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岸馆 | 玩艺儿
一张画,为什么能办起来一个展览?
一幅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油画,经历过被“改脸”,被印上宣传画全国发行,上过年历和杂志封面,一度在国内家喻户晓。而后它被置于地下室,遭遇水浸、掉色、剥落,受损极为严重,其状之惨连艺术家将之束于床底17年,都不敢打开。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特展现场。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年历及宣传画。
某段时间,这件作品被退回黑龙江的美协,放置在地下室,无人问津。大概是1981年朋友电话通知我,我才取回。拿回来之后我不敢打开,因为听到“唏哩沙拉”就知道都剥落了,所以就放在床底下,这一放就有17年。
直到1997年,中国文化部与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合作的大型展览《中华文明五千年》,现代部分由安雅兰策展。1986年便对我这件作品感兴趣的安雅兰提议将作品展出,我才决定将这件作品“重见天日”。
打开这张画后,所有人都沉默了。整体画面一片黑,画面上还有煤、渣和水淌过的痕迹,部分地方开始腐烂,并有碎屑剥落。澳洲修复专家都无能为力,我只好抛弃传统修复办法,把所有碎屑都不要了,将半掉没掉的用胶粘住,用温水和肥皂水洗了3遍作品,洗下来3盆黑水,重新恢复画面图像后,开始按照草稿着手上色填补。
——口述纪录片:沈嘉蔚回忆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创作过程
这幅画就是沈嘉蔚创作于1974年的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9月26日,龙美术馆为这一幅画作举办了一场展览,同时用相关手稿、速写、素描、油画、创作笔记等材料多维度“解剖”这件影响深远的“红色经典”作品,从而使专家学者可以通过“一件作品研究一个时代”。

从左至右分别为:策展人陈履生、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艺术家沈嘉蔚。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素材稿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特展现场。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表示,“《站岗》是沈嘉蔚的成名作,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术的代表作之一。2009年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就被它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于是我收藏了它;2016年,《站岗》的70余件习作也被龙美术馆整体收藏。这些习作见证了《站岗》美术创作全过程,很有意义,习作中每个人物的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比原作更为深入的表现,真正体现出革命时期人们的理想与情怀。
也要感谢沈嘉蔚,他为展览特意制作了一个口述纪录片,讲述《站岗》的前前后后,并且将创作于同一时代、与《站岗》间接相关的40余件作品,分享给了我们,使展览更深厚、更有学术内涵。”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特展现场,沈嘉蔚创作的知青青年。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展厅现场。
本次策展人陈履生表示,在策展之初便想“以一张画的形式呈现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艺术家为之奋斗和努力的过程。沈嘉蔚?的作品具有??高大全形象的时代特征,但没有红光亮的表征,也正是这件作品今天能给传递出一个时代的特别力量。??”
著名艺术家陈丹青谈到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的心情:“1974年,我去中国美术馆,看到了这个家伙的这件作品,震惊!当年我21岁,没想到一个比我大5岁的年轻人能画出这样优秀的作品。我发现了一个很牛逼的感觉,这是等到我在国外开眼后才知道,当你站在这幅画面前,在地理位置上,你是仰看这两位站岗的战士,同时又是俯瞰这座塔下面的江山,因为这是15世纪意大利人搞透视法以后,在处理上帝和人的关系之间给世纪美术史留下了非常重要的遗产。
像这样的策展、布展方法,一张画、一堆素材,这是一个非常当代的一个展览,它是一个解剖,在这两个展厅中,我们看到了六七年代绘画、知青绘画的百科全书。”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展厅现场。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展厅现场。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展厅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也展出了沈嘉蔚在“北大荒”支边时创作的40余幅肖像作品,每一幅肖像都是一位真实人物,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海宁等全国各地的知青,他们是战士、工地报道员、马号驭手、宣传队乐手、拖拉机手、连指导员、图书员、食堂炊事员……
“这样真实的表情、面孔出现在画布上时,观众可以从他们脸上读到历史,能互相交流”,??沈嘉蔚表示。
相关展览
?点击图片查看展览详情?
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在展出(点击链接查看):
太古遗音——龙美术馆藏唐宋古琴与文人清趣特展【2018.9.26-2019.2.14】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特展【2018.9.26-2018.1.6】
Google AI 体验展【2018.9.20—2018.10.7】
龙美术馆(浦东馆)正在展出(点击链接查看):
年度期待大展(点击链接查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