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SFM·讲座回顾 | Art deco与电影——想象中的摩登都市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4月27日,“电影x建筑”跨界系列的第一场讲座邀请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许乙弘老师,以“Art deco与电影——想象中的摩登都市”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电影与建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举例带我们领略了art deco的建筑风格以及其在电影中的运用,今天电博君就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场讲座。


 

电影和建筑之间的联系 


讲座一开始,许老师首先介绍了电影的特点。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既能跨越时空又能反映现实,它离不开商业性却又是艺术的综合体。同时建筑也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学科,与电影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二者之间交叉繁多。


虽然观众都清楚电影中的建筑是虚构的,但在观赏的时候却会不自觉地被其中的真实性所震撼,同样,建筑最打动人心的也并不是墙与顶这种看得见的部分,而是最后所形成的建筑空间,即虚的这部分,如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律铭的成名作美国美术馆东馆及其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电影的广阔空间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任意驰骋的舞台,一些建筑也具有特定的含义,如废墟代表了混乱的秩序,代表人类文明的灾难与终结。在《疯狂的麦克斯》中,荒凉的环境与重工业化废墟式的场景,在视觉上具有非常震撼的效果。


《疯狂的麦克斯4》


在人类文明史上,建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早的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中便能看到人类建造的痕迹,再到后来被誉为传统木工建筑顶峰的故宫、着火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万神庙等建筑,都可以被称作人类文明的结晶,其跨越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风格之多,难以想象。为了更好的介绍建筑的风格,许老师选择了一些有意思的建筑师作品作为分享。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流水别墅1937 

建造在瀑布上,与自然达成的和谐,诗意满满



扎哈·哈迪德


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 2013

有360种可能,为什么一成不变呢?”


银河SOHO 2012

建筑是自由流动的,是"流动的雕塑",就像一个有机体

 

诺曼·福斯特


APPLE总部

科技与梦幻的结合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特


特内里费礼堂

结构大师用巧妙的力学实现材料的性能


由此可见,电影与建筑都需要想象力的翱翔,这是他们最大的共通之处,假如一个建筑系的学生没有想象力,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上海的Art deco建筑 


Art deco作为与电影联系最为密切的风格,产生于上世纪的巴黎,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因此又被称作摩登风格。这一风格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奢华的材料与色彩、奇异的灯光效果、商业化的艺术以及几何化的造型等。



Art deco一开始是为法国贵族服务的,因此它注定与奢华联系在一起,后来逐渐发展出折线型的art deco与流线型的art deco的分支,其中流线型的atr deco是空气阻力最小的一种造型。


30年代是上海想象力迸发的时候,不仅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建筑拔地而起的时期。上海受西方的影响很大,首先上海的租借面积比中国所有其他城市的租借面积之和都要大,其次电影将西方文化的渗透发挥到极致,西方的电影大部分都在上海同步放映,影片中西方人的吃穿用行深深影响了上海人,因此art deco建筑在上海的数量仅次于美国纽约。


讲座现场


Art deco与电影 


最后,许老师介绍了art deco 与电影的关系。Art deco被称为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风格,它的影响非常广,包括珠宝、服装、海报...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一方面,20世纪20-40年代是电影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看电影逐步成为的一种普及的大众娱乐方式,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了建造电影院的热潮。另一方面,Art Deco风格的舞台背景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出现在欧洲一些前卫电影中,如1923年的德国电影《非人性》。


《非人性》《L’ Inhumaine 中由F.莱耶设计的机器时代实验室场景 1923


Art deco在电影中常常用于表现邪恶势力法国设计师史蒂文森在1928年的时候便称其特别适合表现一种堕落的场景,如在《大都会》中,权贵住在摩天楼中,被剥削的工人则住在地下。其次,art deco强调垂直向上的感觉,给人一种压迫感,使人在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也适用于表现宏大的奢华场景,如《魔戒》中的白色之城和《星球大战》中的奇特建筑都在宏大中隐隐透露出一丝威严。在《公民凯恩》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art deco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财富权贵的崇拜。此外,Art deco也常用于表现灾难场面,摩天楼聚集了人类现代社会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把摩天楼摧毁即象征着把人类的文明摧毁,如《金刚》所表现的那样。


作为一种典型的符号性建筑,摩天楼象征着享乐主义者的奢华以及男人对世界的主宰力量。从1928年到1949年,以纽约为题材的电影就超过了三十部。时至今日,曼哈顿的摩天楼仍然在电影艺术被作为超越人类种族与国家界限的文明标志。


1933《金刚》


在大都市中,高楼密布的场景成为许多电影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导演可以更好地阐述剧本所包含的意义。因此,在回顾这些建筑以及电影场景中的建筑特点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此外,电影中摩天楼场景也反映了当时建筑设计界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实践和探索,如R.M.胡德(Raymond M. Hood)1929年设计的“摩天楼大桥”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摩天楼大桥”


不可忽略的是,art deco除了对电影本身的影响外,也与电影院的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系。电影院被称为梦的宫殿,在电影院的建筑里用到了很多art deco的风格,因此在国外也有人将其翻译为“好莱坞风格”,或者“电影院风格”。


中国剧院(1927年,Chinese Theatre


在讲座的最后,许老师和观众进行了充分的互动。



许老师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建筑师,非常喜欢电影,因为电影可以在一些实现不了的地方寄托我们的感情,有朝一日,也希望可以将梦想在电影中倾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