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读抱石先生妙绘佳册
文/萧平
Author / Xiao Ping
仲夏(2003年),北京“中贸圣佳”秋拍预展中,看到两组傅抱石先生妙绘册页,印象深刻,久久难忘,略书观感如下。
其一毛泽东诗词大意图册,计八页,五页钤印“甲辰所作”印者,作于1964年,三页钤“一九六五”印,即为该年所作。
傅抱石 毛主席诗意册页
33×46.5cm×8
成交价RMB:19,800,000
中贸圣佳2003年秋拍
“韶山诗意”(1964年作)写韶山冲全景:山峦、丛林、溪桥、农田、村舍和点缀其间的人物活动。韶峰耸起一段苍翠——这是抱石先生最喜用的加了墨的植绿。这溢发着生机的色彩,似有沁人肺腑的作用。乱麻皴与墨色的点掇、渲染融为一体,造成了令人陶醉的繁茂清逸的境界。巧妙留下的空白:溪流、屋壁、连接田野的小道,彷佛人的面部的眼白,让读者胸中一亮,这是山水画的点睛之笔啊!
“芙蓉国里尽朝晖”(1964年作),与前图大不相同的是,天空、水面,相互映照着虽淡犹浓的绯红。这借之于水彩画的渲染,让画面充满通明亮丽的朝晖。墨叶朱点的桔林、石绿铺染的田野、往还的水中舟楫及岸上喧腾的厂矿……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虎踞龙盘今胜昔”(1964年作)“龙蟠虎踞”,是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对孙权形容南京地形的用语,毛泽东借以入诗,傅抱石又把来作画。作者立意于“今”,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与浩荡的长江组成了丰富的画面。江面正在建造的长江大桥,是当时最新鲜的事物,作者把它写入图中,一个个建筑中的桥墩远远地矗立着,这是一个历史的真实记录。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964年作)图写北戴河海域秋景:倾盆大雨,滔天白浪,可谓淋漓洒落之至。与之相呼应的是,风雨中的秋木红叶,摇拽着、呼啸着……作者有力的挥洒点虱,撼动着读者的心。远方,岛影渺渺、风帆片片……视觉中的悠远感,让你联想到的是悠悠不尽的历史,是曹操的遗篇与毛泽东的词章千载辉映。
“寥廓江天万里霜”(1964年作)写风霜洗礼后的山水层林——一个染尽朱丹的世界。空白在上为天,在下则为水,天水一色,是秋的寥廓。墨色交融的破笔点虱,是作者表现秋木丛林的本色,其难处在于对力度和速度的把握。
“登庐山诗意”(1965年作)画面近景为“飞峙大江边”的庐山,简率而具磅礴气象:潆潆风雨中的是开阔的长江、江上的行舟和江岸的港口、厂矿。该图的特点在虚和淡,那种“山色有无间” 的妙处,是抱石先生所独具的。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65年作)大片的墨块充塞着画面,这是散锋乱麻皴和泼墨的结合。虚处仅一线,是江流,点缀着穿行其上的火轮和照明的灯火,大片的墨山因之有了声色,也有了生意,这是黎明前的峡江。形似迫塞而虚在其中,既设险又破险,可谓艺高人胆大。
“风展红旗如画”(1965年作)群山叠嶂,丛林如织,全用破笔泼墨及散锋乱麻皴,是典型傅氏本色,造就了莽莽苍苍的丰富世界。军行其间并缀以点点红旗,呼应着画的主题。
其二,为维桢作山水小幅册,计四页,作于1963年。
傅抱石 诗意山水画册
22×12cm×4
成交价RMB:880,000
中贸圣佳2003年秋拍
“此瀑布乃得自镜泊湖飞泉”图中,飞瀑高悬,直下如倾盆,彷佛能闻其声。两老者对话其下,悠然若不之顾也。大和小的对比,险和闲的对照,让咫尺小幅而具磊落磅礴气象。泉流瀑布是作者的特擅之一,关键在于水口露石的笔墨安置,不画水而水自生矣。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写杜甫诗意。袖手而立者即杜少陵,仰面新松,似有无限期望。用燥笔枯墨,苍莽中华滋,是清初新安派的特色。作者以散锋取其大意,可见其于民族优秀传统的把握和汲取。
“塔影挂霄汉,钟声扣白云”写延安宝塔山和延河之景,是作者两年前游延安留下的最鲜明的印象。云光塔影,如剪影般概略,非大手笔不办。笔底的每一波动,每一点划,都与传统相接,都与造化相通,这正是中国画笔墨的妙处。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漾潆细雨中” 芦溪野渡,意境荒冷。笔墨简率,其意其趣与南宋僧人画家玉莹略有所似。玉莹之作,仅存扶桑,作者青年时代或有所见,故其文中有涉。抱石先生是在挖掘我们失去的传统啊!
两套册页,一大一小,一繁一简,一精心设置,一率意为之。天论繁简精率,皆自出匠心,各具其妙。
傅抱石先生(1904-1965)的艺术,经历了扶桑求学、金刚坡探索几个历史阶段之后,四十年代末已臻成熟。五十年代他开始了新的追求,画风也渐有所变,除了主题内容的充实和变化外,苍莽的笔致增加了酣畅雄健的成份,偏于晦暗的色调也趋于明快。1960年江苏国画写生团历时三月余,行程两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以及之后的东北和东欧的写生让抱石先生的襟怀愈加开阔,使他已臻成熟的艺术格外丰富多彩。可以说,重庆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艺术草创初成的阶段:六十年代,才是其艺术进入巅峰的时期。
前述两套册页,作于1963-1965年,正处于作者巅峰期,又是作者生命的最后三个春秋,尤为珍贵。册页中的许多作品,都反映着五、六十年代那些引人注目的写生活动的成果,如延安时塔影、镜泊的飞泉、韶山的青峰、庐山的烟雨、洞庭的霞光、江峡的灯火……
抱石先生以毛泽东诗词为题作画,始于1950年,1959年他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取意《沁园春·雪》的巨幅山水《江山如此多娇》,可谓举世瞩目。《毛泽东诗词》出版后的1964年,是抱石先生集中精力以此为题的创作时期,留下了许多佳构,前述诗意册即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件。抱石先生说过:“我第一次读到毛主席的名篇《沁园春·雪》心情无限激动。那气魄的雄浑,格调的豪迈,意境的高超,想象力的丰富,强烈地感染着我。”作者的这种发自肺腑的激动,是其动情创作的莫大力量。高妙的诗境与神奇的画境的结合,正是抱石先生为我们倾心构筑的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
-THE END-
—
文摘选自
《圣佳艺文志》
ART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