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19春拍·瓷器工艺品丨庄严殊胜:佛教艺术精品预览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每一季拍卖的瓷器工艺品专场,都会甄选数件佛教艺术精品上拍,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此次亦然,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明永乐铜鎏金摧破金刚,作为永乐宫廷造像的代表,尽显华丽与庄严。

 

Lot.883明永乐  铜鎏金摧破金刚

款识:“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楷书横款

尺寸:20.8cm. High

出版:《金铜佛造像图录》,(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3年,页136、137,图61

本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情请参阅《保税拍品竞买特别提示》


永宣宫廷造像充分继承了元代以来阿尼哥炉火纯青的失蜡法,做工精致入微,气质典雅唯美,具有典型的皇家气象。风格上弱化了梵藏造像之特点,融入汉地传统审美文化,表现为高度融合的艺术特征,并以铜质细腻、鎏金纯厚明亮、装饰华丽而著称。

此尊摧破金刚面相饱满方正,三目皆圆睁,神态威严,头戴花冠,肩披帛带,饰华丽复杂的璎珞,下身着长裙,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的质感。跏跌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托十字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造像做工精细,莲瓣饱满有力,堪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 Lot.886明末清初  铜鎏金韦驮

31.5cm. High


此尊韦驮造像右手抚帛带,左手拄金刚杵,站立于山石之上,英姿挺拔。其头戴红缨冠,身穿铠甲,衣袍、帛带随风飘扬,更突显威严气势,令人观之而生敬畏之情。韦驮身躯、山石、金刚杵分体铸就,工艺复杂,铠甲细部表现写实,一丝不苟,代表了明末清初之际中原造像的较高水平。通体鎏金且品相保存较好,更属难得。

Lot.889元(十三世纪)  宝生佛唐卡

30.2×21cm. High×Wide(画心)


此幅唐卡为少见的早期艺术作品,虽尺寸稍小,但流传至今仍品相较好,极为珍贵。唐卡绘南方宝生佛居画面正中,黄色身,面庞圆润,身形健硕,着袒右福田格袈裟,左手施禅定印、托钵,右手施与愿印,跏趺坐于方形双狮台座之上,背光高大而装饰华丽。身侧侍立两位弟子,上方天界绘两位祖师。整幅唐卡对称布局,画面以红、黄为主色调,凸显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风格古朴,画法精湛。
将拍品的绘画风格与夏鲁寺壁画比较:画面布局、配色与寺内二层前殿释迦牟尼佛壁画极为类似;座下狮子与寺中另一释迦牟尼佛壁画中狮子形象相似;宝生佛背后华丽的背光,则与寺中一层三门佛殿西壁北侧吉尊·喜饶迥乃像壁画中的形制相同。据此可知,拍品与夏鲁寺壁画风格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相似者亦见有美国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藏十四世纪释迦牟尼佛唐卡。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