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北京曲剧?
这一剧种的代表作有哪些?
舞台服装有什么特色?
5月将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的北京曲剧《太平年》讲的又是个什么故事……

北京曲剧是中国三百多种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北京的地方戏,由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和民间曲调发展而来,其道白以北京语言的声、调、韵为基础,唱词通俗生动,在京腔京味的说唱中展现浓郁的老北京风俗风貌。
它的主要曲牌有〔太平年〕、〔云苏调〕、〔罗江怨〕、〔南城调〕、〔剪靛花〕、〔湖广调〕、〔南锣北鼓〕、〔数唱〕等,大都出自民间小曲,有的擅长抒情,有的适合叙事,成为曲剧选用唱腔曲调和改编创造新唱腔曲调的主要来源。
北京曲剧由老舍先生提议定名。没有严格的程式和行当,有着异乎寻常的适应力和表现力,也因此它与戏剧的融合度很高,故事性较强,《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这些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在北京曲剧的呈现下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曲剧老戏迷百听不厌的优秀剧目。
由北京市曲剧团创排的北京曲剧《太平年》5月将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剧名来自于北京曲剧的曲调名,用最有京味儿的方式带我们穿越时空,见证70年前老北京的古都风韵和人情冷暖。
北京曲剧《太平年》的编剧王新纪、导演顾威都年过七旬,他们要讲述“共和国最美好的黎明”时北京西城的一段故事,这其中有老旗人、苦命坚韧的女人、潜伏的中共党员……在风云变幻的北平,人心浮动。作曲戴颐生在坚持曲剧风韵的同时,用音乐塑造人物,用曲剧的特点还原胡同里的旧时光。

为了提升剧种知名度、宣传新剧目,自4月20日以来的每个周六日,在北京部分地铁站出站口,不少乘客都现场参与了北京市曲剧团举办的主题为“这里是北京”的宣传活动。8场活动围绕北京吃、穿、住三个方向展开,邀请乘客品尝老北京小吃、试穿解放前后的百姓服装、参与猜曲剧得 3D 打印四合院活动, 再现老北京百姓的日常。剧组同时希望由此活动找到与共和国同岁的老人,邀请他们观看5月13日至17日天桥剧场《太平年》的演出,一同向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致敬。

老戏迷说起北京曲剧如数家珍
活动现场,一张着有年代感的《太平年》宣传海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记忆中斑驳的老胡同,落落的四合院,上马石、拴马桩、栅栏、过街楼……透过一张发黄的海报,时光仿佛流转回70年前,在北京西城的槐荫儿胡同,我们与舞台上的郑婉贞、张志民、费三爷、小如意等人相遇,一起见证了一段有血有肉的故事。
“七个窟窿白花儿藕,血红的胭脂山楂糕。樱桃小口迷人笑,金丝蜜枣儿包成了包。三包五包行常儿买,那十包八包往家儿捎。”这是北京曲剧的唱词,只是看这词就能听馋了观众。4月20日、21日,鼓楼地铁站,传统北京小吃体验活动连续两天在此举办。志愿者向乘客发放《太平年》宣传单页;印有“太平年”字样的北京小吃吸引了不少吃货的目光;现场捏面人的师傅一双巧手, 几分钟就捏成了一件旗袍;乘客还可以关注北京曲剧,扫码进群,在群内抢票,免费看演出。


△ 活动现场
“北京曲剧孩子听得懂吗”“北京的地方戏不是京剧吗”“你们都有什么剧目,平时在哪演出”……面对人们的疑惑,工作人员耐心讲解,普及剧种知识。听闻北京曲剧和老舍先生的渊源,以及北京的地方戏为什么是北京曲剧后,不少人豁然开朗,纠正了一直以来的认识误区。

△ 活动现场
“5月13日至17日,天桥剧场北京曲剧《太平年》好戏开场。”在南锣鼓巷地铁站,路人马先生将演出消息发了朋友圈,并打电话催朋友赶紧来扫码领票,对北京戏曲并不了解的马先生对于这个剧种非常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去现场感受一下,他说:“中国的很多戏曲剧种都有非常精彩的保留剧目,有的年轻人不是不喜欢看戏,而是从来没机会走进剧场欣赏戏曲的魅力,类似这种走进地铁、大学、社区的宣传思路值得肯定。”
在活动现场,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通州校区的几位大一学生也纷纷路转粉,在喜欢的北京曲剧舞台人物展板后面拍一张穿越感十足的大头照晒到朋友圈,再给自己和父母买张票,陪着家人一起到剧场看演出,度过一段温馨的时光。

△ 活动现场
据现场志愿者介绍,梳理两周活动整体情况,乘客中不少人听说过北京曲剧,但没有看过现场演出。也有的老北京人对北京曲剧非常熟悉,知道北京曲剧第一代大师、表演艺术家魏喜奎,说起《啼笑因缘》《箭杆河边》《方珍珠》等剧目如数家珍,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曲剧的唱腔,京味儿浓厚,好听极了。
花样翻新只为走近你
其实,这并不是北京市曲剧团第一次以如此新颖的方式宣传自己,为了能让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北京曲剧感兴趣,北京市曲剧团的市场营销部门一度费劲心思。
超市曾经是北京市曲剧团第一个盯上的宣传阵地。前几年剧团的舞台剧《锅挑儿》在海淀剧院演出时候,剧团就和物美超市合作,在超市的结账口外做起了宣传推广,一张折叠桌、一张折叠椅、一摞宣传单,几个人就支起了摊位。
除了遛超市,北京市曲剧团的年轻人还开发了蹲社区、逛公园等营销手段。每到周末,公园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他们便把售票台搬到现场。工作人员还为每位买票的观众登记信息,将他们发展成为北京曲剧团的会员,为今后的演出积攒人气。
今年《太平年》的创排是北京市曲剧团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重点剧目,该剧有关老北京的故事,更有关共产党员的初心,可谓诚意满满。为了扩大剧目影响力,剧团想出了各种贴近年轻人、走进老百姓的办法。早在4月16日至19日,北京大学就有6名学生受邀走进《太平年》排练剧场,探班主创和演员,了解作品诞生背后的故事。此后,北京市曲剧团又走进北大校园,开展北京曲剧普及讲座、与学生同唱北京曲剧经典唱段。

△《太平年》北京大学分享会
最佳状态迎接梦想成真的五月
如今 ,随着演出时间临近,演员们正在排练场没日没夜地排练,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正式演出之前这段时间,5月7日,北京市曲剧团将在北京老舍故居举办《太平年》主创、主演媒体见面会暨北京市曲剧团开放日活动,在老舍生活过的丹柿小院,剧组的演员将全部精彩亮相。5月11日、12日,剧团还将分别在国贸地铁站和西单地铁站举办“猜北京曲剧”得3D打印四合院活动,邀请观众继续揭秘《太平年》剧本背后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年》不仅是北京市曲剧团的年度重点剧目,也是北京演艺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推出的重要艺术生产成果,体现了集团强大的艺术创作生产力和项目运作能力。相信《太平年》的演出将为北京演艺集团即将开始的“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增添不少荣光,也为京城观众带来一份穿越时空70年而来的温暖问候。

演出信息
2019年5月23-17日(19:30)
北京天桥剧场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