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6月6日—2019年6月25日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科技专业方向的年轻创作者们
深化重解
《人类简史》、《今日简史》、《未来简史》
从古典美学到数据主义
从肢体语言到人类情感
从自然模拟到编程算法
为我们展开了对于
第二自然
的预见
……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展厅
设计学院7号楼四层展厅
(本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第二自然是面对未来的全新生态。与其说创造“第二自然”的概念,不如说是我们与第一自然的联系已经逐渐地弱化了。长久以来,自然作为世间所有原始、完整与本能的象征的存在,已经被人类的欲望所超越。人类从最初对自然的膜拜与摹仿,再到建立“生物圈二号”这样的僭越行为,科学家设计程序,开发系统,创造出接近智能的造物,人类的发展已不再是一种纯天然模式。
进入21世纪,我们与外部环境(充其量是?种模糊的界限)之间的接口正变得?益数字化。这种界限的模糊是人力、自然与人工系统的微妙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新的象征词来比喻人类发展所构成的新生态。“第二自然”正是这些毕业于艺术+科技专业方向的同学们对这一蓬勃发展中的生态的回应。
下面是
有关预见“第二自然”的部分展览作品介绍
《身体书写》
作者姓名:刘桂羽
作品材料:智能穿戴,感应电路,面料
指导老师:费俊、陈小文、张文超
作品阐述:作品对未来身体数据的探索,诗意化人体数据将身体与数据相连,也许我们的悲伤、恐惧和热情并不只是用来写诗的灵性,内心的情绪或许都是算法的结果,通过可穿戴服装,用身体做一次关于诗的创作演示,当身体的机能、行为都成为数据,身体聆听算法,开始自己书写。未来我们的身体是否也将成为算法的一部分,每一次情绪的产生只是算法的导出?
作品视频
《身体书写》创作者通过可穿戴服装将身体机能、行为与数据算法进行转化。
《贪欢报 蠹鱼的一生》
作者姓名:白羽
作品材料:影像、纸本、金属等
指导老师:陈小文、吴帆、张文超
作品阐述:明清人情世态小说《贪欢报》在古典美学基础上,展示了大胆暴露的批判现实态度。文人观念里的“理”与“道”,使其既表现出对生命欲望的惊叹与激赏,又显示出传统道德对“人情人欲”的限制与界定,成为了其自身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原著的出版与整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是对其价值的误断。我以书虫的视角介入原著,完成进食、消化和繁衍,扮演阅读者、接受者和传播者。在这一过程中,语境和媒介的变化,让我在讲述相同的劝戒与讽谕时,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时下的口音。
作品视频
《贪欢报 蠹鱼的一生》创作者以书虫视角介入明清小说原著,在人类简史、人类生物文明发展的语境下,重新向我们解读诠释了被忽视的小说《贪欢报》。
《 金色漫游 》
作者姓名:李明心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陈小文、陈卓、王黎明
作品阐释: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正笼络着人类生活的各处,数据主义信徒可以放弃隐私、自主性和个别性,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但剩余的个体,不得不寻找办法将自己隐藏在暗涌之中。对于信徒来说,冉冉升起的是新的发明,对于剩余者来说,接替出现的是新的破坏。数据处理系统的产物到底为何?作者从一个虚拟的科幻故事出发,建筑一个数据处理的“金色时代”,围绕数据处理机器人“11号”来探察此时代中的小人物,思考生命和数据主义之间的关系。
作品视频
《金色漫游》一作品则从虚拟科幻故事出发,构建了一个数据处理后的时代,探索了生命和数据主义之间的关系。
《-25℃的情书》
作者姓名:张羽洋
作品材料:影像、书籍、树脂等
指导教师:费俊、金日龙、景斯阳
作品阐述:来自零下25度的情书有一段浪漫而悲情的告白,其实是以企鹅自杀事件为主线去探讨动物的自杀行为及变异现象;然而动物是没有自杀意识的,往往是因为人类因素影响而身体机能异化才误入歧途;我把人类意识心绪代入事件情节,用恋人喃喃自语的口吻去传递一种情感和思考。浪漫神圣的画面背后是令人唏嘘的真相,或许是预示、是变异的开始、或许……
《无言》
作者姓名:金泽
作品材料:Arduino单片机、传感器、模型、纸
指导老师:陈小文、李玉峰、何浩
作品阐述:作品主要围绕“性侵”话题,以此为出发点,利用肢体语言,表现受害者支离破碎的语境。在这种语境下,参与者进入肢体所感应的范围内,对肢体产生互动,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从而表达出受害者的内心情绪。了解对受害者的伤害并且让更多的人进行反思。
《-25℃的情书》和《无言》就意识心绪、人类情感和肢体语言等方面对人类的体验自我、叙事自我进行表达。
《为我之物》
作者姓名:申紫妤
作品材料:综合
指导教师:费俊、张文超、冯东升
作品阐述:“为我之物”指已被人认识或改造为人所用之物,与自在之物相对。我们现在生活中的“自然”都带有一种人工干预性,例如为美化环境而产生的天线树,为装饰功能而产生的各种塑料花,包括人类自身也在被复制,模仿。但假自然不仅是对自然的机械模仿,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联想,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我通过结合物与物不同媒介的语义联想,客观阐述假自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
《我们来自的星尘》
作者姓名:何聪进
作品材料:影像 编程 纸本 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费俊 陈小文 王子源
作品阐述:恒星诞生于星尘之中,终将归于星尘当中去。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只有意识到了自身的渺小,才有可能变得伟大。以“古深度潜水”为节点,计算机的介入使改变了我们“看”的方式,也改变我们认知自然的方式,通过计算机“处理”搜集天文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大量资料的方式来生成以及模拟自然能量变化的过程,回归到最纯粹的粒子状态,来探寻自然界中无法用肉眼观察物理变化过程的可能性,而生成二次自然的景观是我们重识自然与敬畏自然的机会。
《为我之物》和《我们来自的星辰》分别对自然进行文化模拟和计算机二次生成,来回应《今日简史》和《未来简史》的宏大议题。
展览时间
2019年6月6日—2019年6月25日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展厅
设计学院7号楼四层展厅
费用
免费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从过去到当下,从当下到未来
从自我到人类,从人类到宇宙自然
让我们去到展览现场和艺术作品亲密接触
深刻感受数据时代下的年轻创作者们
通过艺术表达的自由意志
……
设计: Layla
编辑:Chloris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请 给 该 公 众 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
近期活动推荐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最新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