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书画
6月4日(周日)下午2:0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
漫天星辰,璀璨如斯
——嘉、道时期的佳品赏析
在本季《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我们依然设立有“嘉道以来的绘画”专辑。清嘉庆、道光时期,画家为数殊多,面貌丰富,在画史上承前启后。这其中,汤贻汾(1778-1853)、戴熙(1801-1860)、王学浩(1754-1832)、钱杜(1764-1845)、张崟(1761-1829)、顾鹤庆(1766-?)、改琦(1773-1828)、费丹旭(1802-1850)等代表了此时的绘事造诣,而浙西之黄易(1744-1802)、奚冈(1746-1803)、陈鸿寿(1768-1822)等金石诸家,以金石入画,亦别开生面。
Lot 1379
汤贻汾 山水册
册页(十二开) 水墨纸本
20.5×24 cm(每幅)
钤印:粥翁(二次)、忠孝子孙(二次)、雨生(二次)、龙山琴隐(二次)、雨生诗画、凤之雏、贻汾(二次)、雨生诗画(1、2、5、7、8 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汤贻汾》23、20、32、6、52印,1233-1234页)
题识:
(一)案上有篷心小册,连日观之,今下笔便有其意,亦心之所好也。老雨。
(二)拂拂秋风嫌露冷,只般诗阿谁知意。雨生作。
(三)幽梦却从云里过,梅花一树冷诗魂。此鹤亭梦中得句也。老雨记。
(四)戊申(1848)三月三日,子望过晤琴隐园,邀余闲步,同观乡野之景,见此真情,归而写此,不觉晷色之移,此身若入图中也。贻汾记。
(五)到此空山无住宅,老僧何处打柴门。粥老句。
(六)昨日鹤亭检示姜学在册,颇幽,戏写之。雨生。
(七)仿石田、思翁两家笔。贻汾。
(八)欲拟思翁,笔有尘俗,愧不能及。粥翁。
(九)学蓬心道人法,略有似处。雨生写。
(十)案前悬龚半千轴,鹤亭嘱余仿之。粥翁。
(十二)鹤亭同住琴隐园,欲学余画,每动笔必来观。出此素纸,嘱写册子十二帧,戏涂之。贻汾。
鉴藏印:贯深读过(二次)、琴如书屋、晚翠轩主珍赏(二次)
签条:汤贞愍公山水册页。晚翠轩主人珍藏。遂厂题签。 钤印:培初
说明:汤贻汾与其侄孙等编纂之《汤氏家乘·卷八》中,有录“明月半窗清梦影,梅花一树冷诗魂,于梦中所得句也,雨生叔为绘小册,并提二绝句,因和韵答之。”所述或为本册。
估价:RMB 220,000-300,000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风盛行,训诂、文字、金石、音韵等专门学科得到突破性发展,时称“乾嘉学派”。金石学研究,历代不乏其人,学术成果不断问世。嘉道以来,画与金石结合更加密切,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正是其中身体力行的金石家书画家,曾曰:“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陈鸿寿此件《杂画册》绘各种花卉计十二开,梅、兰、菊、莲等,以折枝构图,或配以壶、盆等器物,题句、钤印、折枝、器物,互应互照,逸趣横生。后页徐邦达(1911-2012)先生题云:“老曼以铁笔之余,溢而为丹青种种,无不雅韵合流。此册中间一页花下辍以陶壶,又其灵心巧样也。”陈鸿寿所绘四时花品,立意高超,迥异恒溪,极饶逸雅之致。书法与题句并皆佳妙。其写梅也,则寓有得气先傲霜雪之意;其写莲也,则具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概,其写菊也,则似幽人之孤洁或高士之清标;其写水仙也,则超然尘表,真飘飘欲仙矣。
Lot 1373
陈鸿寿 杂花册
册页(十二开) 设色纸本
嘉庆壬申(1812年)作
19.5×31.5 cm(每幅)
钤印:陈曼生、曼公、曼、鸿寿之印、曼龚父、陈鸿寿印、鸿寿之印、曼生、恭寿、陈、老曼诗书画印、寿、曼生(2、5、7、8、9、10、11、13 参见《中国书画集印鉴款识·陈鸿寿》23、35、34、53、22、19、44、37印,1088-1089页)
