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古轩香港画廊于3月26日正式开幕了由艺术家曾梵志策划的展览——「塞尚、莫兰迪和常玉」。此次大展是三位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在历史上的首次汇聚。
此次大展的一分钟视觉短片将带您跟随曾梵志的笔姿,近距离解读三位绘画大师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经典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配乐中感受三位艺术家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
Installation view. Courtesy Gagosian
我喜欢的艺术家有很多,但这次所展出的这三位总能引起我长久的激动,帮助我想通很多问题。
我希望仍然用视觉的方式而不是依赖语言,把我观察到的这些细节摆放出来,传递给观众……在当代绘画中,创新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现在和未来固然重要,找到跟过往的连结同样也很重要。
作为一个画画的人,我这次是用一个绘画展览的形式,来表达我对这三位伟大画家的一些作品观后感。
—— 曾梵志
Installation view. Courtesy Gagosian
中国艺术家曾梵志尝试了策展实践,他通过策划后印象主义画家保罗·塞尚、20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和被誉为“中国马蒂斯”的四川艺术家常玉的展览,揭开了一场艺术史的变革。
Installation view. Courtesy Gagosian
曾梵志的策展强调了作品在视觉上的关联性。色彩鲜艳、充满生气的塞尚,近乎抽象、近于单色画的乔治·莫兰迪,与1920年代巴黎画派的成员中国画家常玉,三人的作品间彼此产生回响。
听曾梵志谈论他对这三位艺术家的敬意,以及他们对其自身创作的影响,完全是一种惊喜。而曾梵志自己的作品则蕴含了直接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关切。
—— 英国《金融时报》
这个春季,高古轩香港正在呈现塞尚、莫兰迪和常玉的精彩之作,我们诚邀大家前来高古轩香港画廊,亲睹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们的精彩之作!
艺 术 家 介 绍
▼
Paul Cézanne, Nature Morte,circa 1890, Oil on canvas, 11 × 16 inches (28 × 40.5 cm). Courtesy Gagosian
保罗·塞尚(1839-1906),杰出的后期印象主义艺术家,常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他在绘画中运用的分析方法利用渐变色调体系构建出三维质感的结构。这是强调个人视觉感知的印象主义和更偏唯物主义现代派运动的野兽派、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之间的重要纽带。他创作了众多苹果等水果的静物画,以及许多描绘可以俯瞰他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爱克斯住所的圣维克多山的绘画。这些画作都突显出他与众不同的视觉风格,影响了之后几代艺术家。
乔治·莫兰迪位于工作室内,意大利博洛尼亚,1953年,贺伯特·李斯特,摄
乔治·莫兰迪(1890-1964),意大利画家、绘图员及版画家,以微妙的色调描绘瓶子、花瓶、碗和花朵等看似稀松平常的主题而闻名于世。虽然外表看似简单,但与塞尚相彷,莫兰迪的静物画也是由他严谨理性、有条不紊的艺术创作方法而产生的成果。莫兰迪效彷塞尚的诸多画作中传递出他表达个人化的时间感和记忆感的独特能力。他努力将类似的微妙情感倾注其作品之中,在不断推进的前卫派运动中坚持他内敛却强烈的艺术风格。
Sanyu, Hortensias, 1931, Oil on canvas, 28 3/4 × 19 11/16 inches, (73 × 50 cm), Courtesy of The Li Ch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此件参展作品是在亚洲的首次公开展出)
常玉(1901-1966),常被称为“中国的马蒂斯”,是一位法国华裔画家。他的绘画线条丰满而流畅,与其书法功底一脉相承;再加上他饱满的色彩运用,使其画作备受追捧。1921年是所谓“疯狂年代”的开端,常玉从中国途径日本到达巴黎,在那个法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感受到东西文化间前所未有的碰撞。因此,常玉的画作一直在探寻东西方的交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关阅读: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 「塞尚、莫兰迪和常玉」——曾梵志策划的精美大展
《艺术新闻》国际版报道 | 创造艺术史:曾梵志策划塞尚、莫兰迪和常玉的首次大展
「塞尚、莫兰迪和常玉」由曾梵志策展,已于2019年3月26日在高古轩香港开幕,持续展出至2019年5月11日。
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7楼
7/F Pedder Building, 12 Pedder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T. 852.2151.0555
F. 852.2151.0853
hongkong@gagosian.com
开放时间: 周二-周六,11am-7pm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