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津:骨与肉
LI JIN: FLESH AND BONE
墨斋画廊
展览日期:2019年3月22日至6月2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上午10:00 -下午6:00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
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B1
WILD CURSIVE 狂草
与细腻规整的“铁线描”截然不同,李津松散、洒脱的笔触则更适合呈现繁花绿叶的鲜润姿态。干笔线条风骨尽现,与湿笔晕染形成鲜明对比;形态万千,渐变绚丽的色块跃然纸上,相互交叠,充满随机性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的精彩。此系列作品仿佛可见唐代狂草书法家与泼墨山水画家以酒助兴的洒脱不羁,在自我意识与自然力量之间寻求艺术境界的极致。

Wild Cursive Series: Peony 狂草系列:牡丹
1996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34.5 x 35 cm

Wild Cursive Series: Autumn Resonances 狂草系列:秋韵图
1996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35 x 34.5 cm

Wild Cursive Series: Autumn Chrysanthemum 狂草系列:秋菊图
1996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34.5 x 35 cm
从风格和主题上来讲,此系列又让人联想到明代画家徐渭(1521-1593 年)泼墨大写意花卉。徐渭之“狂”并不是较酒后放浪:在仕途屡受挫折一蹶不振之时,他狂病发作,杀妻自伤,几近精神崩溃。徐渭笔下的花卉常常游移于抽象与形似的边缘,既可以是花叶层叠,也可以是墨渍点点,仿佛是他自身的诠释,充满创伤与物欲。

Wild Cursive Series: Fluttering Pine Leaves 狂草系列:松叶飘
1996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35 x 34.5 cm

Wild Cursive Series: Point, Line, and Plane 狂草系列:点线面
1996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34.5 x 34.5 cm
徐渭的人生充满了矛盾——他以帮别人代笔为生,因此需要隐藏自我,用自己的笔抒他人之意;他也曾因在党派斗争中求自保而被迫改变立场;他的杂剧《四声猿》采用“戏中戏”的嵌套结构,使演员和观众同时体验两极的情绪。在李津的眼中,徐渭的泼墨犹如“针划玻璃”,其绚烂的效果都为了传达的一种直击灵魂的尖叫。李津的“狂草”并没有像徐渭的泼墨般透着血渍泪痕的苦涩,蕴含了更加丰富的质感,表达上也更加含蓄。然而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似乎都有着同样深刻的矛盾性。

Wild Cursive Series: Weeds 狂草系列:杂草丛生
1996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35 x 34.5 cm

Wild Cursive Series: White Chrysanthemum 狂草系列:白菊
1996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34.5 x 35 cm
EATERS 饕客
尽管李津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但他在九十年代中期搬到北京胡同之后才开始专注描绘食物。对应胡同拘束的环境,1995 年开始创作的《饕客》系列作品都以书法用的长窄竖条幅完成。每幅画中都是一个食客坐在一桌菜前,好像要与观者面对面聚餐,但餐桌是一个没有透视的平面,使得画面和观众之间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食物的表现往往极其模糊,甚至就像残渣和垃圾,或者像用墨水浸泡过一般让人无法下咽,但画中的鱼和菜式却往往比饕客显得更有生气。人物表情和《化身》系列中的罗汉一样暧昧,徘徊在野兽般的暴食、忧郁、精神空洞、内敛、冥想的超然状态之间。《饕客》系列仿佛体现了一种原子结构般的社会,这里的人们彼此疏远,从那无精打采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繁华表象下的孤独。这种情绪在李津后来的愈加丰满和喧闹的盛宴作品中也依然能明确感受到

Eaters Series: Blue Bowl 饕客系列:蓝碗
1995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52.2 x 41.5 cm

李津个展《骨与肉》作品空间图,2019 | INK Studio 墨斋画廊

Eaters Series: Melancholy Woman (Detail) 饕客系列:愁绪 (局部)
1995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51 x 40.5 cm

Eaters Series: Plump (Detail) 饕客系列:丰腴 (局部)
1995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51.5 x 40.2 cm

Eaters Series: Plum Blossoms (Detail) 饕客系列:梅花 (局部)
1995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50 x 40.2 cm
关于艺术家
李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2013年获得“AAC艺术中国”(2012)年度水墨艺术家奖。2014年被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财经》艺术权力榜评选为2013年度艺术家。曾在国内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都会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关于策展人
杨浚承(1982年生于香港)是独立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他和林似竹博士共同策划过泰祥洲、魏立刚和杨诘苍的个展,并在筹备李津2016年个展“自在”时和艺术家有过紧密合作。他独立策划的多媒介群展“影窟”以一系列佛龛形式展示,探索物质世界的灵性和神性,复原图象被现代审美所压抑的更多维度。
关于墨斋画廊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