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常玉故事 | 线条与东方风范的建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由高古轩艺术家曾梵志策划的展览——「塞尚、莫兰迪和常玉」正在高古轩香港画廊展出,将持续至2019年5月11日。今天,距离展览结束还有8天。


Installation view. Courtesy Gagosian


展览期间,我们与大家分享了许多关于这三位现代主义大师的精彩故事。常玉篇中,我们将走近他在巴黎的生活与创作,从艺术家为法译《陶潜诗集》所创作的三张铜版画出发,了解其笔下的线条与东方风范的建立


常玉,1900年出生于四川富商之家,17岁进入上海美术学校,19岁留学日本,20岁来到法国,之后便在巴黎展开他的传奇人生。


常玉


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曾为常玉画像,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是其好友,留法期间他还与勃拉克(Georges Braque)、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人有过交往,而在上世纪20年代的留法中国艺术家中,常玉的熟交则包括:徐悲鸿、潘玉良、庞薰琹等一批对中国近现代绘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


常玉(后排左二)与艺术家们合影,1963年于巴黎。艺术家杂志提供。版权所有:傅维新,1994年。Copyright ? 2011-2019?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


由于一贯我行我素,风流倜傥的做派,常玉在巴黎的生活,留下太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比如,早年他不喜受到学院束缚,于是便长时间呆在大茅屋公共画室练习人体素描,有时干脆流连于咖啡馆,一边演奏小提琴或翻看《红楼梦》,一边寻找创作灵感。


Sanyu, 高背椅上的裸女 (Nude on high back chair) , 1920, ink on paper, 17.7 x 11 inches (45 x 27.9 cm)


又比如,在他稍稍闯出一点名堂后,有画商花钱请他画像,他却十分傲慢地与人约法三章,其一,事先付钱;其二,画的时候不能看,其三,拿到画就走,不提这样那样的修改意见,否则坚决不接单,以至吓跑了不少金主。

 

然而,除去波西米亚的生活与丰富多彩的交谊。在艺术上,常玉作品里“非中非西”的实验性,总让当时的法国人感到曲高和寡。因此尽管自1920年代中期,常玉就开始参与各种展览,但他的画作仍卖得不好。


Sanyu, 黄金玉米(Golden yellow corn), 1929, watercolor on paper, 8.3 x 10.6 inches (21 x 27 cm)

 

常玉曾用饮食风趣地形容这种不对味的窘境:“欧洲绘画好比一席丰盛的菜肴,当中包含了很多烧烤,煎炸的食品以及各式肉类。我的作品则像是蔬菜,水果及沙拉,能帮助人们转换及改变欣赏绘画艺术的品味。当代画家们总带点欺骗地以多重颜色作画。我不欺骗,故此我不被归纳为这些人接受的画家之一。”[1]


Sanyu, Potted Peonies, c. 1930, Oil on canvas, 36 1/4 × 28 15/16 inches, (92 × 73.5 cm),(此件参展作品将是在亚洲的首次公开展出), Courtesy Gagosian, Courtesy of The Li Ch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然而,到了1930年左右,事情出现了转机。勒马杰出版社计划发行306套《陶潜诗集》,邀请常玉为诗集绘制版画插图。诗集由常玉好友梁宗岱翻译,包括三篇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十余首诗:《归田园居》、《饮酒》、《咏贫士》等。法国文学家瓦雷里亲自为诗集作序,在法国文化圈引发关注。


常玉与约翰.法兰寇,约1930年。台北苏富比提供。Copyright ? 2011-2019?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

 

随着这套诗集的出版,加之侯谢(Roche)与约翰·法兰寇(Johan Franco)两位著名艺术活动家的成功运作,常玉获得了法国主流社会的认可。两年以后,在格赫书店发行,乔瑟(Edouard Joseph)编撰的《1910—1930当代艺术家生平大辞典》(Dictionnaire biographique des artistes comtemporains)中,常玉的大名赫然在列。

 

据说,最初常玉学习版画技巧是接受了侯谢的建议,主要出于降低创作成本的考虑,而这次法译《陶潜诗集》的插图邀约,差点也因常玉没钱购买材料而告吹。后来,出版商给他送去了铜版,可是他没有工具,又拖了好久。最后,常玉竟用一把旧修脚刀完成了创作。


