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珂&晃晃
b.四川成都
《走近这面镜子,走进这面镜子》
镜子,你离它越远,
里面的自己也离自己越远,
只有走近,走近,走进,
进入它,
变成那面镜子......
「镜子」
镜子面前,光亮熄灭了,一切的一切回归于黑暗...你遁入虚无,失去了你的身体。恐惧袭来,危险、绝望、失落、孤独,你徘徊在深渊的边缘...唯独那永恒的微光,直至你再次看到那面镜子。
这是一场由我们亲手编织的梦,不承上也不启下的梦,这里也许残酷,也许冰凉,但不必相拥取暖,因为我们本身就是那团火焰。我们在梦里,在黑暗或是光亮的镜像里,生命在生长,在做梦,在受苦。这里没有对逝去的失落,也没有对未知的恐惧,没有束缚的理性,没有无聊的逻辑,时间在这里变成了碎片,无数个散落的现在、现在、现在......随手可得的现在。我们对着这块干净的镜子,尽情的燃烧,一次一次崭新的释放与连接,一次一次沉醉于与宇宙相连的孤寂。
十五年前,我们相遇,说对方是彼此的一面镜子。于是,这面镜子就默默存在于我们之间。也许时间让它已经有些模糊,发出的光也许已经暗淡。但当再次走近时,那仅存的微光竟是永恒...它一直存在,在那里...这面镜子让我们置身于现在,却在过去中看到了未来。
2017年起,我们开始每天为对方拍一张照片,就像每天观察裸露在镜子里的自己。暴露的危险,神秘的吸引,我们在镜子面前肆意的哭泣、欢笑、嘶吼、沉默,将所有的热情燃尽化作零散的灰烬。我们用尽全力的生长,每一天都像是结束前的灿烂。我们依旧纯真如初,单纯而危险。两年,730天,1460张碎片一样的照片,它永远留存在我们彼此的生命里。
这也许只是一场不愿醒来的梦,一次两个孩子的好奇之旅,我们梦呓般喃喃自语,也许不太清晰,也许音调怪异,我们深陷其中,如此迷恋的冒险,奇异的美。我们享受着步入其中,未知的旅程刚刚开始。
在镜子面前,我们在手臂上纹上了最爱的诗,
日夜交替,
无穷无尽,
去奔跑,去躲藏
突破到彼岸
- 以下是木格堂「MIN」与刘珂&晃晃的访谈 -
MIN:能与我们分享17年1月1日为对方拍摄下第一张照片时内心的感受吗?
刘珂: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约定,没有约束,我们并没有一个期限,也没有预想一个结果。只是想量化时间,重新建立一次次新的连接,尝试重新的观察和体验,真实的呈现。这不是一个项目,不是一个计划,一切都是自然的,连镜子这个名字也是在过程中出来的。1.1日,一团烟,旋转着慢慢上升,蜂蜜从指尖慢慢往下流淌,很奇异的美。
晃晃:像是新的开始,有所期待又没有任何预知,就像开始和结束只是标注的一个日期,而最后你只记得大致的感觉。上升的烟自由随形我在烟雾里看不清,指尖流淌的蜂蜜血一般的浓度甚至嗅到不属于它的味道。
M:作品中充满了诗的气息,可以谈谈作品中影像与文学之间的连结和互动吗?
刘:因为诗很自由,很流动,很随意,哪怕表述得不清晰,这种模糊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很吸引,很迷恋。
晃:我们喜欢诗歌是因为它自由和不确定,我们也希望作品里赋予诗歌一样自由的空间,自然流淌。
M:《镜子》中出现了许多物件,像是干枯的枝叶、被绳子缠绕住的身体、白色的窗帘等,人与物之间充满了戏剧感,这些东西与被摄者是如何产生互动的呢?
刘: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吸引。不确定的,神秘的,多种可能性的,这是原因吗?除了彼此的关系,我们也在探索道具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打破,重建,打破,重建,建立一种新的连接。
晃:来自于偶发和不确定及物体本身传递出的一种昭示,感知到了然后去做。我们更喜欢做最直接的连接,越是裸露的越是显露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M:作品中被摄者的脸部或是被树枝、长发遮挡,或是带着面具,这么安排其中是有什么样的原因?
刘珂&晃晃:遮挡和面具意味着隐晦和暗喻,是借以转换和传递自身的介质,以此来探索事物的真相。
M:《镜子》中的部分影像是在大自然这样的室外环境下进行拍摄的,像是海边的水、森林里的落叶、石头等,你们的创作似乎与大自然有着某种联系,可否多谈谈这一部分呢?
刘:没有太刻意的室内室外,完全偶发的,我们只是把它看成一个个的空间,不同的空间会带给你不同的体验。你在这里重新连接对方,观察他,体会自己,就像照镜子。我们会对有能量的,神秘未知的空间或者道具所吸引,也许是石头,是水,会吸引我们尝试去连接,去探索。比起室内也许自然给我们的可能性更多吧,室内也很好啊,酒精和音乐,也会给我们一次未知的旅程。
晃:自然对我们来说是早于人类就存在于地球的,有吸引我们的神秘感和在去感知中获得的愉悦,也是希望能借自然之力来获得新生。
M:作品中拍摄的对象十分具体,但却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刘:也许就像梦,你记不住具体的画面,细节,色彩,但梦会给你留下一种感觉,说不清的感觉。也像回忆,也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碎片,就这样在那里,没有承上启下,线性的时间并不存在。
晃:虽然拍摄对象是我们自身,但我们实则在拍摄生命中的一种感觉,因为它的鲜活和跳动,一切变的丰富和有趣,也就模糊和抽离了。
M:整组作品总体呈现出一种动态感,舞蹈似乎就存在于这组作品中,可以谈谈创作中舞动的身体的意义吗?
