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草间弥生1929 年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个保守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族一百年以来都

草间弥生1929 年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个保守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族一百年以来都以经营采种场为生,家境富足。

10岁时,草间弥生便被幻觉、幻听所困扰。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人格解体神经症”的精神类疾病伴随了她的一生。她常常会看到河边的鹅卵石向她袭来,看到远处的山突然金光闪闪,听到狗用人类的语言对她喊叫,看到紫罗兰长着人的脸,还张开嘴巴同她说话……每次她都气喘吁吁跑回家,把这一切画下来。这只是开端,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灵魂离开躯体,被幽暗森林里的湖水吸引,被引领着走进池中溺毙,“我的人生就这样被迫漂流在生死之间”。每次往返现实与虚幻之间后,她都会大病一场,又因无法与别人交流,醒来便用画画来抵抗内心的恐惧。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母亲肖像,画面中充满了小圆点,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母亲肖像,画面中充满了小圆点

草间弥生的母亲茂,是个脾气火爆的女人,父亲草间嘉门则是个风流浪荡的人。家族虽然经常资助贫困的画家,但是当母亲知道草间的志向是画家的时候,却大发雷霆,百般阻挠,甚至毁坏她的画作。让草间弥生的母亲大发雷霆的不只是“草间要当画家”这件事,还有草间四处偷腥的父亲。

草间弥生的母亲专心于家族生意,对女儿的疾病一无所知。她认为草间弥生应该成为“收藏艺术品的富家女”而非食不果腹的艺术家。

于是,母亲便毁掉了女儿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还经常把她关起来打骂,强烈的恐惧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濒临崩溃。

1939年,10岁的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1939年,10岁的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的家乡松本市四周被飞驒山脉包围,太阳很早就落山,小时候的她就萌生了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愿。1948年,她去京都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日本传统师徒制下的日本艺术。但却不喜欢艺术学校呆板的灌输,常常躲起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当时的日本饱受战争困扰,思想封闭,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尽管当时的草间弥生在松本和东京已经举办过画展,并小有名气,但仍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束缚,倍感痛苦。有一天,草间弥生在书店看到美国画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的画册,于是想方设法找到她的通讯地址,很冒昧地写了一封信,连同14 幅水彩画稿一起寄给她,没想到十几天之后便收到欧姬芙的回信。后来,在草间艰难的纽约生活时期,欧姬芙从隐居的新墨西哥州,乘八个小时的飞机去看她,并将自己专属的经纪人介绍给她。对草间来说,欧姬芙是她一生中最敬重的恩人。

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她是现代主义艺术先驱。她活了将近百岁,艺术和人生都堪称传奇。

1955年,彼时的草间弥生才26岁,还默默无闻,她写信给已经68岁的欧姬芙寻求帮助。“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恳请你为我指路……”。 


《探索》版的草间弥生访谈 时长7:23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300套和服),并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

临走时,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并决心彻底舍弃过去。

如果没有艺术,没有这些圆点,我早就已经选择自杀。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1968年,这场在纽约中央公园进行的偶发艺术以“当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概念,提倡大家一同“参加生命

1968年,这场在纽约中央公园进行的偶发艺术以“当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概念,提倡大家一同“参加生命探险之舞”

然而,来到纽约的草间弥生过的并不好。在她后来出版的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草间弥生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生活,展现了自身当时的生活状况:孤独潦倒,身无分文,带着自己的画在城市的画廊间穿梭。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的东方女人想卖掉一张作品异常困难,但她仍然没有打算回日本;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被冻醒,就起床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箱中拾起鱼头和烂菜叶,也能熬出一锅热汤充饥……有时候她连续两天滴水未进,那就空着肚子画画。她的朋友去看她,看她在巨大的黑色画布上不断重复地画着白色的网,便问:“弥生,你没事吧?你确定你没事吧?”

[page]

无限的网  152x132cm  1965,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无限的网  152x132cm  1965

她曾经背着这幅画去参展,被拒绝,又背着它独自走回住处。在巨大的压力下,她少年时的幻听、幻觉又出现了,她屡次放下画笔,给精神病医院打电话求助。一年后,这幅著名的《无限的网》,终于在纽约布拉塔画廊展出,并引起轰动。《纽约时报》评论这幅作品“拥有惊人的力量”,并且“令人感到迷惑”。

在她到达纽约的第二年,纽约接纳了她。就像这座城市的口号一样:If you can make it here,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此处功成,处处成功。)

很多年以后,她提到美国,说:“如果我没有去美国的话,我就不会是今天的草间弥生。”

1968年,这场在纽约某间大楼屋顶上进行的时尚秀大胆展示了草间弥生的世界,除了在模特儿身上进行身体彩

1968年,这场在纽约某间大楼屋顶上进行的时尚秀大胆展示了草间弥生的世界,除了在模特儿身上进行身体彩绘之外,还让圆点在地面上奔放增生。

在她的前半生,60 年代应该是她最活跃的时期。

1966 年,她带着她的装置艺术品Narcissus Garden(《那希索斯花园》)参加第33 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是一个由1500 颗镜面球组成的艺术装置。很多媒体说草间弥生在没有得到任何邀约的情况下,固执地把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摆在会场门口。她后来澄清了“没有受到邀约”这件事情,当时虽然没有获得正式的邀请函,但是得到了组委会主席的首肯,并亲自与她一起在草坪上布置作品。只是在展览开始后,她穿着金色和服站在这些亮晶晶的镜面球中间,将它们以每颗两美元的价格卖给前来参观的人,遭到了展览方的禁止。他们不能接受这种“将艺术当热狗和冰激凌一样贩卖的行径”,而草间说她此举恰恰是为了讽刺“将艺术当热狗和冰激凌一样贩卖的行径”。

