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导览笔记# | 姚浩:褪色



与姚浩的对话常常出现难以为继的沉默,他善于听,不善做多余的解释或深度的论述。

这或许是因为,从事艺术的人,往往愿意为传达和理解的间隙,预留比一般人更大的空间 —— 误解、误差,都绝对被允许,或完全被欣赏。任何一种感受的保留,亦是必须的。

这既是在现当代的框架里,艺术一语被彻底打碎后,全世界所共同获得的一种自由;也可能仅仅是,姚浩那种本然的、着意于隐而不发的东方性格使然。

而它们,刚好呼应着共存于他画面中的那一系列显性的现代课题和隐性的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与技法的持守。



艺术家 姚浩,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艺术家 姚浩




hi=hiart space  ,姚=姚浩


褪色,直至单纯


hi:红、绿、黄是你画面中的主要用色。

姚:对。黄色是第一次用,之前红和绿比较多。最开始是红色,它比较强烈,可能比较符合当时想传达的内容。但大面积地去铺陈它,视觉上就会太强。所以大部分时间,我用墨绿比较多,它比较沉稳,跟我想在画面中传达的气氛更吻合。


hi:与你的早期作品相比,近两年的作品用色其实更加明亮。但你将这次的个展起名为“褪色”。

姚:嗯,因为画面的色彩是明亮的,但它带给人的,其实不是一种绚丽的感觉。褪色,可能更多的是对画面内容的描述,它有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也会涵盖类似记忆的褪色这样的含义。



《少年》2014  纸本设色 134x97cm( 姚浩最初创作的《少年》),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少年》2014  纸本设色 134x97cm( 姚浩最初创作的《少年》)


《少年16》2018 纸本设色 97×89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少年16》2018 纸本设色 97×89cm



hi:就像你的画面从整体上都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年代感,人与物好像都可以回溯到80年代,甚或更早。它们与你的记忆或个人经历直接相关吗?

姚:最开始的时候是,第一张创作的《少年》就是从自身去挖掘的,想去寻找自我感觉的来源,完成性格中较难表露的那部分情绪的再现。但它更多的是一个直觉,有恐惧、悲伤和孤独感在里面,属于那样一个阶段,那样一个年代。到了后来,创作的题材就渐渐延伸出去了,开始从自身抽离出来去反观和思考,思考它跟我的关系。因为直觉本身是比较模糊的,它里面其实涵盖了很多层面的东西。那个时候开始,就有特定地去寻找一些元素加到画面里,形成一些片段性的图像。其实是去阐述某种状态,也是把我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加在画面中处于少年时期的人物或者说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上。从总体上,它跟我的个人经历也有一定关系,因为我高中时上的是住宿式艺校,美术生、舞蹈生、音乐生、戏曲生都在一起的那种。这一系列中有一些排练室的场景就是我回去搜集、拍摄的一些真实素材,这些在上课的、排排站的男孩到现在其实也还是这种状态,着装也是画面里这样。



《夏日》2018 纸本设色 175×123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夏日》2018 纸本设色 175×123cm


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少年9(上)》2017 纸本设色 120×96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少年9(上)》2017 纸本设色 120×96cm

《少年15(下)》 2018 纸本设色 116×95cm



hi:后期好像女孩画得比较多。

姚:女孩系列是近期的,就更多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去创作。它背后那种晦涩的东西少了,包括造型和技法的变化,也是越来越从审美的角度去探索。所以到了现在,我的画可能就更单纯一些。可能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比如一开始,是在想“想画什么”,为什么画这个东西;慢慢画着画着就开始去想画的方法,想“怎样去画”;技法成熟之后,又会反过来想“为什么画”这个东西,再有新的变化。我现在总的来说,是在做绘画语言上的一个探索,处于怎样去画的状态,想让画面更精炼,或者说让自己的绘画语言更明显。


hi:平面化的背景处理与图式语言的排列和重复,似乎已经是你画面中较为明显的一个语言特征。好比《女孩》这幅作品的背景,好比窗帘这个固定的意向,好比几何图式的反复出现。

