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CAFAM | 2016回顾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亲爱的朋友,本馆于2017年1月27日至2月2日(初六)闭馆。 2月3日(初七) 正式开馆,感谢您在2016年给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关注与厚爱! 预祝春节快乐!


在此分享回顾2016年在CAFAM举办的部分重要展览和活动。(按时间顺序)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
2016/ 01-2016/11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自2015年开始,历时19个月,行程15千多里,完成了在全国十个省市的巡展。参展作品共计300余件,参展艺术家200余位,参观总人数共计215万余人,学术出版物四本,各类宣传册10余种,学术讲座30场次,媒体报道200多家,手机客户端下载245万余次。该展览是对我院百年来具象油画发展的学术梳理,也是对中国油画百年发展史的经典案例研究。展览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可以近距离的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深入浅出了解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社会意义。做到以优秀的艺术作品陶冶人民,以实际的艺术工作和惠民措施推动新时期文化建设,让人民受益。此展览项目已成为美术馆藏品展览的示范性案例。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
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 /田世光百年诞辰纪念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谭权书捐赠作品展


完成罗工柳、田世光、伍必端三位老先生的大型回顾展并出版配套画册。这三个展览均是首次全面回顾老先生的艺术创作道路的专题展览,在相关个案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最新成果。完成走艺术的直路———谭权书捐赠作品展,主要展示了此次谭先生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的113件版画作品及原版,较完整的梳理回顾谭权书的艺术探索之路。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地道战 罗工柳 140cm×169cm 布面油彩 1952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伍必端 丰收 28.4×81.7cm 麻胶版画 1958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谭权书 北海之春




2016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

2016 / 05 —2016 / 06
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季自创办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嘉年华,也成为了学院师生承载记忆的一场盛宴。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
2016 /07/02 - 2016/ 08/28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共同策划“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此次项目将以录像艺术发展脉络为轴,以互为呼应的两个部分共同呈现中外60余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

一、“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呈现了一系列在过去50年来对西方影像艺术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品;
二、“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以“录像艺术”为创作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活动影像艺术作品。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2016/09/03 --2016/09/20
本次展览是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的特展,由中央美术学院和青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共同承办。展览共展出古代佛教造像约50件(组),既有较为完好的造像精品,又有部分残破的造像。策展人郑岩先生希望在“破碎与聚合”之中,向观众阐释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希望提示给观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观看“雕塑”的视角。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罗杰·拜伦:荒诞剧场
2016/09/02 - 2016/09/23
本次展览既是对以往传统意义上常规摄影展的挑战,也是对美术馆的空间和制度的挑战,同时也构成了对罗杰·拜伦先生作品的一个挑战。拜伦先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尺幅的作品,这次展览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次展览摒弃了将摄影作品悬挂于墙面的展览方式,而是选择将其放置于地面或木架上,传达出强烈的“剧场”的“荒诞”的感染力。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

年度提名 ·2016

喻红:游园惊梦

2016/09/29-2016 /10/30
“喻红:游园惊梦”距离喻红第一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加群展已经相隔26年,此次以个展形式重返,喻红的思考几经变化,艺术创作进入更加熟稔的阶段。“游园惊梦”既可作为一个真实空间出现,又是一种精神上的所指,“园林”的含义承接着“喻红:平行世界”中对空间和作品的思考,把颇具地理特点的精神气质置入到更加现代化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空间;二则指创造一个无设限的精神空间,用以囊括绘画中人物所经历的平和美好、荒诞戏谑、无知愚昧。“游园惊梦”所呈现出来的世界,是喻红对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入的人性的探究。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金属的声音》, 布面丙烯



