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宋人《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书中眼花缭乱、成百上千的盛筵、美食、小吃,之多样,之精致,之细腻,令人眼花缭乱。
此次宋元青白瓷展期间,璞素特别邀请《宋宴》作者卢冉,和一井一起,结合饮宴器物,分享关于宋代饮馔的知识,如宫廷宴会形式与饮食、文人茶会、市民家常菜,以及一些菜馔的做法,让大家更了解宋之风华。
《宋宴》作者之一 卢冉
卢冉:听闻我们做《宋宴》这本书,大家普遍有三个疑惑:一是宋代人吃什么?二是,宋代人吃的东西,现在还能不能做?第三个问题,也是终极问题,做出来好不好吃?我们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尝试着做了第一道菜。
宋代喜欢用一种食材来模仿另外一种食材,充满趣味,这就是“假菜系”。我们第一次试菜,是一道“鯚鱼假蛤蜊”,曾现身于清河郡王张俊奉宴南宋高宗的酒筵中。这道菜,应该是源于当时南方人去北方当官,吃不到海鲜,就用鯚鱼(即鳜鱼)来做菜模仿海鲜口感。这道菜很考验刀功与火候,把鱼肉薄批成小片、去鱼皮,汆烫一下,入鱼虾汤。
刚入口的那一刻很惊讶,鱼肉竟然真的有蛤蜊的味道,这让我们初建了信心,也奠定了这本书的基础:所有菜馔的复制,都从试验性的尝试开始,数度调整刀工与调味,最后敲定材料分量和造型。
一井:现在吃素的人比较会吃“假菜”,斋菜馆里常见素鸡、素鸭。
卢冉:素鸡素鸭,是以荤仿素,本身非荤菜。宋人会用猪肚头仿制江珧柱、用猪羊头仿制熊掌,以荤仿荤。出现这种假菜,主要是由当时物流运输上的难度造成的。运输问题也成就了宋朝南菜、北菜食品的格局。南宋临安的酒楼,用青白瓷、龙泉青瓷比较多,这也主要得力于南方这一段水路交通的便利。
一井:在当时来讲,运输对于瓷器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一般都会就近选择。但我们现在仍可看到北方有出土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比如河南、甘肃、内蒙、东北等地。由此可知当时景德镇所烧造的青白瓷品质之高,使北方民众不惜重金购买,尤其是皇室、中上阶层。
说到素菜,书里有一道“素蒸鸭”,是用瓠瓜来做的,这道菜看起来很简单,还出现在了士大夫家宴上。
卢冉:其实这道菜的关键点在于选瓜。菜市场上有很多葫芦品种,我家(湖北)那边会拿来炖肉,上海常吃的叫做“夜开花”,学名“瓠子”,诗经里说“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就是它。但我们做这道菜,要买的是“瓠壶”。
我们去上海的菜市场里,跟菜贩说,我们想买的这种瓜,既不是长条的瓠子,又不是葫芦形的葫芦,而是介于这两种之间,史籍上有记载叫“瓠壶”。老上海人小时候也吃过,不知道现在怎么买不到了。挑选比较嫩的瓠壶,蒸出来之后,特别好吃,甚至蘸酱都不重要。


左:宋景德镇窑青白釉镂刻如意孔花边托盏一套(酒盏)
右: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花边托盏一套(茶盏)
一井:饮食上大家各有偏好,在器物的选择上,我觉得玩家也应该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而不是跟风。我们单拿宋元青白瓷来讲,它的品类非常丰富,器形多样,诸位可以从自己的爱好出发,喜欢喝茶可以从茶器具入手,喜欢书画可以从文房器具开始。
卢冉:茶盏和酒盏很容易混淆。在高端筵席上,上菜、喝酒都有仪礼,比如酒有九盏、十五盏,宋理宗的生日宴一共行了四十三盏酒之多。
监礼官说“举盏”,众人举起酒盏,官居高位者先喝,之后是百官,充满了仪式感。每次上完酒后,会搭配相宜的点心、菜品。记载上说,前两盏是不配菜的,旁边有歌舞等助兴节目,第三盏才开始上菜。
这样其实不容易喝多,酒的度数较低,像这种玉壶春瓶,可以对瓶吹。唐宋时候,玉壶春瓶口比较开阔,呈盘口。后来,瓶口越收越小、腰身越来越细。
一井:从实用角度来说,酒器具的形态变化是有一定道理的。古籍载,“酒壶贵小而香气不漏”,尤其一些精酿的酒,对香气的保留比较重视。景德镇所烧造青白釉梅瓶,从盘口,到唇沿收小,之后越来越小。除了留香,瓶口的收小可能还考虑到密封的需求。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棱执壶(带盖)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盘口梅瓶