姚:对。平面化算是一种我用来统一画面语言的处理方法,因为我想让画面更单纯。像《女孩》这幅作品,它尤其不一样,它的背景是一些用平面化的方法切割出的圆形,这是从整体的画面语言上去考量的。左下角的这个圆,最开始其实是一个写实的西瓜,但它就融入不到这个画面里。包括窗帘也是,其实最初的窗帘还是有一些立体感的,是到后来的创作中才越来越平面化。图式的反复出现可能是我审美上的一个偏好吧。我在《静物》和女孩系列里加了一些几何形体,去跟画面中的人物和那种特定的角落式的场景进行搭配。那种静物化的表达可能比较符合那个氛围。



《午后》2018 纸本设色 97×127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午后》2018 纸本设色 97×127cm


《仲夏》2018 纸本设色 88×62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仲夏》2018 纸本设色 88×62cm


《女孩》2018 纸本设色 70×87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女孩》2018 纸本设色 70×87cm



hi:特写化的场景似乎也是你的一个语汇。

姚:对。就是一种视觉上的拉近。尤其是陈列在展厅的话,当这个人物“突兀地”摆在你的面前,就拉近了你跟这个人物的距离。


hi:《女孩》和《仲夏》这两幅作品不是常规的四边形,你在创作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的?

姚:其实就是把画面里的形式延伸到了画面外。弧形的底角会更符合画面的构成和气质。如果是两个方角的话,它的对比可能就太强了。但是这次的装裱没有特别好的把这个形表现出来,边上再留一圈白会更好一点。


hi:这次个展中你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品有?

姚:《少年17》我很喜欢,它和《少年10》的构图和人物是一样的,只是背景不一样。这个黄色我是第一次用,出来的效果感觉挺好看、挺舒服的。这幅作品可能就达到了我想要的那种单纯,画面的单纯,语言的单纯。《表演》中对人物的处理我也比较满意,女孩头发的形状和墨的层次感都比较好。《合奏一》和《合奏二》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品。



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少年10》2017 纸本设色 88×98cm


《少年17》2018 纸本设色 89×97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少年17》2018 纸本设色 89×97cm


《合奏一、二》2017 纸本设色 116×69cm×2,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合奏一、二》2017 纸本设色 116×69cm×2



hi:你在人物造型与形象的处理上是如何考虑的?

姚:其实在这一系列风格的创作中我有两方面的考虑,这两方面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我是画人物为主,研究方向是写意人物,所以在人物造型上一直在探索一个造型语言的个人化特征,就是既符合自己审美,又具有造型上的趣味性的东西。《表演》里三个女孩的头部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形的“形体化”处理,那种单纯的形的概括和形的趣味,是我在这一批作品的创作中,慢慢找到的一些表达和一些感觉。另一方面,就是这整一个系列里人物特征、尤其是面部特征的一个简化。像我画得比较多的少年背影,其实就是有意回避掉了人物的面部表情。我选择不去描绘画面中每一个人他自身的特点,而是在找一个共性,这样可能会让表达更清晰一些,更能反应那个时代和这个社会的一个总体性的特征。同时,我并不是在探讨一个明确的课题,或限定一个语境,我是希望这种简化能给观者留下一个更自主的思考空间。像女孩系列,包括《少年11》,都把面部特征做得更简化了,除了把五官标示出来,没有其他个性化的东西。



《表演》2018 纸本设色 120×97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表演》2018 纸本设色 120×97cm


《消夏》2018 纸本设色 110×100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消夏》2018 纸本设色 110×100cm



hi:这一系列中哪一幅作品是最新创作的?

姚:《丛》是最新创作的,它是把《消夏》里的树丛单独拿出来进行再度创作的一个意象。这幅画其实也是在研究纸的一个可能性,试验它对形式化、抽象的东西的表现。它完全不是按国画的技法去画的,画面的水色积了很多遍,所以树丛里颜色的层次还是很丰富。包括树丛的弧形轮廓线,也是一遍一遍晕染后得到的。


hi:所以风格上是渐渐偏向了抽象?