“技术伦理”——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2016/09/24-2016/10/30
作为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展览,首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BMAB)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时举办。本次双年展与德国B3动态影像双年展联合推出BMAB+B3系列艺术展览,包括“技术伦理”主题展览、“实验空间”特别展览、城市公共屏幕展、网上超链接展等。展览邀请徐冰、邱志杰、冯梦波、盖瑞·希尔(Gary Hill)、斯德勒克(Stelarc)、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史蒂芬·维迪耶罗(Stephen Vitiello)、乔纳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伊夫·内茨哈默(Yves Netzhammer)、坎蒂丝·布莱兹(Candice Breitz)、约翰·纳乔普·詹森(Johan Knattrup Jensen)、麦兹·丹姆兹博(Mads Dambsbo)等40余位(组)国内外艺术家,作品类型包括但不局限于动态影像、互动装置、沉浸式艺术、生物艺术、机械装置、声音视觉、网络艺术、声音艺术和混合媒介等。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观之物语——久保田博二


2016/09/30 - 2016/10/30

日本摄影家久保田博二(Hiroji Kubota1,1939—)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摄影曾经对中国摄影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早在“四月影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1981年1月,“久保田博二访华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他那些纪实风格照片很好地启发了处于沙龙风格的摄影青年向社会观察的转变。特别是1978至1985年,他完成对中国所有省份的拍摄和报道,在中国拍摄了二十多万张照片,并于1985年3月再次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久保田博二摄影作品展览”。之后,“中国”展在美国、日本、欧洲多家重要美术博物馆展出,而《中国》同名画册作被翻译成7种不同国家语言文字发行。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我第一次开始旅行,喀什人仍戴着毛主席像章

CAFAM | 2016回顾
河南巩县石像



第三届CAFAM双年展

“空间协商——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

2016/11/09- 2017/01/08
在国际范围内,艺术界与社会机构就“如何举办双年展”不断进行反思和讨论,对双年展展览机制本身也出现一些批判的声音,甚至怀疑的态度。双年展机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套自我运行的固定模式,但这种模式有时不能迅速反应与反馈当下急剧变化的艺术现场和艺术生态,不能反映艺术主体的直接状态。基于这样的思考,本届双年展不设策展人,不以推荐和提名的方式选定作品,在征集方案的基础上,邀请各方人士参与作为协商员,在开放的语境下对提交方案进行公开的协商、讨论,并根据方案中所涉及的不同空间概念,为其协商可适合展出的实际空间。此次展览从学术主题的设定、从组织和运行的方式、从作品呈现与展示空间的关系,以及从展览的传播渠道等各个方面,都是对双年展惯常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的挑战,也是全新的尝试,充分体现大学美术馆的“思想实验室”功能。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基弗在中国

2016/11/19- 2017/01/08


展览的作品来自德国MAP收藏和科布伦茨路德维希博物馆的藏品,包括自20 世纪 8 0 年代至今基弗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共 80 余件。

开展前一天,一条来自艺术家的声明让美术馆始料未及的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关系法律、伦理、收藏、博物馆的责任与义务的讨论。处于争论漩涡中的美术馆,除了继续以专业的态度将高品质的展览呈现给公众外,也借此产生出更多的反思与学习。展览期间美术馆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邀请不同国籍、不同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从艺术、艺术家、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不同角度,阐释作品、分析历史。以治学与研究的态度试图为观众提供了解基弗其人、其作品及相关联文化指涉的学术场域。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参与 ·交融

中美博物馆公共教育学术研讨会


2016/11/30- 2016/12/01


研讨会邀请15位美国博物馆和21位中国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博物馆教育专题,以主题发言和学术对话两种形式参与会议。此次会议将从理论层面探究,从体系层面建构,深度诠释公共教育与当代艺术的复合关系,并就引导公众参与艺术活动的策略与博物馆知识生产等方面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促进公共教育领域的学术积累、实践经验和团队职业化建设,推动博物馆更好地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的职能。同时,会议将邀请国内多位博物馆、美术馆的业界同仁交流研讨,望以此为契机,丰富多元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CAFAM | 2016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学术展览 36个;完成了18个艺术项目,对120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收藏;举办讲座、工作坊、公众导览活动近300场次;成功举办“中美博物馆公共教育论坛”。如果您想了解最新消息,请关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公众号。也请前往官方网站

http://www.cafamuseum.org,了解更多的活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CAFAM | 2016回顾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CAFAM | 2016回顾

http://museum.cafa.com.cn/

微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电话:86-10-64771575

邮箱:museum@cafa.edu.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200 x 200 cm,2016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