题识:
(一)不守绳墨。较之描头画角者,或当少胜。曼生。
(二)瑞应天中,鸿寿。 钤印:曼公
(三)拟文待诏两枝月露满袖天香图。鸿寿。
(四)浮云飘落金芙蓉,蝼蛄但觉啼青松。悠然石室閟千载,菖蒲叶厚花蒙茸。曼寿。
(五)一自梦遗湘管,尽教涂抹阳春。曼公。
(六)吉祥如意图。拟冬心先生真本,子恭。
(七)繁枝乱蕊无拘捡,不是官梅是野梅。陈鸿寿。
(八)听雨听风听不得,道人何苦画芭蕉。陈鸿寿。
(九)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曼生。
(十)学白阳而适似瓯香馆,不经意作则全告之矣,鸿寿并记。
(十一)曼生剏造。
(十二)嘉庆壬申夏六月遣暑作此。钱唐陈鸿寿。
徐邦达(1911-2012)题后页:老曼以铁笔之余,溢而为丹青种种,无不雅韵合流。此册中间一页花下辍以陶壶,又其灵心巧样也。灯前欣赏移时,率题于后。一九八三年冬日,蠖叟。钤印:徐邦达印、李庵、李庵
萧平(b.1942)题签条:陈曼生杂花册真迹。丁酉(2017 年)之秋,戈父萧平署。钤印:爱莲居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戴熙学王、恽笔墨,兼师宋元诸家,四王以后的山水画大家,被誉为“四王后劲”,与清代画家汤贻汾齐名。山水早年师法王翚,进而摹拟宋元诸大家,对于王蒙、吴镇两家笔意更有所得。此幅《溪山图》,裱边有秦缃业(1822-1883)、周作镕、高学洽、李嘉福(1829-1894)跋文,本幅有吴云(1811-1883)题。据吴云所题,知此幅系戴熙为李嘉福所绘,戴熙因为赏识李嘉福,所以每为作画,绝无应酬之笔。另外,此画一样两幅,可开可合。前幅有一“三入承明庐” 印(戴熙印),款则署于下幅也。此次上拍的是有“三入承明庐” 印的前幅,具署款的下幅已不知在何处。
李嘉福以篆书题于裱边,字字工谨,凡两百字,足见钦佩仰慕之心。此幅《溪山图》远处山峦起伏,一帆船游于宽阔的江面中,使构图空旷灵动。近处树木林立,坡头杂草茂繁。整个画面明快秀雅,结构精微,风度闲逸;笔墨清润,全无俗气,别有一番气象。
Lot 1375
戴熙 溪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66×21 cm
钤印:三入承明庐(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戴熙》89印,1549页)
鉴藏印:北溪盦旧衲心赏
本幅吴云(1811-1883)题:笙鱼世六兄髫年即通六法,常曰戴文节公至为赏识,故每为作画,辄经营惨淡,无草率酬应之笔,盖隐然作衣钵之授也。此画一样两幅,可开可合。前幅止有一三入承明庐印,款则署于下幅也。笙鱼属为题识,辞不获已,谨书数语归之。后学吴云记。 钤印:吴云私印
裱边:
1. 秦缃业(1813-1883)题:文节骑箕已不还,尚余翰墨落人间。披图我欲挂帆去,归看青溪雨后山。吾乡有溪山第一楼,合题文节是图,故及之。梁溪秦缃业。 钤印:缃·业
2.周作镕题:丹青易逐云烟化,最忆秋山雨霁时。画法若将诗法喻,清新俊逸两兼之。余旧藏文节秋山雨霁横卷,笔法与此断类,惜已失去矣。乌程周作镕疥墨,时丙子(1876年)二月。 钤印:作镕
3. 高学洽题:披图戏墨成追忆,曾见倪黄下笔时。千载流夙知不沫,长于巨壑此丰姿。丙子暮春,仁和高学洽。 钤印:学洽
4. 吴恒题:尝观公题画有峰峦深厚,草木华滋,即是大痴门径,不必以迹象求也,此帧似之。吴恒敬识。 钤印:老九
5.李嘉福(1829-1894)题:法宗江贯道,文节写溪山。私淑时时捧,相看日日闲。欲临三沐手,拈笔一惭颜,翰墨留千古,精英天地间。帆影岚光照水明,微风细浪远波平。云林子久梅花衲,文敏传灯付于甥。素心酷爱自相投,携画登高赏九秋。回首十三年外事,劫灰跳出古杭州。余去秋于吴中得戴文节是帧,惜有印无款,后获下幅知为武林章子佩画溪山图联屏,偶捡诗笺读金冬心、汪巢林两页,意与画合,遂装成屏。步韵敬题,以志钦仰而补空白。光绪建元乙亥(1875年)春仲,石门李嘉福篆。 钤印:李·笙·鱼
说明:
1. 此幅为李嘉福旧藏并题跋。李嘉福,字笙鱼,一字北溪,斋室名吟莲馆,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流寓吴县。吴待秋之岳父。工书画,精鉴赏,收藏极富。
