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kshop”一词意为工作坊,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工作坊通过精准的内容设计、知识导入和研讨,逐步带领参与者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成为最具实效的问题研讨与解决对策设计,以及群体学习的有效方式。Workshop 是目前国际及国内艺术博物馆面向公众教育中最为广泛的互动参与式教育模式。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已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一周,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我馆公共教育部基于此次教育活动推广展览,策划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并于上周日呈现第一场儿童工作坊“不可能如何成为可能?”,得到良好反馈。本周末,我们将继续推出亲子工作坊,希望日常甚少陪娃的老爸们能够参与进来,借此机会增进与孩子间的感情,共同了解达·芬奇的艺术魅力。
| 工作坊介绍 |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98,综合材料,460 x 880 cm,圣玛利亚修道院,米兰
喜欢艺术的宝宝们
你知道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吗?
你知道《最后的晚餐》都有谁吗?
你了解《最后的晚餐》人物间有什么秘密吗?
你模仿过《最后的晚餐》吗?
如果都没有,那周末带上自己亲爱的老爸
一起来美术馆吧!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此次活动,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度探索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秘密,通过模仿画作的人物动态,用行为心理学的方式,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手势,找寻达·芬奇作品中隐藏的秘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工作坊导师 |

任蕊
任蕊,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长期从事并研究国内外当代艺术教育、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教育等。2010 年创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并负责至今,持续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及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参与美术馆各大公共教育活动及项目,至今已策划相关活动近 2000 场。
报名信息
工作坊时间:4月27日(周六)14:00—16:00
工作坊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工作坊对象:5 岁及以上热爱艺术的家庭(建议爸爸陪同)
招募人数:15 人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链接:https://www.cafamuseum.org/exhibit/newsdetail/2244
报名成功后,将会收到短信回复。
注:
1. 工作坊免费参与,每位儿童仅可带一位家长免费进入达芬奇展厅。
2. 请报名成功的公众于活动当天 13:45,在美术馆一层大厅集合并签到,我们将带领大家集体前往活动地点。
| 系列工作坊回顾 |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生动的观展体验,我馆公共教育部基于对达·芬奇成就的学术性梳理,推出的系列公教活动也在同步进行。其中首场公共教育活动——“不可能如何成为可能”儿童工作坊于上周日圆满完成。此次活动中公共教育部主任任蕊老师带领孩子们观看了“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并生动地为孩子们解析了《天使报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经典作品。邱玲洁老师也讲解了有趣的知识点。孩子们在公教部的带领下寓教于乐地深入了解了这个“文艺复兴天才”的艺术作品与人文精神。公教部精彩的导览讲解还吸引了大量不同年龄层次的观展者有序地驻足聆听,也有不少青少年学生参与提问互动,展厅里的观展氛围一度高涨。

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任蕊主任为参与工作坊的孩子们和在场观众讲解展览

展览完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达·芬奇的探索精神和艺术技法,工作坊的导师及工作人员带大家了解和直接体验了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绘画技法——坦培拉,孩子们在开心地体验鸡蛋这种特殊的颜料粘合剂的同时,更加直观而深刻地理解了达?芬奇的实验与探索精神。同时对绘画材料进行新的尝试,也加强了孩子们的艺术感受,启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指导下都认真完成了自己的“小小坦培拉创作”。


孩子们在认真创作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对绘画颜料的探索



孩子们的现场创作

工作坊合影

孩子们的作品呈现
此次公共教育活动在一片欢声中圆满结束。
另外温馨提醒:由于此次展览参观人数较多,大量团体同时进入参观会造成展厅滞留与拥堵,为了保证公众良好的参观体验,请各机构团队尽量预约每周三至周六晚17:30至21:00前来参观,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