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来紫气满函关
日期
10月12日,19:45
10月13日,19:45
地点
明当代美术馆,永和东路436号
入场须知
购票后,凭借购票信息到美术馆前台换取纸质门票
请按购买日期按时入场
购票通道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以上二维码购买
(明当代美术馆会员免票)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周末,我们为大家推出由上海明当代美术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以及德国慕尼黑SPIELART Festival联合制作的演出《东来紫气满函关》,艺术家戴陈连近些年活跃于视觉与剧场艺术领域,并长期钻研皮影艺术的当代表达,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现场语汇。迥异于我们熟知的皮影戏,戴陈连的皮影剧场是与艺术家这个人浑然一体,不可替代。
作为明当代美术馆今年联合制作计划的第二个作品,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调研与尝试以及与剧构由宓的紧密合作,《东来紫气满函关》将完全不同于我们熟悉他的指令性剧场,让我们期待一个全新的戴陈连以及他饱含深情却又难以描述的呈现。
东来紫气满函关
戴陈连的剧场作品《东来紫气满函关》通过木偶剧场式样的表演,创造出一个现实与梦境、鬼故事与个人记忆互相交织的世界。松散的剧场故事线从艺术家童年记忆中的日常生活碎片出发,逐渐发展到《酉阳杂俎》中的鬼故事情节。艺术家所营造的世界,看似简单却错综复杂地包含了多重维度和多层时间线。这也成为了他与去世的祖母进行沟通的方式。
《酉阳杂俎》是一部9世纪中国唐代的笔记小说集,记载了各种志怪传奇。不同于当时其他以儒家道德思想为主要基调的权威故事集,《酉阳杂俎》的很多鬼故事乍看之下可能会不知所云。例如,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手肘上长出了一张嘴,一直要求喂食。故事的背景地设在水乡绍兴,而这个男人不得不划着船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来喂饱那张嘴。另一则故事则讲述了一个男人离奇失踪,把自己变成了一座佛塔。他的妻子跟踪时却被一大群蜜蜂袭击。她抓住了其中一只蜜蜂,却发现蜜蜂变得越来越大钻进了她的脑袋,脑袋也随之炸裂。

戴陈连十分喜爱鲁迅的回忆录。同样出身于绍兴的鲁迅,年轻时也曾幻想过一条蛇精半夜在他的后院变成了一个漂亮女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也对《酉阳杂俎》情有独钟。童年时的幻想如今被一件件日常物唤醒:水壶、修鞋机器、书桌、奇怪的动物。这些精心选择的部件以一种神秘的句式进行编排,呈现了一种不断循环最终进入时间静止的状态。在这样的时空里,每件东西都分割成了多个相同的自己,变形的过程一遍遍地循环发生,而祖母变成了鲁迅。

舞台上,艺术家操作着自己组装的纸木偶,时而展示幕后的表演,时而展现一套完成的木偶剧,有时他则把自己隐入了幽暗的鬼怪世界。真实与虚拟、可见与不可见、光与想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带来许多富有哲学意味的观后感。真实与不真实感的碰撞创造了一个超现实(hyperreality)的世界:日常物看起来变得很陌生,天真无邪的场景变得异常暴力,而那些荒诞又不合常理之事也获得了新的合理性。
*本文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戴陈连
1982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早尝试将剧场观念和影像相结合的艺术家。
他将这些媒介手段都综合运用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反映了一个以技术规则和媒体作为尖端的宣传和公共影响力的世界。
戴陈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具有皮影特点的剧场作品系列,自2007年,戴陈连创建妈妈拉剧场以来,已持续为公众推出了诸如美术馆剧场、家庭剧场、纸上剧场、剧院剧场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在当代艺术的范畴中,不断地在拓宽疆域划分与思维桎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充当着启蒙者,这无疑是艰巨的工作和受到阻挠与嘲笑的景象。而在此当中,艺术家以多元的创作方式传达着自己的理想与热爱。戴陈连将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新闻事件等场景都搬到作品当中,展开对世界的叙述和想象,勾勒出一个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发掘被忽略被正确行为所遮蔽的情感和事件。
个展
2017 《海上明月共潮生》A+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
2017 《回眸一笑百媚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2016 《千军万马来相见》龙口空间,北京
2016 《社会现实剧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5 《一江春水向东流(四)》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2012 《剧场》 欧洲艺术中心,德国
群展
2018 【绘画研讨会】南京
2017 【东风吹马耳】 北京
2017 【缝合-当代艺术从业人员诗选】北京
2017 【Springhouse】德国
2016 【新一代艺术实践中的影像表达】西安
2016 【不愚之见】 三亚
2016 【Talk,Talk】武汉
2015 【身在亚洲:激活中的人与物】上海
2014 【Changwon Art Festival】韩国
2014 【BBCT(1)】北京
2012 【TANZ PLATTFORM艺术节】德累斯顿,德国
2012 【风向——中俄文化年展览项目】 莫斯科
2011 【IMPAKT FESTIVAL 2011】乌得勒支,荷兰
策划
2018 「怡达新歌声」北京
2017 「打比方」北京
2017 「缝合-当代艺术从业人员诗选」北京
2017 「括号」北京
2017 「山河画廊」北京
2016 「去写生」 北京
2014 「 BBCT」 北京
2008-2014 「妈妈拉艺术节」 上海,北京


剧构:由宓
由宓是来自北京的策展人,现在科隆媒体艺术学院任助理教授。她的学术研究方向包括媒介与艺术理论,欧亚历史文化之交通,以及东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内在性哲学。她策划并参与的艺术及研究项目包括深圳香港建筑与城市双年展(2007),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2012),里斯本三年展,雅典双年展(2013),荷兰V2的不稳定媒体(2015),SAVVY Contemporary(2016)等。她的长期策展与研究课题以丝绸之路作为一种deep-time, deep-space,去中心化以及游牧精神的象征。在此框架下她策划了韩国光州亚洲文化文化中心剧场开幕季的一系列表演项目,以及蒙古乌兰巴托首届媒体艺术节(2016)。自2018年起,她与BinnaChoi(Casco,荷兰)共同策划UnmappingEurasia,一个致力于联通欧亚历史与哲学的长期策展和研究的平台。
她在国际上很多机构做过学术讲座,包括柏林世界文化宫、纽约Vera List Center forArts and Politics、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学院、迪拜全球艺术论坛,并在荷兰艺术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授课。她的文章见于国际学术期刊如Performance Research, PARSE, MaHKUscript: Journal of Fine ArtResearch, Southeast of Now 等。
由宓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国),Academy of Arts of the World (德国),保罗·克里中心(瑞士)及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纽约)的研究学者,同时是Arthub(上海)的总监以及北京激发研究所的顾问。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