2. 题跋者吴云,浙江归安人,字少青,又字少甫,号平斋,又号愉庭,曾藏有《兰亭序》拓本和抄本二百种,故以“二百兰亭斋”为斋名。又曾藏有西周两件铜罍,故又以“两罍轩”为斋名。曾任苏州知府和镇江知府。
3. 边题者秦缃业,字澹如。江苏无锡人。道光副贡生。官浙江候补道。工诗文辞。著有《虹桥老屋集》。
估价:RMB 10,000-30,000
“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王学浩此件《仿古山水十二帧》扇面,自题拟宋元明诸家之笔,每帧有庞莱臣(1864-1949)藏印,殊为可宝。王学浩,字孟养,号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为人恬淡旷适,绝意干禄。遍历燕、秦、楚、粤。山水得原祁正传,结体精微,笔力苍古。王学浩在其《山南论画》中云:“遇古人真迹,以我之所得,向上研求,看其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安放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必于我有出一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因此,他对古人成法绝非盲从。此十二帧山水扇面,笔力健劲,设色秀润雅宜,诚为呕心之作,是其绝品。
Lot 1378
王学浩 仿古山水十二帧
扇面 设色纸本
壬辰(1832年)作
13.8×52 cm(每幅)
钤印:椒畦(二次)、王学浩印(二次)、王生(二次)、学浩印(二次)、椒畦(二次)、王学浩印、椒畦
题识:
(一)秋到苹花处处香,独移小艇下横塘。扁舟一钓归何处,殊雨正收风正凉。偶拟江上外史笔法。椒畦。
(二)高士好种梅,吾生爱看竹。此君即主人,相对可忘俗。万竿烟霭中,一径入寒绿。衣上生夕凉,欲就筼筜宿。椒畦王学浩。
(三)瀑响松涛古寺门,谁移石壁种云根。悬知洒墨如风雨,乱染烟山紫翠痕。略师巨然大意。椒畦画。
(四)曾见董宗伯有此本,偶拟其意。崐山王学浩写。
(五)深树烟迷涧路分,瀑泉时向静中闻。翠微忽断丹崖影,吞吐层岚是白云。仿香光居士本。王学浩。
(六)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正须澄怀观道,静以求之。若徒索于毫末间者,离矣。椒畦。
(七)柳溪归隐。拟云溪外史笔。椒畦王学浩。
(八)晴岚浮翠岛,积雨暗深村。寂寂无车马,溪流自到门。拟西庐老人。王学浩。
(九)摹江贯道溪山无尽图。椒畦王学浩。
(十)一江明月,万顷芦花,领其趣者,惟宾鸿数点而已。仿赵大年笔。椒畦。
(十一)古木新篁。仿丹丘生笔法。椒畦。
(十二)疏帘曲几对江开,半砚冷云点碧苔。偶然忆得湘西梦,牵引秋山入腕来。壬辰秋日,椒畦王学浩。
鉴藏印:庞莱臣珍藏印(二次)、虚斋审定(三次)、莱臣心赏(四次)、虚斋珍赏(四次)
说明:旧藏者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 父庞云鏳为南浔镇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庞元济既拥有财力,又精于鉴赏,收藏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文物,尤以书画最精,为民国著名书画收藏家之一。编有《虚斋名画录》。
估价:RMB 18,000-58,000
费丹旭《梅窗观弈图》卷,自题“达斋大司马大人”命画,“达斋”乃清宗室盛昱(1850-1899)之祖,而据近代美术史论家秦仲文(1896-1974)题签条可知,此卷系其购自盛昱之子。卷后有嘉庆进士陈用光(1768-1835)题跋,陈用光,字硕士,一字实思。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钟贤人。陈道之孙。嘉庆六年(1801)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学政。尝为其师姚鼐、鲁仕骥置祭田,以学行重一时。工古文辞,著有《太乙舟文集》。陈用光在卷尾的题诗,云:“局中局外乘幽兴,宾主都能巧拙忘。红雪周遭点缀成,愔愔静趣坐中生。琴间抚处客忘倦,局异弹时心自平。”此中境界或许只能于观弈中所得,嘉道间,在日衰的社会现实中,文人苦闷之余,亦能在琴棋书画中暂得悠闲惬意,这无疑也是一种超尘的姿态,可欣可叹矣……
