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培力作为受邀嘉宾出席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专题座谈
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思考与辩论”节目之“人,非人, 皆为人”专题讲座现场,从左至右:王郁洋、张培力、张尕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阅读)
作为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思考与辩论”(Paroles)节目之一,策展人,中央美院特聘教授张尕,艺术家,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郁洋以及艺术家张培力应邀于2019年5月22日在巴黎蓬皮杜中心1号电影院为法国观众带来了题为“人,非人, 皆为人”专题讲座及座谈。
蓬皮杜艺术中心每年提供近80次辩论,对话和会议。以”思考与辩论” 节目的形式通过辩论和表演聚焦艺术与科学,以及设计师,作家,电影制作人,思想家等。这些活动主要与蓬皮杜中心的其他活动相呼应,但聚光灯则经常离开会议室,与公众就社会问题进行更加生动的对话,以其跨学科性更清晰地反映新模式和思想传播的脉搏。
张尕教授首先做了为时60分钟的主旨演讲,他从85运动后期“新刻度”小组所率先提倡的去个性化的激进姿态,贯穿艺术家张培力在其长期艺术实践中所秉持的以序列及重复所演绎的非个性化倾向以及艺术家王郁洋在其以更复杂的技术媒介化解艺术家的主体身份,直观地表明人,器,物之间的平等理念,勾勒出中国当代艺术史中通常被忽略的去人类中心论的潜在脉搏并将其与当下后人类的哲学论述以及由人类纪所引发的诸多生态伦理辩论形成有机的对话,从而提示从另一种维度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的可能。他以法国现代诗人阿波利纳尔以及德国文化理论家阿多诺的警句来解读“非人”的内在意义,即“艺术家都是想要变成非人之人(阿波利纳尔)”,“艺术通过其对人类的非人化从而忠实于人类(阿多诺)。”他指出,如果说当代艺术,按照彼得·奥斯博恩(Peter Osborne)的说法,[1]是由后现代主体互联性(postmodern inter-subjectivity)所阐明的后概念艺术,那么应从被21世纪所遗忘之处召回的,从当代艺术的阴影下所要走出的,是以一种在广义生态学的氛围下,以后人类客体互联性(posthuman inter-objectivity)所斡旋及提示的一种新的艺术,在此,启蒙精神的主体变成了客体世界的一个案例。
张尕最后总结道:如果说1985年的中国进入了由启蒙运动之人文主义精神所启迪的迟来的现代性,而1985年的法国业已列奥塔的在蓬皮杜的“非物质”(Les Immatériaux)展告别现代并接纳了了后现代的非人,那么今天我们则不约而同地都聚集在人类世之后人类的门槛上。
随后, 艺术家张培力,王郁洋和策展人张尕就演讲所涉及的相关命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张培力在讨论中回溯了自己有别与85新潮主流情怀的艺术思考,提出其对当时盛行的宏大叙事的摈弃以维护艺术创作之纯洁性的实践逻辑。王郁洋则以自己的创作探索了有关对真实的质疑到通过技术媒介再造真实的过程。为时一小时的座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张培力艺术发展中经久不变的序列性和重复递归性(recursive repetition)终将付诸于技术媒介的必然性以及其含蓄地和后人类之人- 机论述的呼应以及王郁洋创作中更有意识地与后人类论述中万物平等的理念所形成对话的多种契机。听众在其后的一小时内踊跃提问,和与会艺术家和策展人展开了富有建树的对话。
本次讲座与对话持续三小时,为法国听众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以及其和国际媒体艺术史以及文化思潮的内在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常识的新视角,也为今后更全面的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抛砖引玉的基础。
[1] 见彼得·奥斯博恩:《任意一处或全然不在:当代艺术哲学》(London: Verso, 2013年版)
张伟即将在魏丁根当代艺术促进基金会举办个展
张伟为魏丁根当代艺术促进基金会创作全新作品(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阅读)
艺术家张伟将于今年夏天,在德国魏丁根的当代艺术促进基金会(Stiftung zur F?rderung zeitgen?ssischer Kunst)举办个展。张伟的创作融合了西方的抽象主义艺术和中国的传统水墨及书法技巧,他对行动绘画进行了直接而直觉化的介入。张伟的实践借鉴了道家的“气”的概念,即把绘画描述为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他曾使用油画材料,即颜料和溶剂,以在画布上实现“滴画法”和渗透的效果——一种在中国和西方艺术传统中均有所使用的艺术语言。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试图采用传统手工制作的大尺寸纸张,以及用毛巾和耙柄制作的特殊绘画工具,以呈现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除了张伟最新创作的大型纸上作品,这次展览还将同步推出一本关于张伟艺术实践的最新出版物。