《陶潜诗选》之封面及常玉所制作三幅铜版画插画。勒马盖出版社,巴黎,1930年。Copyright ? 2011-2019?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


回看常玉为法译本《陶潜诗集》所做的插图,其中两幅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与风格,另一幅则引入了一种近乎马蒂斯现代派的曲线手法。实际上,正是将西方表现主义与传统金石书法有机结合,为常玉释放其独树一帜的东方韵味打下了基础。


Sanyu, Basket of Flowers, 1931, Oil on canvas, 31 1/2 × 31 1/2 inches, (80 × 80 cm), Courtesy Gagosian, Courtesy of The Li Ch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根据庞薰琹的回忆,常玉原本就很擅长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而在他迎来自己绘画的第一个标志性时期——“粉色时期”之前,也一直在做有关线条的探索。有一回,庞薰琹拜访常玉位于巴黎郊区的工作室,注意到常玉工作室里几乎没有一幅完整的画,相反却到处堆满他的速写,有的是用钢笔画的,而更多的则是使用毛笔所做的线描。


Sanyu, Hortensias, 1931, Oil on canvas, 28 3/4 × 19 11/16 inches, (73 × 50 cm),(此件参展作品将是在亚洲的首次公开展出), Courtesy Gagosian, Courtesy of The Li Ch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此后,不论奔放的裸女,灵动的马,亦或者幽深的静物,常玉总能在单纯的底色中,让线的起舞成为画面的焦点,这种线条往往兼具现代绘画的力量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抽象韵味。或许,正如吴冠中所言,常玉的创作是“用线来占领空间,用线来吐诉情怀,在线之画情伸展中,赤裸裸呈现了他的任性[2]


[1] 苏富比拍卖公司《罗勃·法兰克之常玉》图册,1997年。

[2] 顾跃,《常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P251。



常  玉


Sanyu, Chrysanthèmes dans un vase en verre (Chrysanthemums in a glass vase), c. 1950-1959, Oil on masonite, 36 1/16 × 49 3/16 inches, (91.6 × 125 cm), Courtesy Gagosian, Courtesy of The Li Ch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常玉(1901-1966),常被称为“中国的马蒂斯”,是一位法国华裔画家。他的绘画线条丰满而流畅,与其书法功底一脉相承;再加上他饱满的色彩运用,使其画作备受追捧。1921年是所谓“疯狂年代”的开端,常玉从中国途径日本到达巴黎,在那个法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感受到东西文化间前所未有的碰撞。因此,常玉的画作一直在探寻东西方的交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视  觉  短  片



高古轩香港特别制作了此次大展的视觉短片,镜头跟随曾梵志的笔姿再现三位绘画大师的艺术语言,中国经典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配乐将三位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相关阅读:

访谈 | 曾梵志:以展览为媒介的再创作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 「塞尚、莫兰迪和常玉」——曾梵志策划的精美大展

《艺术新闻》国际版报道 | 创造艺术史:曾梵志策划塞尚、莫兰迪和常玉的首次大展

现场 |「塞尚、莫兰迪和常玉」正在高古轩香港展出

莫兰迪故事:在博洛尼亚的学生时代

常玉故事 | 谢寿康对话常玉——绘画的想法

塞尚故事:长期不断的自我怀疑

塞尚故事:一段诗人与画家的偶遇

作品赏析 | 莫兰迪《静物》(1958)

作品赏析 | 莫兰迪《静物》(1954)

作品赏析 | 保罗·塞尚《水果》(约1885年)

视觉短片 | 一分钟带你走近「塞尚、莫兰迪和常玉」

视频首发 |「塞尚、莫兰迪和常玉」视觉短片

策展陈述 | 曾梵志:「塞尚、莫兰迪和常玉」

高古轩香港呈现曾梵志策展《塞尚、莫兰迪和常玉》


「塞尚、莫兰迪和常玉」由曾梵志策展,已于2019年3月26日在高古轩香港开幕,持续展出至2019年5月11日。







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7楼

7/F Pedder Building, 12 Pedder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T. 852.2151.0555 

F. 852.2151.0853

hongkong@gagosian.com

开放时间: 周二-周六,11am-7p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