Lot 1384
费丹旭 梅窗观弈图
手卷 设色纸本
甲午(1834年)作
画:43.5×169 cm
跋:43.5×40 cm
钤印:子苕(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费丹旭》12印,1253页)
题识:梅窗观奕图。甲午冬日,达斋大司马大人命画。西吴费丹旭。
陈用光(1768-1835)题:翦烛论文愿已偿,上公余事此平章。玉梅消息湘帘畔,碧落心思棐几旁。成算要当分去取,先机聊可悟行藏。局中局外乘幽兴,宾主都能巧拙忘。红雪周遭点缀成,愔愔静趣坐中生。琴间抚处客忘倦,局异弹时心自平。(公是日抚琴一操,与客言剧棋,非弹棋局,李义山诗,非咏奕也。)回首湖山话鸿爪,对公图画忆侯鲭。碧鸾尾影梅花外,梦听丁丁落子声。题奉达斋上公命,即乞政句。新城陈用光。 钤印:陈用光印、硕士
签条:费小楼写达斋小照,梅窗观奕图。达斋是清宗室盛昱之祖。三十余年前买于盛昱之子。一九六二年梁子河人题记,时年六十有八。
说明:
1.陈用光,字硕士,一字实思。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钟贤人。陈道之孙。嘉庆六年(1801)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学政。尝为其师姚鼐、鲁仕骥置祭田,以学行重一时。工古文辞,著有《太乙舟文集》八卷,及《衲被录》等,并传于世。
2. 盛昱(1850-1899)爱新觉罗氏,字伯熙,一作伯羲、伯兮、伯熙,号韵莳,一号意园。隶满洲镶白旗,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
3. 秦仲文(1896-1974),原名秦裕荣,号仲文,后又以秦裕为笔名,别署梁子河村人,画室名群峰扶翠之居。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
估价:RMB 250,000-350,000
◆
九秋风露鹤精神
——何绍基书法艺术评述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又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及第,先后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等职,曾任福建、贵州、广东分试正副考官,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称赞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何氏书名既高,且为士林师表,因此深为时人推重。他的对联匾额多写琴书、名胜、四时、风日等,所写之体皆各不相同,不论隶书、楷书,或行草书,无不神韵充沛,自然流利。又因其学养深厚,才思敏捷,故临池时兴至口占,能依不同对象随口联句,语句无不新隽贴切。
作为一代书法大家,何绍基于楷书、隶书、篆书、行草诸体均有精深造诣,并能将诸体融会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Lot 1426
何绍基 楷书程子四箴
手卷 水墨纸本
咸丰丙辰(1856年)作
29×766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11印,475页)
题识:咸丰丙辰仲春月,何绍基书。
鉴藏印:王国瑞、 王氏藏真、千叶楼藏
估价:RMB 400,000-600,000
1、楷书
何绍基学书法,自谓“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不习”,“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在未写之前,胸中已存篆隶之想,既已下笔,时时刻刻以腕下有篆隶笔意为期,其楷书的内涵十分丰富。