魏丁根的当代艺术促进基金会雕塑花园
陈劭雄作品正在UCCA“人间指南(上)”展出
2019.5.18 – 8.18
UCCA中展厅、新展厅
“人间指南(上)”展览现场(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阅读)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呈现群展“人间指南”,聚焦和梳理中国艺术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的艺术实践。展览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人间指南(上)”将于2019年5月18日至8月18日举行,参展艺术家为陈劭雄、任戬与新历史小组、王晋;“人间指南(下)”于2019年8月31日至11月24日进行呈现,参展艺术家待定。本次展览由卞卡策划。
“人间指南(上)”展览现场
侯子超、黄锐参展首届“夏日艺术季”
2019.5.24 – 6.9
北京前门北京坊劝业场
第一届“夏日艺术季”在百年建筑劝业场正式开幕(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阅读)
2019年5月24日,第一届“夏日艺术季”在百年建筑劝业场正式开幕。位于北京心脏位置最炙手可热的文化、潮流、生活方式地标北京坊,联合艺术内容品牌云图映画,以“潮流·爱·艺术POP LOVE ART”为主题,将北京坊打造为热辣夏日中的艺术度假目的地,亦是将斑斓灵感滴入生活每个角落的全新艺术视觉盛宴。艺术家黄锐与侯子超的作品藉此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与劝业场的展览空间形成有趣的互动。
黄锐参展作品《I LOVE U (YOU)》
侯子超参展作品《理想的景观》
黄锐《I LOVE U (YOU)》将“爱”符号化,但被形象化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把汉字的根源性的性格作为基础,将它的形象化作了雕塑,“‘汉字雕塑’当以黄锐为嚆(千叶成夫)”;侯子超《理想的景观》基于艺术家对自然与人造景观的观察与思考创作,抽象的色块与线条、巨型尺幅的画布,悬挂在劝业场室内空间中,仿佛倾泻而下的瀑布。对侯子超来说,这种复刻和效仿是抽象的。艺术家认为,公共艺术更需要个人的想象力,大众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决定作品在描述什么。
张辽源、张培力参展2019深圳新媒体艺术节“释放全景”
2019.4.20 – 6.16
深圳市坪山文化聚落展览馆
张培力参展作品《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响》(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阅读)
作为深圳市坪山文化聚落展览馆开业展引进的重磅活动,同时也是深圳设计周重要项目之一,艺术节将在深圳坪山文化聚落展览馆正式呈现,聚焦全球媒体艺术领域的最新思考、重现文化/当代艺术领域杰出的创作与项目,深入探究有关媒体艺术本身以及与其他领域共生的可能性的尝试:一场媒体艺术的迭代实验。
张辽源参展作品《懒散的下午》

即将呈现
博而励北京 Boers-Li Gallery Beijing
颜磊个展:狂喜加剂量
2019.6.1 - 7.14

博而励画廊荣幸宣布:颜磊个展“狂喜加剂量”(Ecstasy + Dose)将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开幕。5月31日,艺术家纵容补养——颜磊、许林、李剑鸿将在由CHAO艺术中心主办、摩登天空和博而励画廊联合呈现的“夜间博物馆”中呈现一场现场主题演出《外科手术》。
正在展出
博而励纽约 Boers-Li Gallery New York
Esteban Cabeza de Baca: Worlds without Borders
2019.4.5 - 6.15

博而励画廊呈现Esteban Cabeza de Baca在纽约的首次个展,展示艺术家最新作品,质疑“边界”作为概念划分国家,种族,与生物。Esteban Cabeza de Baca运用涂鸦技法,神话符号,以及前哥伦比耶时期的图像语言,其绘画与雕塑作品试图结构线性的时空表征,从而以多维度视角“重”现风景,历史,及人类,非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Beijing | New York
Tel: +86-10-6432-2620
Email: info@boersligallery.com
Wechat: Boersligallery
Weibo: 博而励画廊
Website: http://www.boersligallery.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