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美术博览》丛书 | 自我心象的实现——读冯信群水彩人物画(上篇)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冯信群 近照

2019 年岁首,冯信群的最新画集《形象·心像》出版在即。这本集合了冯信群游走于世界各地写生创作的水彩人物,展现了其在水彩人物创作与探索的心路历程。书名《形象·心像》既是冯信群多年来水彩人物创作的目标,也是对其人物画的精准概括。



文 / 孔孔

图 / 冯信群


冯信群出生于浙江,求学于无锡,至今定居上海已有30余年。已入天命之年的他,有着水彩艺术家和东华大学服装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的双重身份。然而,他却坚持称自己只是一位水彩艺术公共宣传与大众普及工作的践行者。或许正是这种谦逊而笃定的态度,造就了他现如今水彩事业上的发展。教学、画画、组织水彩相关展览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冯信群的生活常态,而这三者无一不与水彩有关。


《沉思的画家》 冯信群 作


自2000年起,冯信群便开始在自己的环艺建筑专业教学工作中不断寻找与水彩的共通点,并在一些研究生课程中融入水彩艺术的技法和主题创作研究。也正是这一年,冯信群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画集——《冯信群水彩画集》。他将这一年称为自己水彩生活真正开始的一年。然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冯信群就在大学教授、著名水彩画家徐坚教授的引导下开始了水彩画的学习。也正是在徐坚教授的引导下,从对水彩画的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了解到喜欢并热爱,冯信群在水彩中找到了自己艺术表达的支点,甚至绘画至今的意义。


在冯信群30余年的水彩创作生涯中,写生是他早期训练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今,写生则是他重要的创作方式。冯信群常说,在旅途中追寻物象,在写生中发现自我。秉持着这份“追寻”与“发现”,多年的水彩写生创作中,无论风景、人物,冯信群始终以一个他者的目光和心情,以带有叙述性的创作手法观察和品味旅行中的景与人。


《修行者》局部 冯信群 作


对大多艺术家来说,写生是一种手段,创作则更像一种需要。当写生与创作结合,构成新的艺术活动,它便是一种极富个人化和创造性的行为,即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进行艺术表达,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对冯信群来说,写生不只是对所见对象进行客观的描画,更是对展现其背后有意味的形式的不懈追求。


相比风景,人物画更能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在水彩界,人物画历来被认为是最难驾驭的题材,其表现难度和严谨度甚至被誉为“刀剑上的舞蹈”。素描、速写的基本功底是否扎实,对人体骨骼结构是否有足够了解,这些对创作者的基本造型能力有极高要求。然而,做到这些仅仅是对人物造型基本能力的实现。


《巴基斯坦民工》局部 冯信群 作


早年下乡,农田、工地里的写生训练,加上高中时期热爱油画,西方绘画的造型训练让冯信群更加注重人物形体雕塑般的准确性。从小耳濡目染东方传统绘画,又让他将表达的重心集中在情感的传达和意境的营造上。当充满学院派的、扎实的人物造型与充满东方意味、对意境的追求相结合,冯信群的人物绘画,无疑为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向度。


初看冯信群的人物写生创作,就有一种触手可及的感染力。绚烂而丰富的画面色彩、坚实饱满的人物造型,视线所及之处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他可以轻易地让观者在第一时间感受画中人物的情绪,勾起观者对其背后故事的关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冯信群对描绘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不仅观察,更与所画之人认识、交谈,留意他们在交谈中的每一个细微神情和造型体态的变化。


《背婴儿的藏族少妇》局部 冯信群 作


为了展现画中人物微妙又复杂的内心情感,冯信群主动去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来自生活的乐趣。在写生的同时,他不断加入大量个人创作的成分,在画面中强化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力图让观众同自己一样,在画中体验来自时间和空间的情景交融,以此达到观者与自己、与画中人物共情的效果。


巴尔蒂斯说:“物象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东西,一种眼睛所不能看见的,但可以用精神去感觉到的真实的存在。”冯信群描绘的就是这种真实的存在。


《尼泊尔老汉二》 冯信群 作



下篇待续



 一 日 ? 艺 品 


★ 贝家骧惊韵系列-龙凤呈祥


材质:斜纹西丽纱

规格:180x53cm

RMB:365

(付款请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

(以上所示物品美博艺品商店均有出售)

有意者可咨询公司电话或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扫一扫付款



美博文创一直致力于促进架上艺术的普及化、生活化,探索高端艺术以衍生品的方式在实体生活中延展的可能性。


架 上 架 下,淹 会 贯 通

他 山 之 石,俱 为 今 用

水 磨 工 夫,匠 人 精 神


咨询电话:

021-64989189

马老师  17717461086


联系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黎明路88号



到达公交路线:763、759、753、753(区间)、173、闵行8路

到达地铁路线:1号线(莘庄站下)、12号线(虹莘路站下)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