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7日,上海电影博物馆举办的“电影海报”主题系列讲座的第一期特别邀请到原曹杨影城美工师李树德。讲座上,李老师从自身职业经历出发,与大家细致地畅谈手绘电影海报前世今生以及手绘电影海报未来的发展前景。
光临本次讲座现场的听众有不少是经历过手绘电影海报盛行时代的老影迷,大家都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倾听李老师的分享,下面电博君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次精彩的讲座!
把爱好变成职业
上世纪末,大概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手绘电影海报逐渐淡出群众视野。李树德老师告诉我们,他很庆幸在手绘电影海报最盛行的时代工作。
在当时,电影美工师没有专业的学校培训,大多是有绘画功底,或者是凭借个人爱好进入手绘电影海报行业,李树德老师便是由于个人爱好调入影院当美工。他称自己“爱一行做一行”,因此,他无怨无悔的坚持到了退休。退休至今,他也不丢弃老本行,常有创作,正努力地将手绘电影海报再次拉回大众的视线中。
对于这位资历深厚的美工师来说,他认为,“手绘”电影海报的概念来由,应该是近十年来产生的。同时也是在电脑普及之后与电子设计绘图相对应而来的新概念。因为,对老一代的人来说,手绘电影海报并不稀奇。在过去没有电子印刷海报的时候,电影海报皆为手绘,不存在“手绘电影海报”一说。
所以,在今天能够站在大众面前回顾手绘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李树德老师感到非常荣幸与欣慰。欣慰的是,手绘电影海报从未在大家的记忆中淡忘。
创作手绘电影海报的苦与乐
每个影院都有美工师,有的影院不止一个。据李老师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上海影院约有一百来家,整个上海电影院的手绘美工师约有两百人左右。电影院的工作繁杂,所有与“写画”相关的工作几乎由影院美工师全包。在美工岗位上,美工师们都没有间歇的时间。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手绘电影海报进入了高峰黄金期。影院的宣传对电影的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美工师的技艺提出了要求。大大小小的影院美工师都非常敬业,认真工作。用李老师的话来说:苦,并快乐着。
具体的工作流程是繁复,但也是快乐的。当时影院的美工都有一张“试片卡”,每周二上午各影院的美工与经理都会集中去大光明影院看试片。在电影票一票难求的年代,免费提前观影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虽然提前观影令人开心,但对于美工师来说并不轻松。看试片正是他们熟悉影片内容、准备投入创作的必要一步。回单位后,就要根据各自影院的排片,找资料,进入工作状态。没有摄录设备的他们还需熟记主人公的特点以及片中的各类突出元素,这无疑增加了绘制的难度。看试片,更为海报的构思提供了选择的素材。
那个年代,虽然也有官方海报,但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每个影院的外墙海报都有自己不同的规格尺寸和要求。所以,各家影院的美工都会根据自家影院的条件“量身定制”海报。每个美工师对电影的理解不同,他们创作出来的海报一定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们在良性竞争下,创作出了成千上万幅精美的电影海报,装点着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景观。
《三毛从军记》手绘海报
作画过程是艰难的,历经多道工序,但在当时仍有那么多手绘海报服务于群众、美化街景,正是源自于美工师们初心的坚持。绘制影院门口的巨型海报,是对美工师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如今,李老师一只眼睛已经视网膜脱落,还在坚持用另一只眼画海报,也是源于他对绘画与电影海报的热爱。
手绘电影海报的现状与去留
由于手绘电影海报展出的时效性,以前画完的海报张贴出去几天后,新片海报直接覆盖掉旧海报,或者这些旧海报被直接撕掉。所以,手绘电影海报硕果仅存的不多,当前有关过去的手绘电影海报只有照片、印刷品,没有真迹,这是手绘电影海报艺术的一大遗憾。
说起手绘电影海报的历史,李老师说手绘电影海报的有着难以保存特殊性,加上过去的美工师没有存留电影海报的意识,而今很难考究世界上最早的一幅电影海报究竟是哪一幅。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很少能看到手绘电影海报的身影了。而在台南,李安导演曾经最喜欢去的全美影院,还有一位与李老师年龄相仿的老美工师颜振发仍在使用油画绘制电影海报。这位画了四十年的老先生如今两只眼睛的视网膜都已经脱落了,渐渐地有些画不动了,为了保存这项技艺,颜振发开始办班招生传承手绘电影海报艺术。
李老师说,他感谢手绘电影海报曾经为我们带来的美好历史,现在我们看待手绘电影海报更多的是怀念。在现在的人看来,手绘电影美工师更值得我们社会去关注。因此,李树德老师与同行们在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参与举办了主题电影海报作品展,以经典海报展览的形式让群众见证手绘电影海报的魅力,获得社会广泛好评。去年6月,李老师代表手绘电影美工师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绘制巨幅海报,面向全世界讲述手绘美工师的创作历程。以上种种,都是当代人对手绘电影海报的致敬与怀念。
在展览上为军人讲解红色电影手绘电影海报
“勿忘·前行——纪念抗战70周年海报新作展”现场
李树德老师作为手绘美工师代表出席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因此,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海报由更高的科技创作替代,手绘电影海报曾经是最好的海报形式,几乎是现代人的共识。
观众互动&创作展示
在互动中,有观众问到,现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与过去手绘电影海报应该怎样去看待。李老师这样回答:创意,是当前创作的核心。他认为,目前国内许多电影海报没有创意。虽说过去手绘电影海报创作时期没有人提过“创意”一词,但在美工师们的心里与笔下,创意早已跃然纸上。
还有观众提问,手绘电影海报当前存在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李老师说,属于手绘电影海报的历史阶段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几乎不存在当代面临挑战的问题。但手绘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现在电子印刷海报无法比拟的。它体现出了一种工匠精神,体现文化内涵,仅此而已。
然后,李老师展示了他准备的海报画集,现场的观众纷纷走上讲谈区集中观看。观众们都不约而同地拿起手机、相机一边观看一边拍摄李老师整合的手绘海报作品,无不发出称赞的声音。
李老师非常有心地自带颜料,为现场观众准备了别开生面的现场创作展示。在场内所有观众的围观下,李老师游刃有余地为大家展示其高超的绘画技巧。场内无时无刻不传出惊奇声、感叹声。
最后,讲座在全场观众与李老师的愉悦的交谈中落下了帷幕。相信这场精彩的讲座与创作展示能为在场观众留下美好的回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