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电影x建筑”跨界系列的第二场讲座邀请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许乙弘老师,以“电影、设计与时尚——想象中的未来建筑”为主题,为我们继续展示科幻电影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带我们领略科幻电影中的充满未来感的建筑、各类摩天楼与充满想象力的时尚建筑。今天电博君就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场精彩的讲座。
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场景
讲座一开始,许老师便为我们介绍了科幻电影中建筑的特点。许老师认为,科幻电影具有很大吸引力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科幻电影能够提供非常有冲击力的有想象力的场景,科幻电影作为一钟特殊的电影类型,它能够为观众展现非常有冲击力的效果,很多人会因为电影的强烈的视觉效果纷纷走入影院观看科幻电影。许老师主要以几部经典地科幻电影为例,由此展开对“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场景”的解析。
《遗落战境》(2013)
在《遗落战境》(2013)中,用一片广阔的背景与有科技感的建筑来为我们展现未来的世界。不止是建筑,一些道具的设计,比如飞行器的设计,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科幻电影中的一些建筑的灵感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其中,影片中直升飞机的停机坪设计灵感则是来自于迪拜的帆船酒店。
《遗落战境》(2013)
许老师在介绍科幻电影中的建筑时,提炼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为了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有时候导演和建筑师很像,比如设计透视图,需要建筑设计师亲力亲为,为了是给受众最好的印象,导演也是如此。例如,在《逆世界》(2012)中不同的视角给人不同的感觉,天上和地下的两钟角度,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重返地球》(2013)有类似的视觉上的对比。说回《遗落战境》,峡谷中飞行的片段是很多观众很喜欢的部分,都很有视觉冲击,《星球大战前传》(2002)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出现。上述的这些元素都是为了突出科幻电影的未来氛围的手段。
《重返地球》2013
《逆世界》(2012)
另外一个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立体化的都市来营造影片未来感。在播放一段科幻电影的视频后,观众对此的见解更加深刻了。人类的发展史上,人们对摩天楼的高度的规范逐渐在提高标准,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仍是迪拜塔。
《星球大战前传2》2002
历史溯源
一切事物都是有源头的,那么最主要的人类建筑的类型到目前为止共有七种。第一种则是“复古主义”建筑。比如,美国纽约旧海关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等。包括了古典复兴(巴黎万神庙)、浪漫主义(草莓山庄 荷拉斯·沃波尔 1749年起兴建、英国国会大厦)、折中主义(巴黎歌剧院)。复古主义不是直接搬用古希腊或古罗马的建筑风格,而是沿用其复古元素,比如一些建筑中山花与穹顶的组合。
美国纽约旧海关大厦
英国国会大厦
巴黎歌剧院
第二种是未来主义建筑,它起源于意大利,在理论界很有影响,但实际上该种类型的建筑很少,它强调速度,很有诗人或艺术家的气息,喜欢用长线条。装饰风艺术(Art Deco)是未来主义建筑的一种风格,上一次讲座中已经探讨过。这类建筑影响力比较大,但最终建成的很少。这类建筑和桥梁、工厂有很多的联系,空间的仪式感很强,实用性不一定强。对轮船、火车等赞美较多。典型建筑物有洛杉矶国际机场、巴西利亚主教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Tverrfjellhytta挪威野生驯鹿中心展馆、Metropol Parasol都市阳伞等。
洛杉矶国际机场
表现主义建筑最有名的则是爱因斯坦塔和玻璃亭Glasspavilion等建筑。印象派建筑与印象派绘画紧密相关,与当时的主流社会的审美观相关。典型建筑物有圣家堂、巴特略公寓和米拉之家等。许老师认为,印象派在严格上来说不能被完全成为建筑风格,它主要是对我们在艺术上、审美上的起着主要影响。
爱因斯坦塔
高技派建筑对电影影像很多,之前一场讲座也有提到过。它是一种很“酷”的建筑类型。在实际生活中建出了许多高技派建筑。典型建筑物: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劳埃德大厦、吉巴欧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总部等。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
