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 国家大剧院 封面与插图摄影:牛小北)
2016年11月,瓦莱里·阿凡纳西耶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巡演时,以其极具个性化演绎,把贝多芬在悲怆里的审视、在月光中的静思,以及在热情中的收敛弹得慢条斯理。有三位乐迷朋友在京沪穗的音乐会之后这样写道:
“是宇宙,是时间,是人生,是人心;是混沌初开,是宇宙洪荒,是沧海桑田;是希望,是祈求,是爆发,是愤怒,是绝望。”
“我被他牢牢牵着、抓着,暂辞鸟语花香,远离和风细雨。别了别了,所有布尔乔亚的温床,去到一个广袤浩瀚的所在。地平线的一端是大海。月亮露了出来,在它所照耀的天上放出一派清光。岁月像一层雾,从海上升起,涤去记忆中的严酷和荒唐,陈腐和粗鄙。”
“越来越觉得,钢琴是一个人的事情。自己只是倚靠在这个世界的墙上,相互都不打扰。最近看到好多关于阿凡纳西耶夫的评论,我在想,他是一个内心多么强大的人,才可以给自己建造如此自我的高塔。”
这些都是真爱粉,听到了钢琴家以前从未曾下手却在心中悟道的真情实感,也许仿若虚空的音色,才让惯常的听觉迸发出了如此真挚而透彻的真情。未被感动的人们也有很多苛责的理由。因为悲怆、月光和热情都耳熟能详,一旦听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现场,就见仁见智了。
今年4月,“鬼才”重回京沪穗,带来他偏爱的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他录制的第一张CD唱片就是舒伯特,舒伯特去世前两个月一气呵成写下的最后三首奏鸣曲和勃拉姆斯的间奏曲,都是阿凡纳西耶夫独奏会里不可或缺的重要曲目。继两年半之前全场的贝多芬之后,这一次是全部的舒伯特。重中之重,就是舒伯特的这首第21号钢琴奏鸣曲D.960。
与之前的贝多芬三首奏鸣曲不同,D.960在阿凡纳西耶夫这里却是很早就上手的。1985年7月7日在奥地利洛肯豪斯室内音乐节弹奏该曲的实况录音,与绝大多数钢琴家的处理手法和演奏时间都截然不同,他为这首被称为杰作的奏鸣曲赋予了全新的演绎,48分21秒的时长,第一乐章就用时22分46秒,从升F小调、A大调、D小调、B小调、F大调一直到再现部第二主题从B小调到降B大调,虽然充满了众多的不协和音,但各种悠长的转调恰似深思熟虑,将幸福以及随之而来的恐怖和悲怆,都以缓慢的语气,转换成了苍凉的孤独感。第一乐章伊始,阿凡纳西耶夫的慢速十分刻意,从俄罗斯钢琴家的独到处理来看,1947年尤金娜的录音或许是如此诠释的本源,而李赫特也似乎从中得到了启迪,在第一乐章也如法“炮制”。在ECM发行的唱片中,阿凡纳西耶夫的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与尤金娜以及李赫特十分类似,犹如薄雾之时受到天国的感召,浸染了微光,却自我纠葛,那种深沉所映衬出来的,尽是绵延不尽的虚无。
ECM的1985年现场录音深邃而壮观,虽然获得众多好评,但也仅仅是阿凡纳西耶夫的初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舒伯特作品情感的全面认知就日益深化,1997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录制,由DENON推出的三大奏鸣曲,D.959和D.960竟然分别长达52分19秒和59分36秒,俨然是巨细无遗,如同用放大镜对情感结构进行了加倍的剖析。D.960的第一乐章比1985年更慢,用时28分25秒,这是一种强烈的个性化表达,更是钢琴家独有的世界观的尽情展现,对错不论,至少在细节上,把31岁就早逝的舒伯特演绎成洞察世事深谙世故的老者,如果没有充分的论据进行如此拆分组合的演奏,一定是要散了架而收不回的。
但是阿凡纳西耶夫却我行我素,在生与死之间继续绵延般照彻出漫漫的光影。2014年6月25日,若林工房为他在东京滨离宫朝日音乐厅的D.960独奏会进行了实况录音,这也是“鬼才”时隔17年的新录,更是即将步入古稀之年而对生死观的进一步表达。54分钟的时长,依然初心不改,将舒伯特四个乐章绝不做作的层层展开,他认为只有这样慢速的解构,才能剥离出潜藏在乐谱深处的奥秘。而富有哲理版的深邃解说,也只有这位身兼作家与诗人的钢琴家才能划出他一贯擅长的哲学思辨的彩虹,与他此前一直不断提出诘问的方式相同,这也是善于深邃思考的阿凡纳西耶夫版的庖丁解牛。焦点在于,这是不是故意的鹅行鸭步,如此的冗长到底是有深意,还是毫无意义?
