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6月2日(周日)晚上 顺延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在此次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上,隆重推出了石涛、朱耷、弘仁的精品画作,或隽美而多趣、或静默而独立、或清凉而高幽,在勾勒点染间展现了人与自然相融的生命态度。中国嘉德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老师对三僧书画进行入微的讲解,以三人的画作特点和身世的角度解读他们的艺术世界。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Lot 462
石涛 山水花卉册
册页(十开)?水墨纸本、设色纸本?
32.5×24.5 cm(每幅)
题识:
(一)对岸有青山,独钓爱奇绝。得句懒归(来),拟欲待明月。
(二)根老子香两奇绝,世人岂复知从来。清湘老人济偶意。
(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大涤山人偶拈坡公语。
(四)绿润云深溪水斜,烟尘隔断岸生花。滟光荡日开朝锦,露影沉波堕晚霞。翡翠背人如数息,白鸥逐浪似乘槎。一番苇雨澄清极,归棹忘机醉若耶。清湘瞎尊者济。
(五)一碧岚光四望开,凭君移棹出江隈。欲知缥缈长吟处,正在秋风百尺台。
(六)霞色涵秋色,层层照眼明。移来宫纸上,光艳若登瀛。清湘老人济。
(七)流水含云冷,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事,落叶鸟同飞。
(八)此中簇簇万千点,白粉朱砂画不成。似他终有顽皮裹,生出乾坤那得名。
(九)清湘石涛。
(十)一夜秋声落人耳。拈白石翁句。
钤印:清湘老人(三次)、阿长(二次)、前有龙眠济(三次)、痴绝(二次)、清湘石涛(二次)(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石涛》54、23、39、49、60印,209-210页)
鉴藏印:培之珍秘、戴氏芝农藏书画印、培之清赏、戴植培之鉴赏、翰墨轩芝道人供养、芝农秘玩、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听鹂馆主人、润州戴植清赏、培之所藏、高岛氏槐安居、高岛氏槐安居收藏金石书画
说明:是册曾经清人戴植(培之)及日本高岛氏槐安居收藏。
1.戴植(清道光间,19世纪),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其“翰墨轩”、“心太平轩”、“培万楼”收藏书画和古籍,在当时称极一时。其所藏书画后来大都归于上海博物馆。
2.藏印“高岛氏槐安居”,是日本著名实业家及书画收藏巨擘高岛菊次郎藏印。高岛(1875-1969),福冈县人。1900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先后入职大阪商船、三井物产等公司,期间多次被派驻香港、台湾、大连等地;1912年,入王子制纸公司;1939年升任社长,同时担任工商界多所公司代表人。各地辗转的工作经历,让他通晓中文。1942年末辞社长职,赴沪任华中振兴会社总裁。华中振兴会名为公司,实际却是日本政府在中国的代理机关,紧扼经济实业命脉,保证一切都符合日本统治的国策。高岛位高权重,他的公馆里总有中日两国军政商界的要人出入,除了周佛海、梅思平、林柏生等政要,还有文化界的书画家。高岛嗜收藏,自1922年起搜求,1936年和1937年是他购入藏品的高峰时期,当时也正值其事业巅峰,他为自己的藏品室取名“槐安居”,也是为了纪念“制纸王”的人生经历。高岛的收藏和当时社会潮流紧密相关。大正初年至昭和的短暂时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的学者、收藏家、美术商大笔购入了许多中国文物。日本在中国东北扶立伪满洲国,促使大量中国珍宝通过关东军之手流入日本的古董市场,高岛便有更多购入中国书画的机会。1965年,高岛将所藏的中国书画、碑帖等277件文物捐赠东京国立博物馆。后来,其夫人、儿子陆续捐赠了68件。著名的朱熹《草书尺牍》卷、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鲜于枢《十诗五札》卷等,均是“槐安居”旧藏。
估价:RMB 5,000,000-7,000,000?(10)
Lot 466
朱耷 柱石图
立轴?水墨绫本?
