而是希望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在当代语境中面对这些问题的感受。从纳西索斯到自拍,从依靠物质形态的水或镜子成像,到产生非物质形态的数码镜像,自我观看正置身于真实与虚拟日渐紧密交织的世界中,将拥有日益丰富的屏,也将面对愈发难看透的幕。
——庞茂琨
\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镜像系列部分作品

《镜花缘之二》布面油画 160x120cm 2013
时间与时空是一科学话题,然而,自我的认知与认知自我是一哲学问题,镜子中的我,是我还是非我,眼神中流露的是迷失的自我还是迷恋自我,美貌与青春同在,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芳华,成就了“花一样的人儿”与镜结缘,这就是——镜花缘。

《巴塞尔表情》布面油画 200x160cm 2015
当手机可以呈现更多可能的时候,它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另一“器官”,观看的方式与传统的镜子之间似乎相同——自我的审视,似乎又不同——可以与千里之外的人分享这种自拍的“表情包”,《巴塞尔表情》需要你来解读画布上的“表情包”还是手机里面的“表情包”。

《欢颜No.2》布面油画 180x150cm 2015
每一张欢颜的面部表情下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与生活的戏剧化,自我娱乐与网络娱乐在各种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开启了全民娱乐时代,每一张面孔、每一种表情的后面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也是作者所呈现的意图,等待观者来解读。

《早安,委拉斯贵兹》布面油画 108x160cm 2015
《早安,委拉斯贵兹》来源于《镜前的维纳斯》,是西班牙艺术家委拉斯贵兹目前唯一的女性人体绘画,画中人物背对观者的姿态似乎与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纳笔下的《沉睡的维纳斯》在体态上有了某种神似——生命中青春的涌动犹如音乐的旋律在肌肤与身体的曲线形中得以实现,此时也是17世纪西班牙人本精神的开始觉醒,透过天使手扶的镜子,看到的是维纳斯在悠闲与舒适下的内心反观。作者在《早安,委拉斯贵兹》的画面中,镜中呈现的是自画像,这是时间的穿越,即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下的自我追寻,也是在艺术史中,寻求与古代大师对话的自我询问。

《纳西索斯》布面油画 160x200cmx2 2015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纳西索斯通过水中的倒影看到自己的美貌,并在自我欣赏与自我追逐中完全迷失自我,最后憔悴而亡。作品《纳西索斯》有如并行宇宙般的自我形像倒影,对当下的思考来源于观看的迷失,借用“纳西索斯”对镜像与技术成像进行探寻。

《子夜》布面油画 150x100cm 150x160cm 150x100cm 2015
这是作者的一组自画像,《子夜》呈现子夜的生活状态,审视不同角度的自我与不同角度的自我审视,以此来唤醒自我的思考与观看方式的差异性,我思故我在,还是我在故我思,对于矛盾的困惑需要观众来解读。

《镜物》不锈钢 吹制玻璃 2015
通过吹制玻璃不锈钢的反光成像特性和材质、形状的特质,平面规则的镜像被曲面不规则连续的差异性曲面取代,镜像中的“我”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自我与“他我”,观看者也许会出现视觉上追问,这是我吗?为什么我会是这样,视觉的追问与思维的反思这就是——镜物。

《幕》不锈钢 240×150×100cm 2015
不锈钢的雕塑似乎要突破幕墙寻找自我,对观看的思考与今天数码镜像中被修饰的自我,犹如自我的异化与不确定性,雕塑的不锈钢材质同样具有观看的可变性,这种方式有着与手机自拍和镜像的虚拟图像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寻找幕墙的我们。

《思想者》 不锈钢 160x80x90cm 2015
《思想者》有着与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相同的名字与不同的肢体语言,这即是对观看的思考,也是对思想者的思考,思考是人类的属性,这是对自我观看的时空转换,自我幻想与自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也许科技时代的观看已经改变了观看的行为方式。
\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展览现场





\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开幕直播回放

策展人导览

展览开幕式
当前展览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
展览时间 2019.03.09-2019.04.16
地点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二、三展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