曾熙尝评其书曰:“何蝯叟从三代两汉苞举无遗,取其精意入楷,其腕之空取《黑女》,力之厚取平原,锋之劲取兰台,故能独有千古。”
Lot 1421
何绍基 隶书节临《张迁碑》
横披 水墨纸本
47×164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11印,475页)
题识:芷生同学属。何绍基。
释文: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估价:RMB 20,000-50,000
Lot 1422
何绍基 隶书杜甫诗
立轴 水墨纸本
95.5×46.5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何绍基》9、10印,474-475页)
题识:子贞。
释文: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估价:RMB 100,000-150,000
Lot 1423
何绍基 临《西狭颂》四屏
立轴 水墨纸本
122.5×62.5 cm (每幅)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11印,475页)
题识:蝯叟何绍基。
鉴藏印:泰兴葛梦朴字醒楼珍藏书画
释文:是以三剖符守,致黄龙、嘉禾、木莲之瑞,动顺经古。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朝中惟静,威仪抑抑。督邮、郡职,不出府门,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属县趋教,无对会之事。徼外来庭,面缚二千余人,年谷屡登。
郑孝胥 (1860-1938)题:蝯叟临摹功深,故率而下笔不失法度。然取势苦骄,遂有嵬騀之弊,学者所当避也。壬戌(1922 年)孟冬,孝胥。 钤印:太夷
估价:RMB 200,000-300,000
Lot 1424
何绍基 临《张迁碑》四屏
镜心 水墨纸本
辛酉(1861年)作
183×49 cm (每幅)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题识:临时辛酉秋仲上浣,何绍基。
释文: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Lot 1425
何绍基 隶书临《衡方碑》
册页(二十九开,选刊十三) 水墨纸本
25.3×18.7 cm (每幅)
题识:帖客持此碑颇旧,暂留借临。清明前日,蝯课字。
鉴藏印:瑞秀楼珍藏书画之印、谦、曾经止于至善斋所有
签条:道州何子贞墨迹。军峰署。
说明:“止于至善斋”为袁守谦斋号。袁守谦(1904-1992),字企止,湖南长沙人。少时喜读古籍经史,勤习诗词,其戎马一生,历任国民政府党政军要职,于兵马倥偬中仍不忘读书习字,以文养性。雅好文艺,长于书法,乐于收藏,精于摄影,还出版过一本摄影集,为国府党政军要员中与艺文界往来最密切的一位。与齐白石、张善孖、张大千、溥心畬等订交。渡台后,与黄君璧、彭醇士、台静农、陈定山、金勤伯等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家过从甚密,数十年间与艺文友朋切磋交流。
估价:RMB 400,000-600,000
2、隶书
何绍基早岁即上追秦汉分篆,于汉碑拓本,每每临写数遍乃至百遍,然而此时临碑主要服务于其行草的创作,多为练习之作。六十岁之后,他坚持“溯源篆分”的道路,开始把这一阶段的重点放在临习篆隶上。
何绍基的隶书,行之疏密与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笔势方折奇崛,不为媚姿,而苍劲涵纳,创造出了既有深厚的汉碑功底,又具有个性意趣的新风貌,谭泽闿评其为“六朝之后言八分,无能过者”。
Lot 1428
何绍基 篆书《韩诗外传》语
镜心 水墨纸本
39.5×147.5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题识:蝯叟。
