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6月3日(周一) 晚上 8:3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B厅
尚扬“董其昌计划”系列中深具崇高意味与静穆之感的《董其昌计划-15》亮相中国嘉德春拍。此件作品最早曾参展于2009年“尚扬:董其昌计划”大展之上,由现藏家深藏十载,今春首次释出,实属难得。
在《董其昌计划-15》中,3米多的大尺幅,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一座隆起的高山,又像是一座伫立的纪念碑,除了给视觉和心理造成更强有力的冲击外,也契合了传统的山水“游观”方式,让观者与画面产生互动。

尚扬(b.1942) 董其昌计划-15
2008年
布面 综合材料
300×277 cm
发表:
《尚扬》,P148-149,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展出:
尚扬:董其昌计划,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年5月9日-6月10日。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传统的趣味不可阻隔,西方的影响亦无法规避,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老一辈,自90年代开始尚扬就在视觉上不断地进行实验翻新,是较早一批以抽象性重新诠释中国山水传统的艺术家。表象之下,基于结构认知的内在逻辑,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对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注。
作为“大风景”之后的自然跟进,跨越十年的“董其昌计划”是尚扬的重要系列代表,引用“董其昌”,因其对绘画体系拆分(南北宗)而具有的文化解构的开拓性,尾缀“计划”,调侃的同时也是当代人的构想开始,表达了艺术家解构传统,对话当代的魄力。
▲尚扬 《董其昌计划-15》局部图
自2003年第一张《董其昌计划-2》诞生以后,系列内部的再次生长节点是在2007年——搬入酒厂工作室。空间的条件改变,让尚扬得以将《董其昌计划》的体量拉伸开来,视域规模变得更加宏大,随着面积的扩展,比照的效应也被多倍强化,作品面貌从早期的“审视”进入到“崇高”阶段。尚扬也曾明确提示了该图式的改变:“在2007年的作品中,我在局部应用了一些复制性山水图像的一角,而2008年把它的面积拉大,就是想加大这种冲突。”创作于2008年的《董其昌计划-15》正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品。
3米多的大尺幅,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一座隆起的高山,除了给视觉和心理造成更强有力的冲击外,也契合了传统的山水“游观”方式,让观者与画面产生互动。色彩以“墨色”黑白灰为主,这本是一座中国文人理想化的风景图式,画面却被强分为两部分:右侧是将真实的自然摄影喷绘在油画布上,同时覆盖以尖锐的直线、突兀的几何形体和涂鸦进行干预性破坏;左侧用传统绘画的方式描绘,但笔触色块已经发生龟裂,腐蚀的、粗暴的力量恣肆生长,剥蚀与崩塌的过程内涵了意义本身。
▲尚扬正在创作“董其昌计划”系列画作
糙杂的构成映射了现实的喧嚣,分裂的构图对应了这个事实,尚扬的作品看似抽象,实则投射和隐喻了种种不言明的感受。左右两种视觉的并置,就如同今天的现实——社会和自然的双重破裂,人的心理也在不自然的观看震撼中被撞击,破坏的能量强力覆盖了一切。“这是人类现代化脚步所造成的,我们一方面受益于它,另一方面我们又很无奈,因为它已经把我们心中原有的许多东西破坏掉了。”由此,生态的呈现转化为一种交错共存的多元景观,超越了空间的形式,再加上一些不经意的打破所带来的“偶然天成”,充满了荒诞和复杂、变化和重译,显示出非同寻常的生命张力。
历经中国三十年几乎所有的思潮,尚扬始终带着开放的胸怀一路向前,感受着其中的点滴脉动,作出对时代的回应。《董其昌计划-15》不仅顺延了系列的内在结构,更是通过“纪念碑”般的仪式感注入,完善和升华了系列的脉络表述,愈发打动人心。正如范迪安所评价的,他的这种实验艺术本土化的探索,为当代艺术走出文化观念上西方崇拜和表达方式上的西方模式提供了崭新的经验。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预 展
5月30日—6月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
拍 卖
6月2日—6月6日
嘉德艺术中心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