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公共艺术展分享回顾 | 刘岱宗&一览无Car——《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5月11日,2019 OCT-LOFT 公共艺术展——ON/OFF 停车格计划已正式开幕,展览聚焦园区内的“停车格”,从ON/OFF,即格内、格外两个部分进行阐释,邀请了来自中国、西班牙、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共 13 组艺术家、设计师、学者、创意人进行一系列对停车格的创新改造、创意利用和规划,将平平无奇的停车格转化成展示公共艺术的画布和深入探索未来公共空间多种可能性的平台。


四场与停车格有关的分享会紧随其后,于5月12日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A3+与公众见面。本次展览的四组参展艺术家、学者从道路/公共空间研究、视觉艺术、城市研究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创作。



今天同大家回顾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先生的《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大家下午好!我们这个团队来自于一个志愿者团体,我们的作品离这儿最近,大家出门就可以看到,叫CarSeeNo,一览无Car。我们其实不算是艺术家,我们只是在倡导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城市形态。今天想跟大家描绘一个未来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情景。


首先带大家看下现在国内外的停车状况。根据调查发现,今天的美国,每一辆车有8个停车位,大体上占全美城市面积的30%,约等于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州。美国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发展出这么大面积的停车位,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停车收费咪表和强制性停车位配建下限政策,而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土地都被停车位占用消耗。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反思停车位,因为现在中国有很多人倡导的未来生活就是这样(要求有更多的停车位),我们看一下这种生活可不可以实现,可以先看下美国的土地,基本上是停车位供应非常过剩的状况。


▲美国停车位过剩的状况


再看欧洲。1960年代的阿姆斯特丹,当时的街道只有两种功能,停车和开车。同样在哥本哈根,1961年这个城市所有的空间是留在停车位的,而现在也归还给人。这是现在我们所做的 NO PARKING 最重要的目的,我们希望大家明白将街道归还给人,人们能够生活得更美好,城市还是会持续发展,并不需要依赖于小汽车来拉动经济。


▲左:1961年的哥本哈根Israel Plads,右:今天的哥本哈根Israel Plads


还有一些很特殊的停车位状况,伦敦市地标性建筑瑞士再保险大厦的停车位配建为零,仅有几个停车位供装卸货、救护车、残疾人等其他临时性车辆使用,除此之外不配任何私人停车位,但却广受市场欢迎。



美国和欧洲的特征非常鲜明,而亚洲的情况则很有趣。


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的《2010年亚洲城市停车政策报告》研究了各城市CBD写字楼每一百平米停车位配建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有趣地发现,城市越富裕,给停车位留的配建空间越少。为什么?因为越富裕的城市对土地的管理越精细化,而停车位是在所有功能里面不那么重要的,所以它一定会管理好人们的出行欲望、出行比例等等。


▲来源于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亚洲城市停车政策报告》


以上是美国、欧洲、亚洲一些城市的停车现状。那么在未来,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我们谈人性化城市、以人为本的城市,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需要给人创造更多的空间,而并不是将更多灰色的水泥地空间留给机动车或者小汽车。


这个城市毕竟是人的城市,并不是车的城市。所以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如何基于这个愿景来打造未来停车位的政策,这里大体上分成六个方面:


>>> 强化路内停车位执法

城市面貌的转移是从执法和管理开始的。这边要推荐两个案例,一是深圳的停车违法举报制度。二是日本为了迎接1964年奥运会,与1962年推出《车库法》:所有公共道路上,即使没有禁停标志,白天不得连续停车超过12小时,夜间不得连续停车超过8小时。同时推出有位购车制度。


深圳停车违法举报制度


>>> 重新修订停车位配建政策

停车位下限配置是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导致机动车数量以及分布的规划控制缺失,同时更多的稀有土地被停车位占据,也加大了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导致城市越来越难步行。


2004年伦敦全面改革其停车位配建标准,率先取消了先前的停车位配建下限标准,在大伦敦地区全面推行停车位配建上限标准。之后70多座欧美城市也加入这一改革进程。2014年巴西圣保罗市也加入了这些城市的行列,取消了主要公共交通走廊沿线地块的停车配建下限指标,改为上限指标:即每户最多配建1个停车位。2016年进一步修改为0.5个,同时推出了停车位配建竞价交易制度。


>>> 扩展现有停车位用途

全球越来越普及停车位微公园、微市集改造活动。这里有两个我们曾做过的案例。一个是在深圳设计周的作品《回到未来》,一个是上海M101佰壹停车位梦(Moon)公园。而纽约现在在把停车位改造成经济适用房。



>>> 制定有效的停车动态价格

小汽车出行是所有出行方式里获得社会补贴最高的一种:美国小汽车用户每支付1美元,社会为其补贴9.2美元,而中国这个比例只会更高…


>>> 应用新技术对停车位降需提效

高科技企业主导的未来出行革命,特别是无人驾驶、共享出行以及电动化,将对停车产业带来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 变停车位管理为路缘资产管理

在未来街道里面,路边缘会有很多很多的使用者,而不仅仅用来停车,比如小商小贩做做买卖,或者变成小公园。而对政府来说,路缘是一部分资产。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我们现在在任何地方打车,都是一个价钱,只是按里程来收费。但将来有路缘管理以后,可能在地王大厦周边的路缘打车会比在城郊的要贵一些。现在欧洲已经有城市在做这个测试。土地是资产,我们有很多方法能够让它产生更多的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并不仅仅把它保留给停车位。


▲ 路缘空间使用者(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商贩、公共座椅、数字基础设施、货运装卸点、绿色基础设施、快递储存柜、市集、上下客区域、公交站点) 



我们的团队其实做了很多研究,这些研究的目标是希望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城市,帮助城市发展,使城市更加人性化,以及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END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

——ON/OFF停车格计划

2019 OCT-LOFT Public Art Exhibition

——ON/OFF Parking Lot Project

开幕日:2019年5月11日

Opening Ceremony:May 11, 2019

展览日期:2019年5月11日 - 2019年7月11日

Duration:May 11, 2019 - July 11, 2019

展览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户外空间

Venue: Outdoor Space, OCT-LOFT, Nanshan, Shenzhen, China


??更多内容??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 | “停车场”正式对外开放

五月启动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ON/OFF停车格计划

13 组艺术家把停车格变成创意场域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 | 是时候抢车位了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 | 邀请老司机舞一场迴圈的华尔兹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工作坊 | 来和艺术家完成花地砖




园区参展艺术家地图

(请横屏观看)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