《东京梦华录》里提到北宋都城汴梁的一家酒楼——会仙酒楼,“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杯碗盘碟皆备,注碗就是酒注(即执壶)和温碗一套;果菜碟各五片,“各”说明当时的中上阶层是分餐的。
卢冉:汉唐以来,都是分餐的,因此家具中有很多小几。我们研究发现,上层的饮食仪礼变化较缓慢,在皇家、士大夫和高级酒楼,还是分餐的。在市井中,就是合餐了,大家在一起吃。
山东博物馆的鲁荒王出土器物里,有完整的餐具和酒桌。鲁荒王陵被称为大明第一王墓,是明代的最高阶层,饮食上还是分餐的。但到了清代,就完全变成了合餐,比如千叟宴时的火锅。
一井:分餐、合餐的饮食习惯,也反映在瓷器上。我们发现宋元时期景德镇胎质较为粗厚的青白瓷,品类相对单一,多见为碗盘等日常餐饮具,且尺寸较大,此类多为平民使用。而各类花口小碟,大多胎质细腻,烧制精良,符合当时中上阶层分餐的需要,甚至有一部分瓷器在高等级宴席上并不被直接使用,而是充当“看盘”。
卢冉:这类小碟,除了“看盘”,很多用来装下酒菜。宋代菜肴里的很多下酒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点心,如果脯、肉脯、鲜果、蜜饯之类。上一道酒,接着上三到四道下酒菜,像这种洗式盘,覆烧扣银,就会用来装有汤水的菜。
一些特别高档的酒楼,会选用特别精细的器物,甚至金银器。
一井:瓷器上的花口样式,如菱口、葵口及菊瓣口,早期也是仿金银器而来。




左上: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菱口碟
右上: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菱口银扣盘
左下: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葵口碟
右下: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三束莲纹折腰花口碟
卢冉:刚才说到看盘,看盘的形式和数量,体现出这一阶层的品味。古画如《文会图》中的高级宴会,时令果品堆得很高,妆点绢花、花枝,营造丰盛华美的视觉效果。多数看盘是用高脚盘,既有装饰作用,而且高足不占地方,下面是平盘,来装食用的菜品。
一井:现在景德镇西溪村附近的窑场,在北宋时,曾烧制过大量的高足器物,今天在村旁的河流里,还能发现少许宋代青白釉瓷片。
景德镇窑有一百三十多处宋元窑场遗迹,一般各窑场多专门烧造一种或几种品类的瓷器,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湖田窑只是其中之一,其之所以更为人所知,除了所造瓷器质量普遍较好之外,也跟它所造器物品类较为丰富,烧造规模较大,连续烧造时长较长有关。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星级酒楼
卢冉:当时的酒楼还承担很多社交应酬类的聚会。富商巨贾会蓄养自己的私厨团队,或者邀请私厨团队来家里做菜,但这种耗资甚巨,一般官员宴请去酒楼可能更实惠、便宜些。酒楼宴饮环境舒适、餐具豪奢、提供曲艺表演和侍酒服务,还有以独家配方自酿的好酒,兼卖各色下酒菜肴。直到现在,江南一类夏季爱吃糟货,可能也跟酒楼自酿酒的传统有关。
我们在挑选这些菜品时,发现宋代饮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还有不少“黑暗料理”。宋代的食材、调味料的丰富度上远远不及现在,但贵在珍视时令、处理精细,这仍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一井:作为宋代瓷器的收藏者,今天这个话题非常有趣,瓷器与饮食互为印证,卢冉老师所提到的大量而翔实的餐饮文字资料,为我们研究瓷器具体功用提供了确切的依据,也让一件件器物变得更加生动。
… … …
除了对瓷器感兴趣的朋友,这次对谈也吸引了很多美食爱好者,宋时天子盛筵、文人茶宴、平民餐食,都在对谈中一一复现。史云也特别研制了一道点心“冬雪”,以助雅趣。
在谈笑风生中,一起度过一段下午闲暇时光。
古瓷与宋宴,时光荏苒,风雅重回。
延伸阅读
REVIEW
↓ 更多五味雅事活动,请咨询客服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