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利特
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
马格利特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因其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带有的诙谐以及许多引人审思的符号语言而闻名。他的作品对于许多观察家对于事先设想的现实状况提出挑战,并且影响今日许多插画风格。
“可见的东西总是会隐藏其他可见的东西”
“真实指的并不是我们身边那些触手可得的模糊与简单的东西。真正的真实,只有特定的时间才可以感知到,这就是我想通过我的绘画传递的”
“我没什么可说的!我只是寻找图像,然后发明......只有图像才算数,无法言喻的神秘图像。因为这些神秘都源于我们的生活。”
——马格利特
我们一开始欣赏马格利特的作品,或许会觉得他的艺术天马行空。但其实,马格利特的艺术讲究的是克制,排外:他用的是平淡无奇的正面视角;对称、平行、后退的平面;刻意压抑的造型,要么本身就平淡无奇,要么因为不断重复出现而变得平淡无奇;平板的笔触,还有超然物外的表现手法,比如说,天空的蓝色总是格外明媚,因戏仿而略显嘲讽。
The False Mirror 1928
The Human Condition 1933
马格利特拒绝奇思妙想,随意组合,而选择严格、严谨和系统。这是诙谐、迷人的自觉艺术,通过温和的表现手法组合呈现,然后推敲再三,起一个有挑逗性的标题。一个人要是还年轻,怎么可能不爱马格利特。
Rape 1934
La Clairvoyance 1936
马格利特凝练,严谨,标准的绘画方式,是为创造宏达的画面而设计的:此宏大与画布大小无关。冷酷和平板是马格利特艺术的核心。马格利特曾告诉同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保罗.努捷,他的目标,是在自己创作的图画里,“眼睛必须用一种完全不同寻常的方式‘思考’。”当一个艺术家选择“客观”而非“主观”的时候,选择做得如此斩钉截铁,也一样能导致强烈的、鲜明的主观性。
The Banquet 1958
二十世纪艺术中,没有哪一批作品,像马格利特的那样既有个性又值得模仿;没有哪一批作品,像他的那样,如此依赖于不断重复使用标志性画面。
Son of Man 1964
Lovers 1928
艺术家就是艺术家,他们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能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必须是什么就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资料参考:《另眼看艺术》朱利安.巴恩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