《那希索斯花园》(Narcissus Garden, 1966 / 2009),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那希索斯花园》(Narcissus Garden, 1966 / 2009)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70年代初,草间弥生开启了前卫艺术家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也一直站在艺术的最高峰。

20 世纪60 年代是美国性解放时期,她在纽约创建了“裸体剧场”,希望以裸体艺术的形式解放当时人们压

20 世纪60 年代是美国性解放时期,她在纽约创建了“裸体剧场”,希望以裸体艺术的形式解放当时人们压抑的性观念。她因此受到嬉皮士的拥护,身边聚集了很多嬉皮士和同性恋者。他们混居在她的工作室,最多时有三百多人。她带领他们在街头、公园、美术馆进行大胆的裸体演出,吸引着各路电视台记者、艺术评论家和警察的到来。凭借着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圆点和裸体元素,她的行为艺术一下子让纽约艺术界炸开了锅,激进的裸体偶发艺术,草间弥生这个名字伴随着“裸体”瞬间传遍了整个纽约。

反战:在布鲁克林大桥举行裸体乍现并且烧毁美国国旗。为了发表反战的诉求,成员举行乍现活动大量燃烧美国国

反战:在布鲁克林大桥举行裸体乍现并且烧毁美国国旗。为了发表反战的诉求,成员举行乍现活动大量燃烧美国国旗。同年他们在联合国大楼前也举办过一次。

纽约的媒体喜欢这个矮小的东方女艺术家,嬉皮士们也喜欢她,警察却不,因为她的每次演出都会触犯当地第十到第十五条法律法规,他们驱散聚集的人群,把她抓进监狱。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一次,在草间弥生被拘留期间,有位警察带了一个他的朋友去,说:“我的朋友他很喜欢你,想来跟你握手。”

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必须与艺术相关。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在20 世纪70 年代回到日本,本来以为只是回去探访一下,甚至连纽约的房子都未处理,可是越来越频发的精神问题让她不得不住进日本的疗养院。当有一天她意识到自己要长期住下来的时候,便在疗养院对面“花了人生最大一笔钱”买下了一栋楼作为她的工作室。

日本大阪,草间弥生身披自己设计的洋装坐在《爱知3年展2010》参展的草间展示间里面,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日本大阪,草间弥生身披自己设计的洋装坐在《爱知3年展2010》参展的草间展示间里面

1978 年,她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曼哈顿自杀未遂惯行犯》,接下来的十年间,她除了艺术创作外又陆续出版了十多部书(小说和诗集),并且广受好评。此前因为日本媒体的报道,草间弥生与在日本的家人关系更加紧张,她的母亲甚至给她写过这样的信:“每次在媒体上看到你的事,我都觉得很丢脸,不知该如何面对邻居,我觉得愧对祖先,今天还跑去上坟。你小时候因为喉咙生病差点死掉,那时如果就那样死掉的话……”所以她讨厌当时的日本媒体,用恶劣的词语形容它们,那时日本也不认可她的艺术,直到她回到日本的十多年后,日本国家及其艺术界才真正以她为荣,并首次请她代表日本去参加1993 年的第45 届威尼斯双年展。如今,她是日本国宝级的艺术家,从新宿到松本的长途巴士上也装饰着草间式的圆点,她在东京新宿区神乐坂附近的个人美术馆也已经建好。

从她5岁拿起画笔开始,她的一生,她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有关,艺术是她沟通世界的方式,也是自我疗
2016年,草间弥生接过由明仁天皇亲自颁发的日本文化勋章,成为了日本文化界的国宝

从她5岁拿起画笔开始,她的一生,她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有关,艺术是她沟通世界的方式,也是自我疗愈的方式。她的躯体正在老去,内心里却依然住着那个渴望成为艺术家的小女孩。

“我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所以我每天都要作画。”

2012年,草间弥生亲临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作品《我的永恒灵魂》首度曝光,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2012年,草间弥生亲临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作品《我的永恒灵魂》首度曝光

“从以前到现在,我要用尽我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带着更多的敬畏之心继续创作。”2012 年,83 岁的草间弥生迎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展览——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的回顾展,那是每个艺术家一生都盼望能登上一次的舞台;同样是在2012 年这年,因为与路易·威登的合作,她开始涉足时尚,当她到达路易·威登公司的时候,该公司所有员工全体出动,热烈欢迎她的到来。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Graphic yellow pattern with a polka dot obi. Kusam

Graphic yellow pattern with a polka dot obi. Kusama kimono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Burberry Prorsum S/S14 vs Girl with Tear III (1977)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Giambattista Valli2014 vs Still Life with Glass and Lemon (1974)

Christopher Kane S/S 16 vs Modern Painting I (1966

Christopher Kane S/S 16 vs Modern Painting I (1966)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服装印花方面你看到的几乎是波点、波点、波点,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服装印花方面你看到的几乎是波点、波点、波点

你看到的只是她的冰山一角

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必须与艺术相关。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草间弥生

2017.2.22-.5.22在日本国立新美术馆举办《草间弥生 我们永远的灵魂》的个展,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2017.2.22-.5.22在日本国立新美术馆举办《草间弥生 我们永远的灵魂》的个展

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忍辛苦地去爱下落” 2014年

《人類の愛のすべて》2015年,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人類の愛のすべて》2015年

《私に愛を与えて》2015年,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私に愛を与えて》2015年

《私の愛する人々》2014年,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私の愛する人々》2014年

《原爆の足跡》2016年,草间弥生:每个圆点中 簇放一生,乔治亚·欧姬芙,女性艺术家,圆点,草间弥生

《原爆の足跡》2016年

选摘自:《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