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9年,时年68岁的克劳德?莫内有感而发:「[大自然]伟大浩瀚,生生不息,相比之下,万物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粒子。」
话虽如此,莫内在迟暮之年追求不朽,这一时期的创作产量无出其右,见证他致志留名于世,如愿在艺术史上占一席位。
艺术家
克劳德·莫内 (Claude Monet)
他不但开创先河,且不断突破创新,其伟大成就在〈莫内:晚年作品〉(Monet: The Late Years)中得以展现光华;逾二十年来,这是首个专注研究莫内艺术生涯晚期的展览,于2019年2月16日至5月27日在三藩市迪扬博物馆展出,2019年6月16日至9月15日移师至沃斯堡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此大型展览回溯莫内从1913年直至1926年离世期间的画风演变,在这段逆境时期中,他仍满腔抱负,革新求变。

对莫内来说,其一生的最后十二年是困难重重的一段时期,在耄耋之年经历生离死别和老年之苦。但这段岁月亦是其漫长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因为时年七十多岁的莫内决意突破自我,温故知新,创造别开生面的作品。
——策展人、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副馆长George T.M. Shackelford
克劳德?莫内,《日本桥》,1922-1924年作,油彩画布。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图片来源:三藩市美术馆。 WWW.BRIDGEMANIMAGES.COM
1883年,莫内在法国小镇吉维尼定居,并立下鸿图大计,亲手设计花园,其后余生以此入画。这个户外画室让他不受拘束地钻研光线、色彩、倒影和空气变化。随后他渡过一段安稳的日子,但好景不常。1911年,莫内痛失爱妻;1914年初,其长子与世长辞。同一时候,他被诊断出双眼患白内障,严重影响他对颜色的感知。
1914年,莫内搁笔近两年后,重新投入绘画。随后数年,其画作逐渐迈向抽象,尤见画幅宏大,笔触奔放,且色彩艳丽。透过审视其风格的彻底改变,〈莫内:晚年作品〉强调莫内不仅是印象派大师,更奠定他作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奠基人的不朽地位。
佚名,《莫内在吉维尼花园》,1921年摄。彩色照相底版。特鲁布家族基金会收藏。图片来源:三藩市美术馆。
本展览以1890年代末至1900年代的作品揭开序幕,介绍莫内在吉维尼家中的户外画室,并重点指出其风格随后迎来重大变化。接着探索莫内的巨幅「睡莲」画作,其尺幅之庞大、挥洒笔法恣意潇洒,预示了往后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发展;除此之外,莫内的大型壁画以及他晚年以花园为题的油画系列,笔触交错重迭之中亦见意趣。参观整个展览后,观者会由衷认同莫内是推动二十世纪绘画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克劳德?莫内,《从玫瑰园望向艺术家的家园》,1922-1924年作。玛摩丹莫内美术馆。图片来源:三藩市美术馆。
本展览涵盖约六十幅画作,部分作品首度于美国展出。展品来自各大公共及私人收藏,包括三藩市美术馆、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当中二十幅作品由巴黎玛摩丹莫内美术馆借展。展览将于2019年6月16日至9月15日移师至沃斯堡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展览详情
Monet: The Late Years
DE YOUNG MUSEUM | 美国三藩市
2019年2月16日–5月27日
KIMBELL ART MUSEUM | 美国沃斯堡
2019年6月16日–9月25日
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阅览更多拍卖资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