姚:从语言上有开始往抽象这个方向去画。包括人物的处理,也是在简化、概括和形式化。《弧度》就算是一个相对抽象化的实验。这也是一个创作上比较有趣的变化吧,它不是刻意地寻找什么,而是说我的表达欲望、审美感受在不同的时段需要通过不同的东西来体现。从最开始学习花鸟山水这样一个认识的状态,到后来渐渐有了一些表达的需求,然后渐渐呈现出一个自然的状态。


hi:你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类型的困难呢?

姚:就是阶段性的会有一些困惑,不知道画什么,那个是最痛苦的。觉得没意思,对自己不确定,不知道怎样会更好。所以中间也停过一段这个系列的创作,转而尝试水墨。但就没有把这个系列画得很充分,所以后来又去探索这个系列的可能性,再去把它做充分。像《丛》还有画面中一些其他的新元素,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自己出现、生发出来的东西。



《丛》2018 纸本设色 45×55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丛》2018 纸本设色 45×55cm


《弧度》2018 纸本设色 88×97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弧度》2018 纸本设色 88×97cm




书写,往里使劲儿


hi:作为国画专业的学生,水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姚:其实一路学过来,我觉得国画的材料跟我的性格是很相近的。因为宣纸和墨都是一种往里使劲儿的材料,它跟我的做事方式和性格比较符合。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尝试过其他材料,但试过之后才知道,纸的可塑性和它可发挥的余地其实非常大。所以我当下的作品面貌虽然没有遵循传统水墨的脉络,但我并不是特意的想把水墨改变了或怎么样,而只是单纯的从表达上出发去尝试。


hi:这种尝试会遇到材料或技法上的困难吗?你都做了哪些尝试?

姚:会遇到困难。有些纸很薄,但却有非常好的特性,我想保留这种特性,但如果画地遍数多了,或者操作地不好,尽管它有一定的韧度,也还是会烂。这就给裱画的师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国画不像油画,它不能改,如果有的地方不满意,就要重新画一遍。但有时候第一遍的一些感觉往往是非常好的,为了保留那个东西,就只能做挖补。因为毛笔的线,它有那个书写的东西,它每一遍都不一样。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些我就用了皮纸,它的特性和能做出来的笔触和纹理跟宣纸不一样,它颜色很透亮。比如在《帘》中我就做了一个不一样的尝试,画面中窗帘的墨和绿其实是在两张纸上呈的颜色,它一共是三层纸,我把它们托到了一起。



《帘》2016 纸本设色 98×70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帘》2016 纸本设色 98×70cm


《晨光》2016 纸本设色 140×69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晨光》2016 纸本设色 140×69cm



hi:你中途曾尝试过一段时间水墨作品的创作。未来呢?创作方向会发生转变吗?

姚:未来的话,从绘画语言上来说,会去探索一些水墨的表现。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水墨的那个状态,不管是形的塑造还是笔墨的运用上,它的处理都会比现在这个系列更松、更写意,而且作画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释放性的瞬间。现在的系列偏工(工笔)一些,水墨的书写性会更强,效果也比较场景化、平面化。从画面上来说,我去画的东西应该基本上还是一个感觉,就是会加一些风景的东西在里面,去尝试一种更明显的笔墨特征。但现在这类作品画得还是比较少,风格上也还不成熟。因为说实话,水墨的表现技法想要探索出新的东西不太容易,在短期内也比较难找到那种独特的、笔墨上的个人语言,去表现它也比较耗能量,需要反复地去调整,所以还在尝试的阶段。短期内,还是会继续深入当下的这个系列,将它的面貌更好地提炼出来,一步一步的让我的造型语言更明确,画面更纯粹。然后可能慢慢地,两边也会有更融合的地方。



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上:《白光》2016 纸本水墨 240x120cm;,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上:《白光》2016 纸本水墨 240x120cm;

下:《黑夜侵蚀了他的面容》2016 纸本水墨 180x96cm

(这两幅画作为姚浩早期,仍然保留有传统书写语言面貌的创作实验)









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展期:2018.06.23-2018.08.02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am-6pm

电话:021-64387783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龙美术馆西岸馆西配楼hiart space





hiart space | 姚浩:褪色,直至单纯,space,姚浩,人物,少年,水墨,女孩,材料,国画,窗帘,特性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