162×48 cm
题识:柱石。为勋公先生,八大山人。
钤印:黄竹园、八大山人、蒍艾
鉴藏印:节堂收藏之记、愉翁审定图书
签条:八大山人水墨柱石图,絖本
盒外:唐五十四号。八大山人柱石画。节堂匣。 钤印:松萝居
盒内: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云:朱耷字個山,一字个山,号雪個,一号雪个。故石城王孙,鼎革后,自号八大山人。书画独出新奇,不拘矩矱,只可拟以化工耳。如此本放纵独运,不可以绳墨律。而奇趣横逸,亦可爱赏也。或云八大山人如二字密接书,盖如哭如笑也,寓意虽或然,似亦鑿矣。节堂迂人。 钤印:之印
说明:是件有“节堂收藏之记”、“愉翁审定书画”,题盒款署“节堂迂人”,故曾经日本真宗大谷派僧人石川舜台收藏。石川舜台(1842-1931),字节堂,为东本愿寺长老,明治初年曾随真宗大谷派第二十二代法主大谷光莹赴中国。甲午日本战胜后,外国布教事务已带有鲜明的国家主义倾向,大权在握的石川舜台伺机推行他的传教计划,中国传教以前所未有之势得到发展。其中历经 1904 年日俄战争,一直发展到 20 年代。此阶段逐渐失去了中日佛教相互提携的初衷。布道自“护法”渐变为“护国”,石川舜台为重要践行者。或因其职务之便利,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他收藏了不少的重要的书画作品,如半卷怀素《自叙帖》、《贺知章孝经》(后归日本皇室所有)。
明治维新带来的日本社会的全盘西化,以及与此伴随的西方宗教在日本的盛行,以致“废佛毁释”,让真宗大谷派僧人小栗栖香顶(1831-1905),痛心不已,疾呼组成中日护法同盟。明治6年经上海到北京的小栗栖在《呈龙泉寺大和尚书》中说:“方今,西洋耶稣教波及日本,大天主堂各处巍然.......香顶踏海而来,欲访大师请问护法策”。后小栗栖患病回日,结盟未成。但三年后,真宗大谷派上海别院建立。
日本僧侣对中国书画的热爱,由来已久,古渡(kowatari,12-14世纪)时期达到高峰,一直延续到近代。令人不解的是,这种对东方意境的追崇,和其时“脱亚”之诉求,以及水墨中张扬且静谧的个体趣味,与其时正不断靠拢的国家主义,实质上都是矛盾的。当石川舜台见到朱耷《柱石图》,打动他的或许是如偈语般的佛教旨趣,或是此中肃穆与坚定的力量,这可能与他自诩坚如磐石的布教之心两相呼应。我们如今可见,是他不但钤盖了两方鉴藏印,并亲题木盒,以“奇趣横逸”形容作品中朱耷的笔墨,此处亦可见他对中国书画的了解程度。而从“唐画第五十四号”这个标签,亦大体可了解其收藏中国书画的体量。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Lot 461
弘仁 石户丹泉
立轴?设色纸本?
141×66.5 cm?
题识:石户丹泉。
钤印:弘仁、渐江
鉴藏印:哈麐私印
签条:弘仁大师山水精品。问苍山房叶氏珍藏。
说明:是件经哈麐、叶熙春鉴藏。
1.哈麐(1856-1934),字少甫,一作少夫,一字韵松,号观叟、宝铁砚斋,晚号观津老人,南京人。工书画,精鉴赏,曾两度赴日,广交日本朝野名流和文人雅士,以鉴宝识古和品德高洁受到称誉。1915年,任上海题襟馆书画会副会长(吴昌硕任会长)、上海画会协理,并曾任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1915年,藏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1929年当选为全国美术展览会参考部委员。著有《宝铁砚斋书画》(五卷)、《丙寅东山游记录》(一卷)。
2.“问苍山房”主人叶熙春(1881-1968),本名其蓁、锡祥,字熙春,号锦玉,常署问苍山房主人。浙江杭州人,中医世家。建国后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极富收藏。叶氏与书画界名人素有交往。1946年,行医上海期间,与丰子恺、潘天寿等人发起恢复“明远学社”。曾经专门收藏明清二代书画家作品三百件之多,且多是精品,如明代四大书法家的作品、清初四僧的作品等。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