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意——敦煌遗书及佛教典籍专场
6月3日(周一)下午3:3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C厅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是一个四分五裂、南北对峙的时期,但在文化发展史上,却是一个成就辉煌的时期。敦煌地处西北,南梁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现存敦煌遗书中南北朝写经卷中若有题记者,几乎都是北朝纪年,南朝的写经,竟然会出现在北方的敦煌藏经洞里,可谓异数。遥想1500年前,这卷僧侣书写在南方的佛经,被高僧千里迢迢带到敦煌,最终放进藏经洞,如今又为我们所见。这不可思议的因缘实在令人赞叹。
(古印度)诃梨跋摩 著 (后秦)鸠摩罗什 译
敦煌遗书《成实论》卷二
梁天监十六年(517)比丘惠谛写本
1卷附盒 纸本
此件敦煌遗书南北朝梁天监十六年(517)比丘惠谛写《成实论》经卷二,有墨栏,有划界栏针孔。存13纸,共抄写341行。首残尾全。卷尾有尾题,有题记。题记共35字,分作三行:
“梁天监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比丘惠/谛敬造《诚实论经》一部。以兹胜/业,奉福尊灵,早升仏地。”
梁天监十六年(517)题记
魏晋南北朝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止。南北两股势力之间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状况,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420-589)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始终定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南北对峙的时期,但在文化发展史上,却是大放异彩、成就辉煌的时期。
敦煌地处西北,当时属于北朝,因此,现存敦煌遗书中南北朝写经卷中若有题记者,几乎都是北朝纪年,南朝的写经,竟然会保存在北方的敦煌藏经洞里,可谓异数。因此带有南朝纪年款的敦煌遗书寥如晨星。据专家论述,目前已知博物馆藏有四件带南朝纪年款的写经: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一件,日本书道博物馆藏三件。由于书道博物馆的写经未经鉴定,所以此卷写经被专家论证为是现在可以确认的敦煌遗书中属于南朝写经的第二件。另一件是英国国家图书馆藏的南朝写经《大般涅盘经》。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成实论》为古印度诃梨跋摩所著。在中国,自后秦弘始十四年(412)鸠摩罗什译出后,《成实论》就开始弘扬流传。《成实论》是印度佛教由小乘向大乘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故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南齐永明年间,在齐武帝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主持下,集名僧500余人,对此论要义进行讨论,到了梁代,对《成实论》的研究更盛,直至隋唐历久不衰。
目前发现的敦煌遗书《成实论》写本,从卷一到卷八,均为俄藏小残片,且其中恰好缺失卷二。本件写经长达6米多,且为目前所知,通过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件《成实论》卷二。
卷首及卷尾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魏晋以来的成果,继续有所发展,尤其以楷书的成就最高。但在风格上,南、北朝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评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由于这个时期战乱频仍,流传下来的南北朝书法作品,大部分都是碑刻和墓志铭。要想通过墨迹欣赏到南北朝的书法艺术只有通过敦煌遗书保留下来的写经才能领略一二。
此卷钤“木斋审定”,则此卷又曾经近代收藏家李盛铎鉴藏。李盛铎(1859-1934),字义樵,号木斋,晚号麂嘉居士。江西德化人。历任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参政院议长、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建有“木犀轩”,藏书已数万卷。根据李盛铎自编《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记载,收藏敦煌写本共432件,享誉海内一时。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预 展
5月30日—6月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
拍 卖
6月2日—6月6日
嘉德艺术中心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