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分零差评央视神作,30万人看到头皮发麻
图文|MICU设计
编辑|易向
最近有部央视出品的神作纪录片,
在网络上刷屏了!
要说记录片可能大多数人
会感觉枯燥乏味
但据说这部纪录片在豆瓣上
评分9.4分,而且5星好评达72.1%
并且零差评!!!
于是米醋怀着好奇和敬畏的心
点进去看了起来,
光是看开头的画面就足以震撼,
米醋差点以为走错片场
错点开了哪个科幻美剧。
虽说是部记录片却丝毫
没有让人感觉看起来乏味无聊,
呈现在眼前的质感也是超乎想象
据说为了能展现这部纪录片的权威性
剧组历时3年,前往英国、美国、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拍摄到重要的医学博物馆、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
采访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
以此呈现手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想必如今现代科技的发展
手术早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那么你曾想过两百年以前
人们面对这探索身体奥妙的大门
是多么的恐慌和无知吗?
说是纪录片米醋倒感觉更像是
一个让世人了解外科医学发展的科普剧,
虽说听起来乏味
看起来却并不如想象中
那么的令人难以理解,
反倒越看越让人欲罢不能
整部纪录片采用生动形象的画面
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些没有历史书籍记载或是照片的画面,
以一种复古色调的动画呈现在我们面前。
除此之外还加入了3D医学动画
和科学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现,
使我们能更加透彻的了解这些医学技术。
百年以前人类早期的手术,
一切全靠“摸”。
在公元2世纪的古罗马
有一位名叫盖伦的医生
他主要医治受伤的角斗士
为了更好的医治受伤的病患,
盖伦开始寻找探求人体奥秘的方法。
同时盖伦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要通过解剖来认识人体的人。
这些奇形怪状的图画
应该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人体解剖图,
然而这本12世纪波斯语
著作的《曼殊尔解剖学》的图画理论
正是来源于盖伦
在医学历史上,
盖伦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要通过解剖来认识人体的人。
但由于古代的传统陈旧思想,
盖伦的解剖学
只停留在哺乳动物上的解剖上
然而漫长的古代医学时期
人体解剖并没有真正得以实施,
只能依靠推理、猜想和经验的医学实践
在暗夜中缓慢前行了1000多年
直到14世纪一切才发生改变
直到1353年之后为了战胜
夺去千万人生命的黑死病
教会才被迫取消了禁止尸体解剖的禁令,
这也打开了人们探索人体的大门。
一位帕多瓦大学的教师安德烈·维萨里
开始对盖伦的解刨学产生质疑,
这些理论无法在真实解剖过程中获得验证,
于是他决定编写一套全新的
以图文形式展现的解剖学教科书《人体的构造》
这本书被认定为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之作。
我们都知道手术的过程中需要
止血、麻醉、消毒这三大基础保障,
刚打开解剖大门的古代人,
还在跌跌撞撞摸索着人体身体的构造,
可想而知无止血、无麻醉、无消毒
他们对待这些还一无所知,
面对如此未知的医学探索之路,
我们可以想象曾经面临手术的
病人是多么的恐惧和痛苦不堪,
做手术就像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那时的医疗条件也没有现代那么完善,
病人随时可能因为
疼痛、细菌感染等原因而死
最为平常不过的生孩子,
也因产褥热感染而让人感到恐慌,
正因如此有位名叫塞麦尔维斯的医生
怀疑感染的来源可能源自
医生在接触病人之前接触了不干净的东西,
于是他提倡医生们手术前用漂白粉清洗双手消毒,
可洗手这件事却这让众人嗤之以鼻
最后他的坚持不懈,
终于给出了答案,
他所在的那所医院
产褥热死亡率很快降到了1%左右,
直到如今医生们还在延续着
这道消毒工序。
除了感染想必手术中最难以让人
忍受的便是那撕心裂肺的疼痛感,
1846年一位美国籍的无名牙医威廉·莫顿,
就是画中手拿玻璃瓶的那位。
忍受不了病人们痛苦的尖叫,
知道了一种乙醚的化学物质
可能具有麻醉效果后
便决定进行试验试一试,
他在妻子和宠物狗身上都进行过试验
并且他自己也亲身经历试验过,
若不是手帕自动掉落他
可能会因用量过多差点让自己昏死过去。
最终医学的重要奠基石之一麻醉,
被他挖掘出来一直应用至今。


于是有位叫安布列斯·帕雷的
被招募到了军队成为军医



来源 | 易向
戳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网站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