典雅主义建筑在骨子里透露着“古典”,用现代的材料表达传统的美学。与古罗马、古希腊的建筑师一脉相承的。典型建筑物有:新德里美国驻印度使馆。
新德里美国驻印度使馆
在讲过风格后,许老师说,材料的运用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玻璃、混凝土等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些大师的在建筑材料上的贡献值得我们认识。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玻璃的运用上游刃有余,被称为“玻璃幕墙的缔造者”,他的建筑一直被时尚界追捧。例如,范斯沃斯住宅、西格拉姆大厦、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成名作)、吐根哈特住宅、伊里诺理工学院的克郎楼、巴塞罗那椅。这些建筑都非常精致,即使有些作品遭到了一些异议,但不能阻止人们对其的敬佩。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范斯沃斯住宅
安藤忠雄在很多年轻设计师的眼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影响力很大。他擅长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来打造精美的建筑。大器晚成的日本建筑师,他的才能很晚才被人们真正理解。他的著名作品有住吉的长屋、光之教堂、贝尼斯之家、成羽町美术馆等。他的建筑手法非常的简洁,很适合运用到电影当中。
安藤忠雄
成羽町美术馆
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在建筑的参数化上成就很高,被称为“参数化女魔头”。拥抱计算机时代的一种建筑设计方式,在审美上注重参数化的空间。著名作品有:纽约Supertall摩天楼、澳洲黄金海岸双子住宅楼和“伦敦塔楼”,在中国国内也有很多作品,不幸的是,她很早就离世了。她的建筑风格很适合运用在电影里,具有很强的时尚感。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
摩天楼的演变
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类对高度一直都有追求,特别是对高度的事物有着自然的原始崇拜。因此,关于摩天楼的演变许老师为我们做出详细的介绍。古代的巴比伦塔、中国古代的琼楼玉宇(佛塔、楼阁)和哥特式建筑都是人们从古至今追求高度的现实象征。现代的建筑就演变成了摩天大楼,材质也更加坚硬。比如,芝加哥学派:30年代摩天楼(城市投资大厦、胜家大楼、莫里森酒店、萨沃伊广场酒店和帝国大厦等)和现代摩天楼(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星大楼、中银大厦、双峰塔、金茂大厦、HSB旋转中心、HSB旋转中心、滨海湾金沙酒店、阿尔哈姆拉塔、碎片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大京都大厦和拉赫塔中心等)。
城市投资大厦
帝国大厦
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星大楼
电影中未来建筑的探索
许老师对电影中未来建筑的进行了一些探索,他从设计要素着手分析,包括了尺度、透视、对比、玻璃、钢、光六个方面。主要以《星球大战前传》(2002)、《银翼杀手》(1982)、《少年派报告》(2002)、《第五元素》(1997)、《盗梦空间》(2010)等影片为我们解析其中的未来建筑。播放了《星球大战前传》、《银翼杀手》、《第五元素》和其他影片中的一些片段,绘声绘色的讲解了其中优秀的建筑设计与交通设计。
《银翼杀手》(1982)
《第五元素》(1997)
《盗梦空间》(2010)
并且还提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未来建筑运用的比较广泛。如Waterscraper、伦敦”郁金香大楼”、Project Blue蓝色摩天大楼、U形摩天大楼、沙特阿拉伯哈利法塔、苹果公司新总部大楼、扎耶德国家博物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维也纳大教堂、斯洛文尼亚美术馆和文森特卡尔博特等建筑,都是未来建筑的典型代表。
文森特卡尔博特
视觉、时尚与流行
许老师为观众们准备了一个建筑之外的话题:电影与时尚的关系。主要围绕这些科幻电影中时装与珠宝、时尚与流行、“复古未来主义”和未来时尚展开讨论。例如《星球大战前传》中的礼仪机器人C-3PO、女王帕德梅·艾米达拉、莱娅公主造型与穿搭;《星球大战·原力的觉醒》中的莱娅公主、蕾伊的穿着与打扮。并对三宅一生的作品做了一些简单介绍。
《星球大战前传》女王帕德梅·艾米达拉
在讲座的最后,在场的观众们对许老师的精彩讲解意犹未尽,许老师也表示,希望之后还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关于电影中的时尚元素的探讨。高度赞扬了上海电影博物馆选择的主题,认为其非常具有话题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观赏我们身边的建筑,对于我们发展我们的想象力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并促使我们在观看电影时用多重眼光去理解电影背后蕴藏的多种艺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