阿凡纳西耶夫曾经说他有一段深刻的记忆,那是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次听舒伯特第15弦乐四重奏的学生时代,尽管他很想以曲式结构为核心来听,但在第三和第四乐章中,还是听出“恐怖”。这一词汇被深深地以音符的名义定格在曲意之中,数年以后,在米兰举行的蒙克绘画与版画的特别展览会上,他也有着同样的感觉。而在舒伯特的D.960中,此感更为强烈,他说这首奏鸣曲“犹如一个朝气蓬勃而又稍微喝醉的正在拉小提琴的乡下人,突然像是被闪电击中了一般,由于毛骨悚然的单调和弦的介入,而在暗色之中拉出了转换成舞蹈性的节奏”,他所感知的恐怖,就是那种刻骨铭心的毛骨悚然,绝不是单纯的光明。
阿凡纳西耶夫首先这样理解舒伯特第一乐章的起始,“男人死了,我们并不知道。留给我们的,不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绝对的真实,而是令人恐惧的虚伪,我想说,这一点在呈示部的几个小节之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并不是要用反常和偏执的手段将人们带入死胡同,而是让听者作为当事人一起去体验舒伯特通过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所要表达的心境,而要进入到这样的心态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当他把第一乐章以超过布伦德尔和席夫一倍的速度娓娓道来的时候,从他设定的理念出发,我们就会有一种实实在在的错觉,在音乐的进程之中,竟然觉察不到拖延迟缓之感。你越走越累,干脆就跟着向导引领的节奏吧,因为D.960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2019年2月27日,SONY将在日本首先推出阿凡纳西耶夫名为《TESTAMENT》的6CD套装,为何冠以“遗嘱”的名称,他说在70岁以后,“无论如何要给后世留下一些自我的诠释,我死了以后,想要留下的音乐,都在这里。”除了少量的小品之外,都是这位钢琴“鬼才”的首次录音,在迄今为止演奏和录音中占据中心位置的舒伯特、贝多芬、舒曼之外,尤显珍贵的是从未染指录音的海顿和比才、弗朗克、德彪西等法国作品,还有来自他故乡的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第一部的第六奏鸣曲。这是2017年4月和7月在德国Viersen(菲尔森)分两次共计6天的集中录音,平均每天录制1张,在日文的唱片说明书中,附有阿凡纳西耶夫《雄心勃勃的项目》和《遗嘱项目·最后的遗志》两篇文章,这一举动和思路,似乎与本文的D.960冥冥之中有着一丝共鸣。
爱德华·蒙克的那幅现如今被广泛称谓的《呐喊》第一次展出的时候不是在奥斯陆而是在柏林,那时的画名是《绝望》,大部分观者所看到的似乎不是画中那位情欲耗尽男子的情绪,而是他的动作。阿凡纳西耶夫看这幅画的感觉,与蒙克的本意是一致的,画中人不是张着嘴在吼叫,而是面对恐怖之时才会产生的绝望。也许蒙克这幅画的深意与钢琴鬼才慢速的D.960是一体的,那里的一瞬往往就是永恒,任凭时光流逝,尽显独自的视角,我以为对的,你可以同感,也可以反对,而你以为对的,就是你自己的真理。用阿凡纳西耶夫喜欢的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话说:“生存就意味着去改变,改变就意味着成熟,而成熟就意味着不断地创造自我。”
*本文转自“意象文化”,作者:静介
4月12-13日,钢琴鬼才阿凡纳西耶夫将在广州大剧院用两场音乐会连番演奏舒伯特晚期巅峰之作,不要错过啦!
浦发银行广州分行·纯粹系列
钢琴鬼才阿凡纳西耶夫舒伯特马拉松

——两场音乐会连番演奏舒伯特晚期巅峰之作
时间:2019年4月12-13日(周五-六)19:30
地点:实验剧场
票价:180 380 580
两场套票:1000(580*2),660(380*2)
套票暂不支持选座
*年费会员可在套票基础上享受相应会员折扣
*每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4月12日
舒伯特:三首遗作即兴曲
Franz
Schubert:3 Klavierstücke, D.946
——中场休息——
舒伯特:降B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
Franz
Schubert:Piano Sonata No. 21 in B flat major, D.960
4月13日
舒伯特:音乐瞬间
Franz
Schubert: Moments Musicaux, D.780
——中场休息——
舒伯特:A大调第20钢琴奏鸣曲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20 in A major, D.959
“纯粹系列”由浦发银行广州分行荣誉呈献
特别鸣谢:施坦威钢琴
【银联高端卡线上购票优惠】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5月1日每周六、日9点起
活动期间,银联白金和钻石信用卡(卡号62开头)持卡人使用银联在线支付购票,可尊享8折优惠(最高补贴100元),单卡单日限享1次,每月限享4次优惠。每月限前500名。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本次活动不支持在线支付成功订票的退货处理。
活动细则咨询:400-62-95516
【浦发银行购票立减优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