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现代艺术档案CMAA
图/艺术家提供
2019年4月30日,艺术家黄于纲的个展“凉灯:那块田里长出来的画“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既是北京民生“青年艺术家系列”最新成果,也是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长期致力的艺术家专案研究之一。

▲点击上图查看展览预告
本次展览将围绕黄于纲多年来在湘西凤凰县凉灯苗寨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展开。自2003年起,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黄于纲来到凉灯,开始在那里生活和创作,一直持续至今。十余年间,他的身份从一个外来的观察者逐渐演变成一个本地的居住者,无论是他的日常还是他的艺术,也和这片土地愈发不可分割。
在展览筹备过程中,黄于纲反复提到“(那块)不喜不悲的稻田“。他画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而在他看来,无论土地还是人,其生存状态都是“不喜不悲“的——无论观众和外界如何悲悯,人们依然在这块土地上早起晚归,忙碌不停。人们的生活倚赖于此,正如黄于纲的绘画和艺术从这片田地上生长起来。
在这次展览中,这块凉灯的稻田将跨越近2000公里来到北京现代民生美术馆内,铺满一层展厅的地面(在展览结束后这块田还会被送回原地,我们为艺术和学术的目的而“租用“这块田)。尽管从开挖至今只有短短三天,但过程艰辛壮观。现特为这块稻田的转运过程展开档案实录,让我们跟随这块田去往凉灯,再回到北京。

4月23日
开挖
09:17
在雨中转运泥巴


10:51
工程量远超预期,现在20多人开工

“乡亲们说我们疯了!运土去北京,
又说:这里挖土的人没有一个人去北京,
土比人的命好!“
黄于纲
13:16
第一车转运出山
由于是急转山路,大拖板货车仅能在山江镇上的石头屋国道叉路口等待转运。因此样,村民只能在田里开挖后,运到小卡车上进行转运,之后再送上13米长的大拖车开往北京。
4月24日
雨
06:48
排水
“田里积水严重,排涝!便于等下开工“
21:43
第一辆大拖车稻田(190平方米)正式出发,
预计4月27日凌晨到达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4月25日
“土比人的命好”
07:00
“准时开工,47人参与,出大太阳”

11:50
开始安装围挡,
围装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喷绘图

18:30
两车共约380平方稻田,
以及4张“饭桌“展台、
一对木门从山江镇石头房子国道叉路口出发。



▲被挖走的稻田

▲《凉灯》在凉灯
由于工程量浩大,全村人基本全部出动了,乡亲们排成长队,一手接一手把挖好的一块块稻田送到小卡车上。关于田、人和各自的命运,艺术家和策展团队也发生了一些讨论——
:“凉灯有块要进京参展的田“
:“因为凉灯的许多人连镇上或凤凰县都没去过.一块田却进京参展了!当乡亲们一手接一手传递的同时,也是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一种向往与期许都含在了里头!此次凉灯‘田‘的出走,给凉灯的乡亲开了寻找‘梦‘的天窗。“
:“因为每块田的"造型"都是村民自己铲出来的,故每块田都是村民自己。“
:“隔壁那块田去北京,旁边这块田在耕作,我们有时要认命,在一生中,遇到‘谁‘是重要的,但其归宿的价值是无从判断的。“
凉灯展览工作群聊天记录



▲黄于纲日记

4月30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凉灯:那块田里长出的绘画“
敬请期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