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陈燕飞:别用“禅意”把中式给代表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中式设计的根本和大面,还是“儒家文化”,即“文人文化”,无法回避,这些不是“禅意”能够概括和代表的。

—— 璞素艺术总监 陈燕飞






本文根据陈燕飞演讲整理


中式设计都是禅意风格吗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说现在的中式设计为什么都在强调“禅意”,难道除了这个就没其它可说的了吗?

我回去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想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讲讲。

首先“禅意”风格是日本受中国唐宋文化影响发展出来的一种美学风格,即“zen”。大意是指设计观感上的空灵简约,但也可能是观众的误读,大家看到一个留白空旷的设计时,直接用“禅意”来指代。

日本传统茶室


西方对“zen”的接受度是很高的,早年日本在传播东方文化时,找到媒介,在很多东西上都附着了zen的思想,那时候中国在文化上没有任何话语权,“zen”作为一种极富魅力的哲学思想,被提炼出来,代表了东方文化,也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建筑设计领域提出“less is more”,不也是“zen”吗?在“少”甚至“无”里去追寻境界,从而建立起真正的价值。

日本、韩国,还有中国,在做设计时,也无法避开“zen”与它的衍生思想,我们可以去看看日本影响世界的设计,无论是视觉设计还是建筑设计也好,或多或少都有“zen”的精神指导在其中。

深受侘寂美学影响的比利时古董商人Axel Vervoordt


根本和大面,是儒家文化

做设计,去造物,这个物里面,一定包含文化属性。

视野回到中国,“zen”或“禅意”却无法作为中式设计的主流,这是镌刻在文化基因中的。禅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它所指导下的物质建设行为也并非主流,当然,我们有过佛教很兴盛的时期,但佛教和禅又是两码事,是大和小的关系。

宋以后,禅宗理论系统发展完整,流传到日本,并与他们的本土文化相融,也融入他们的民族性格之中,追求某种极致的精神张力,你看,甚至他们的武士道里也有zen的精神。侘寂、极简、物哀、清寂,这些新词传到中国,大家很容易就接受,而且怀着亲近感,因为我们自身的文化中也有相似的部分,但中式设计的根本和大面,还是“儒家文化”,即“文人文化”,无法回避,这些不是”禅意“能够概括和代表的。

儒家的思想核心,用简单耳熟能详的文字来概括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大部分文人的情怀和人生哲学,它也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伦理。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个人之外,是家庭,家庭之上,是国家,慢慢递进,强调秩序。

但是儒家思想,它是主流,又不是唯一。

中国文化本质是杂糅的,儒释道三家重合交融发展,土生土长,也外延输出。这三家思想,又相互独立,各自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的理解都不一样,由此,美学追求也不一样。作为一个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这三家思想肯定都会接触到,但核心一定是儒家。儒家是入世,释家和道家,则是精神回转的余地,文人的精神世界,主要还是向上的,但它一定会留一片退守之地,来做外延的探索。

好比园林,它是住宅之外的一部分,是精神世界的寄托,但你去看园林,它本身还是遵循严格的礼法秩序的。

梳理脉络之后,我们才会知道,中式设计和中式美学,它肯定比“禅意”包含的东西更加深广和丰富,其中的美学又是什么。

图片选自《中国庭院·江南篇》

璞素的设计,以及它所承载的生活美学

落到物质层面来说,这几年,璞素作为一个品牌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之后,我逐渐从产品层面跳脱,可以更抽象地思考自己的创作,才逐渐想清楚这一点。

我们探讨的是璞素的设计,以及它所承载的生活美学,那么中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中国人的美学是什么样的,肯定不是千利休草庵那种,也不是什么北欧极简,它一定包含了中国人一直在延续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和伦理秩序,对社会、宗族、家庭、个人的关系的思考。

现在我们早已经失却了儒家文化秩序,但观念依然存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依旧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人的餐厅、客厅、卧室,肯定和日本人不一样,和欧美人不一样,哪里不一样,要去思考,强化、突出,这些东西必须要放进设计里,而不是单单设计一个外形。

明末/清初黄花梨木圈椅一对

举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明式家具,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主流下的物质创造,它的功能一部分出于实用,还有一部分是非功能性的,考虑的是礼制、场景、美感等等。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家具系统里,很容易就分出厅堂家具、书房家具、庭院家具。厅堂家具功能性比较强,书房家具精神性就比较强。它对物质上的追求表现在对品质、材料、工艺上,但同时又有美学上精准、简洁的追求,“文质彬彬,而后君子”,文与质,两手都要抓。

我一直希望璞素的家具,能够文质彬彬,它“可用”、“可赏”、“可藏”,这也是一个递进关系,先满足功能,再进阶到美感,最后抵达“可藏”的境界。“可藏”的基础,材料、工艺、美感,三种都必须达到高标准。“可藏”的物件,它一定具有代表性,凝结了时代审美和精神,包含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物质属性,越往上,需要付出的东西就越多,要求更高。


把设计加进来,是让东西更加适宜

我在谈到璞素的家具,先会告诉别人,璞素用的材料是硬木,工艺是传统榫卯工艺的苏工木作,我承认这些东西的价值标准是固定的,是为人所共知的,然后我再谈设计,意即一个东西好,前提是基础足够好,然后设计加进来,让这个东西更加适宜,而不要觉得设计能改造一切。

其实中国人对材质的追求,只是一种观念的正常延续。硬木材料的昂贵,并不出自于观念塑造,而是由于它的天然属性,成材更慢一些、更耐用一些,触感、纹理、色泽,等等。


左:素华芳几 右:《听琴图》中香几

在家具收藏里,有一句行话,叫”路份“,即级别。餐桌在传统家具里路份最低,它主要照顾实用价值。香几、画案,功能精准单一,和精神连接紧密,实用性反而是靠后的考虑,可以说是只有文人最在乎的东西,它的独特性就凸显出来了,璞素在做设计的时候,也会延续这一块。在西方有艺术家具的概念,可能文人家具就是我们的艺术家具吧。

我说,璞素是当代文人家居艺术,它在文化、美学层面,应该延续最多的就是儒家的文人文化,它深藏在我们的意识中。




↓了解璞素更多信息,请联系官方客服↓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