刘:这种动不一定是舞蹈,让身体处于一种不规矩的状态,很自然,很自由,很松散的状态,没有准确定义上的意义。就像我们的关系,不确定的。
晃:在拍摄《镜子》之前,我们一直在用身体做探索,在不同的场域结合做一些舞蹈行为,身体本身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也是我们熟悉的,通过身体获得昭示打开感知,成为我们日常的体验。
M:17年5月31日的这张作品,让我联想起了你们的另一组作品《冥想的石头》中同样是将物件放置于腰部位置进行拍摄,可否与我们谈谈5月31日这张作品呢?
刘:5.31日,竹林里流淌的身体,安放着一颗印第安萨满石,一种很奇异的能量,神秘的不确定性,吸引了我们。
晃:也是偶发的一天,我送你的一颗据说可以治疗失眠的萨满石,黑幕里模糊跳动的身体,或许是一个仪式。
M:在《洄流》尖山计划中,你们选择了用动态影像的方式进行记录,这一次的创作为什么会选择用静态影像的方式来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记录呢?
刘:其实我们想创造一次介乎于静态和动态之间的观感,整组上墙后不是一个规矩的平面的展示,也不是连续性的,是闪烁的,是无序的,没有节奏的,你只用走近那面镜子,走进那面镜子。
晃:这种每天一张的拍摄很松散更加没有预知结果的可能性,只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做,让生活继续,所有有意义的自然会显现。
M:在这730天的日子里是否曾有过停止这一创作的念头?在这段日子里,你们的关系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呢?
刘:我们的生活一直在继续,个体的生命也一直在继续,有过想停止的那一天,很可怕的记忆。生命是鲜活的,真实的,哪怕是痛苦的。这也是我们的连接方式,一种自由的存在,偶发的,不确定的关系。
晃:有过,做这个作品的起因是我们在一起已经13年的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共同探索做作品,时光缓慢流逝,一直到十年前我们拍摄三峡时有了作品《平湖》,也有了一个孩子。他带给我们新的感受,生命是鲜活的,是跳动的,无时无刻不是崭新的。
琐碎和日常也许会熄灭热情,但我们又如此渴望鲜活,质疑一切僵死的意志,和麻木的存在。甚至质疑我们的关系。于是,我们开始了每一天的互相观看拍下照片,一开始只是记录下每天,在记录中重新去看你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的时候又会有变化,这种变化也正是我自身的改变。
每一天我们互为镜子的观看,重新感受相互生命的鲜活,寻找独立而完整的存在。就好像我们即是两个人,意识上又像是同一个人。而这个对方,一直在给与自身力量,去突破自我的力量,十五年从未消失过。
M:时间贯穿于《镜子》整组作品中,如果你们只能选择一天进行拍摄,你们会选择哪一天呢?/在拍摄的这些日子里,有哪一天对于你们而言是最特别的吗?
刘:我们并不看重某一张照片或者是某一天。当然有特别的一天或者那一刻,但只属于我的个人体验。每个人去看的话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会有一天是最特别的。
晃:我们按日常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每一天,当两年的730天结束,1460张照片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瞬间的存在,独立于线性时间之外,只发生于当下。所以可以说每一个当下都是重要的,也都是不重要的,它可能只是构成了你完整的生命。
M:生活中也有许多情侣搭档进行艺术创作,很好奇你们在创作的前期与后期是如何进行分工的呢?
刘:没有预期就不存在创作,没有工作也不存在分工,这只是我们的生活,是个体的生命。一切完全是偶发的,即兴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了,随时都可以,随时不可以,很松散很自由的。
晃: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情侣艺术家阿布和乌雷,吉姆和帕米拉,帕蒂和罗伯特,列侬和洋子,他们的创作是伴随着生活和有关于生命的思考,我喜欢60年代赋予生活的激情,偶发和不确定,自发和真诚,拿艺术来解答生命,这只和你的生活有关。
M:在2019年(第十一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中,为什么会想用立体的方式来呈现《镜子》这一组作品呢?会希望观者在这一组作品中看到怎么样的你们?
刘:这次展出我们想通过三影堂的空间把时间量化成有体积的存在,在一面墙,或许一个拐角,把两年的时间像碎片一样从墙面飞出来,它们是鲜活的,流动的,每一天的照片似乎正在打开,或者正在关闭,打破正常的观看方式,每一个观者都会是一次很私人的观看体验,而且是不确定的。
晃:碎片似的打乱了时间线甚至空间的,照片布置在有弧度的墙面,流动的线条奇异的美感,每一组照片立体的突出于墙壁,像是要飞出来的瞬间,是灵动的,自由的,鲜活的,就像我们要说的关系。
M:那么,接下来你们又会以怎么样的方式来记录你们之间的生活呢?
刘:艺术的方式。重要的是你要传递什么。
晃:会更加多元,生活本身也不是以一种状态呈现,带着孩子般好奇的心去打开更多的未知,在鲜活的体验中共同经历。
- 关于「镜子」2019年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 -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 关于刘珂&晃晃 -
刘珂&晃晃(Liu Ke & Huang Huang)获第十一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刘珂1977年生于四川成都。自幼跟随家人学习美术,现居成都。晃晃自幼学习舞蹈,现居成都。
- 关于更多刘珂&晃晃 -
* * *
?刘珂&晃晃
编辑:MI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