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Jennifer Steinkamp)
“Impeach”
立木画廊纽约(西22街536号)
2019年2月28日-4月13日
色彩斑斓、互动性极强的大型沉浸式装置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重要链接。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抽象绘画、极简装置的艺术传统以及使用了最新数码技术手段,其亲近的创作姿态及体验式的展示方法广受大众青睐。
立木画廊代理的洛杉矶艺术家珍妮弗·施泰因坎普(Jennifer Steinkamp)是沉浸式装置艺术领域的先驱,她多年的大型影像及新媒体艺术实践探索了建筑空间、动态及感知体验等复杂概念,不断以奇异的景观刷新公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目前,施泰因坎普的个展“Impeach”在立木画廊纽约西22街空间举办,展览持续至4月13日。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个展“Impeach”现场
立木画廊纽约西22街空间, 2019年2月28日 - 4月13日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施泰因坎普出生于1958年,分别于1989年及1991年在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获得纯艺术学士及硕士学位。她从1980年代末开始创作实验动画,并将这些动画直接投射在建筑的墙面、地面、天花板等不同结构之上,以此考察动态绘画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早期动画作品往往是抽象的,带有鲜丽的色彩,既通过蓬勃的画面反映了典型于加利福尼亚地区艺术的生动、积极风格,又通过梦境一般的迷幻动率催眠观众,鼓励观众重新思考沉静建筑空间的动态潜能。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在美国麻省克拉克艺术中心举办的对谈
1994年,施泰因坎普创作了一件直接投影于加利福尼亚摄影博物馆的剧场外部圆形墙上的作品;这一平面原本并无甚特点,甚至因其面对的建筑结构而显得有些碍眼、多余,是不折不扣的“死空间”(没有结构或审美功用的空间)。但施泰因坎普的作品为这个空间添了一个不断震动的黑色矩阵结构,其中还有此起彼伏的黄色和粉色抽象图案。
施泰因坎普另一件在1994年创作的作品Balconette则通过投射幻象式的动画影像将俄亥俄州艾伦纪念美术馆的露台转换为一个在广场公众面前不断折叠展开的奇异空间。作为数码艺术的先驱,施泰因坎普肆意使用当时仍算罕见、晦涩的数码技术创造抽象梦幻景观。在这个意义上,施泰因坎普的实践与“Opart”(“幻象艺术”)艺术流派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
Impeach 1,(视频截帧) 2019年
视频装置
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在2003年前后,施泰因坎普开始大量而频繁地在创作时采用自然景观,将树木、花卉等融入影像之中。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从具象到抽象画面的转化是一种“理性”的、富有现代主义精神的转变过程,而从抽象到具象形式的转化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意味着回溯、“倒退”,甚至与数码手段的科技本质相矛盾。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
Diaspore, 2014年
视频装置
尺寸可变
个展“Diaspore”, 立木画廊香港空间, 2014年2月13日 - 3月22日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个展“Impeach”现场
立木画廊纽约西22街空间, 2019年2月28日 - 4月13日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些以自然有机物为画面主题的作品往往带有极强的观念性特征,以施泰因坎普对艺术史、文学或其他文化领域的深厚研究为基础。尽管作品面貌看起来是纯粹而美好的,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反映了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并探索了许多当代社会、政治问题。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个展“Impeach”现场
立木画廊纽约西22街空间, 2019年2月28日 - 4月13日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施泰因坎普以植物为主要形象的作品看来是是对于自然的真实再现,似乎直接使用了艺术家在户外拍摄的植物图片或影像,但在仔细观察后,观众将意识到,这些景象完全是数码生成的。运作在这些沉浸式图景之中的,是人类欲望的逻辑。以2005年的Rapunzel系列为例:这件作品以长发姑娘的童话故事为题,描绘了带有细长、脆弱根茎的粉色及紫色花朵的生长过程。长发姑娘的故事广为流传:王子顺着姑娘的坚韧长发爬入高塔之中,拯救了姑娘;但是施泰因坎普事实上想要通过这件作品探索经典格林童话的原初版本:在那一个版本中,长发姑娘的母亲急切欲望获得一种特殊的植物,而这在故事中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Karen Wilkin在Wallstreet Journal评论此作品时称:“在某种意义上,施泰因坎普的作品保留了格林兄弟有关服从及复仇的童话故事的凶险暗涌,Rapunzel因此从一张(的确带有魔幻意味的)高科技墙纸转变成了某种扣人心弦的恐怖事物。”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个展“Rapunzel”现场
立木画廊纽约空间, 2005年5月20日 - 6月24日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在看完一场电影后,你从电影院走出来,整个世界感觉都不一样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施泰因坎普曾对艺术媒体Artforum如此描述她在2018年于美国麻省克拉克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Blind Eye"。她在该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积极与环绕场馆的桦树林相联系,也与克林姆特、梵高等艺术家与树木、森林有关的艺术作品相联系,而展览内容与展览周边环境的关系因此是复杂、多样而陌生的。
珍妮弗·施泰因坎普
Blind Eye 1, 2018年
视频装置
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在讨论主要以电脑软件完成的影像作品的时候,施泰因坎普说:“我对美没有意见;美促使你重新考虑你对于事物的感受。直觉—或者说,快速做下的决定—对于我的艺术创作来说非常重要。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他们需要经常快速下决定,因此你也必须要以直觉形式去做决定。任何事物,所有事物,都是再现,叙事也是如此。在我处理叙事的时候,我没有开始、发展、终结点的概念。叙事对我来说是连绵不断的事物。开始、发展和终结点的关系经常就像是出生、生活和死亡的关系一样。而我似乎往往无顾死亡。”
★当前展览与博览会
★展览与博览会预告

关于立木画廊
立木画廊( Lehmann Maupin )由乐睿昕( Rachel Lehmann )和慕德伟( David Maupin )于1996年共同创办,呈现来自美国、欧洲、亚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等艺术家的当代观念视觉艺术创作,画廊曾为众多重量级和新锐艺术家举办其于美国纽约的首次个展。画廊一直不遗馀力支持能够挑战视觉、突破媒介边界的当代艺术创作,以概念性的个人探索、自我表述的佳作构建国际文化和艺术交流的平台。立木画廊代理的艺术家特色鲜明,在创作中尤为凸显性别、阶级、宗教、历史、政治、全球化等议题。
立木画廊于2018年在纽约当代艺术核心地区——切尔西区西24街开设了全新的旗舰空间,为艺术家提供特定场域创作的平台,画廊亦在切尔西区西22街拥有空间;立木画廊是全球首批着眼于国际拓展的画廊,并于2013年率先登陆中国香港,在中环毕打行开设香港空间;2018年,立木画廊再次率先在韩国首尔开设空间,呈现更具国际视野的艺术佳作。
如欲了解更多立木画廊艺术家、作品和展览等信息:
敬请联络 hongkong@lehmannmaupin.com
立木画廊官方网站 www.lehmannmaupin.com
@立木画廊Facebook主页、Instagram参与互动
搜索、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立木画廊微信公众账号:LehmannMaupin1996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