释文:管仲曰:臣闻之,酒入口者舌出,(言失)者弃身。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
估价:RMB 50,000-80,000
3、篆书
何绍基在篆书方面自出机杼,以三代篆籀之法入小篆,另又将行书笔意纳入小篆笔法,用笔方圆尖扁俱全。篇中墨法往往较为丰富,浓淡干枯兼而有之,使以往单调古板的小篆平添了几分情趣,令人久味不厌。
Lot 1427
何绍基 行书苏轼诗
立轴 水墨纸本
161×93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11印,475页)
鉴藏印:敬予草堂珍藏
题识:瑞生一兄属,何绍基。
释文:醉翁门下士,杂遝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昔从南方来,与翁两联翩。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按语:何绍基书法正行隶篆皆精绝入神,此轴行书五言诗,有颜真卿笔意而洒脱腾踔,落笔重时如高山堕石,声势俱壮;轻处如风飏柳枝,尖劲入骨。字与字极少联缀,然气脉一贯。末几行倾斜之甚,有江河直下之势。笔底苍辣拙朴之情态,显然已入老境,然内蕴灵隽,极耐看。
估价:RMB 500,000-800,000
Lot 1429
何绍基 行书《语林》句
横批 水墨纸本
31.5×168.5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9、11 印,474-475 页)
题识:蝯叟。
释文:元宗尝问吴筠道法,对曰:老子五千言精矣,余皆枝蔓耳。
估价:RMB 200,000-300,000
Lot 1430
何绍基 行书节录《庄子》
镜心 水墨洒金笺
39.5×157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9、11印,474-475页)
题识:东洲居士书。
释文: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生于胸中,则纯白不备,道之所不载也。
估价:RMB 200,000-300,000
Lot 1431
何绍基 行书“丛桂山房”
横批 水墨纸本
30.5×124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9、11印,474-475页)
题识:亮卿二兄属题,蝯叟。
估价:RMB 200,000-300,000
Lot 1434
何绍基 行书“香雪吟馆”
镜心 水墨洒金笺
同治癸亥(1863年)作
36.5×160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9、11印,474-475页)
题识:同治癸亥夏五,为梦惺词兄题于羊城之半帆亭,何绍基。
鉴藏印:石癖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4、行草书
世人对何书多所称道,尤其是其刚健婀娜、婉媚遒劲的行草书。他的笔画中融入了篆书的圆劲内含、有余不尽,隶书的起伏向背、去势悠长,北碑的翻折斩截,还有裹锋、逆入、颤动等,以求得“老辣”、“苍劲”的效果;结体取颜真卿的宽博开张为基调,又大量吸收北碑的疏密调整、伸展蹙缩;在墨色运用上,还有意识地采用涨墨及枯墨法。既能“入古”,又能“出新”,重神而不求形,不落古人窠臼,展转腾挪,富有生机。
总而言之,何绍基的书法艺术,乃上溯周秦两汉古篆隶,下至六朝碑版,苦心孤诣,千锤百炼,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笔墨,卒至成为清季出类拔萃的大师。
终其一生,他做官则清清白白,做人则方方正正,对艺术孜孜以求,其晚年撰写的一幅联语饶有自况的意味,“万顷烟波鸥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鸥世界”与“鹤精神”代表自由与洒脱,这无疑是他毕生向往与追求的最高境界。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