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鱼·知遇 | 朱莉燕
好,致鱼,初并不知晓预设,自飞翔,如飞鸟,如定义!知遇,暖金调的空间,女孩与鱼,读一读吧,认识余或汝在世界,或无全貌,或有孤怀,在这里,如水绵绵无尽的远方鱼遇。
朱莉燕
鱼遇
33×122cm×3
2016
大漆
工作中的朱莉燕总是坚定于她的艺术理念,坚定的表现美性思维,心造、布局、形象,增之减之,此近彼远,物我两忘。这是忙碌的午后,这风在吟唱,这不自知。于是,期待这浮华时代坚定的画家宣言,忠实于绘画自我、心智和激情,概念和流派是纷扰,评论和权力与艺术无关。
“她有多好?”
单纯就好。
■ 工作中的朱莉燕
■ 工作中的朱莉燕
鱼遇 · 一
33×122cm
鱼遇 · 二
33×122cm
鱼遇 · 三
33×122cm
《鱼遇》是朱莉燕最新的作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鱼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爱的象征。鱼与遇,既是一种谐音, 也是一种艺术观念上的碰撞。从更深沉的角度而言,鱼也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图像符号,在我看来,朱莉燕的这个《鱼遇》与其说是东方的漆的语言的表达和叙说,不如说是以对话的方式存在,是对传统审美的改写,其种子是属于中国的,东方的,漆的,但灌溉这个符号的却是西方现代艺术之水。
■ 作品细节
■ 作品细节原稿
■ 作品细节
■ 作品细节原稿
大漆是朱莉燕用以施展才华的绘画材质,我往往惊异于这种绘画材料特别的温润和感性,造形、上色,打磨和推光,忙忙琐屑,沉淀下绘画的实在。形象和形式对这种感性的材质而言,是暧昧,作者需要端视大漆的暧昧。漆艺术的行家用“开”来指称等待,等待这种暧昧终将逐渐清晰。假如,当代人对等待无从体会,我感到可惜,可惜清泠古道,落日渡口,望霞听雨,流花半溪,绘画和文学一样需要时间的打磨。
艺术批评有时不免陷入近代以来“进化论”的泥沼,比附生物学意义的循环来形容创作。这里我说,朱莉燕的绘画“开”了,用读诗的心意展开遐想吧,生生不息的美丽。
■ 鱼· 细节
■ 鱼· 细节
■ 鱼· 细节
朱莉燕是此次漆画专题中唯一的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风格鲜明,带有强烈的女性气息。她做画,仿佛把整个生命都沉浸在漆里,让她的心性、境界与图式、肌理一起慢慢修饰打磨,完成自我的蜕变与累积。她执着于纯粹的艺术语言,在写实漆画的探索和把握上显得自信而又从容,结合形式语言的梳理,营造特殊的视觉效果,把大漆原本深厚的色彩语言,雍容华贵的古典色调,幻化成“一片芳心千万绪”的明媚女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朱莉燕写实漆画的情感张力,像极了她的自我对话,呈现出一种心灵的状态和表征。她多才多艺, 擅书画, 通音律。她以“茉晨”为字号,笑对青春和岁月的凋零,永远灿烂的是摇曳在心里那朵晨曦中的茉莉花。她沉迷于思想的芬芳,驰骋于浪漫的花地,通过她的双手,不停地描绘着关于美好的一切,宁定坚韧、不卑不亢。这兴许是她对艺术的一种承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