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长江作品展播一一国庆献礼
易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长江的画是远看的风景,在开阔的视野中远处的村庄、原野和山林。但开阔的景色并不表现为恢宏,而是朴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他观察得非常仔细,远处的细节都清楚地表现出来,好像儿童的眼光一样,看得新鲜而生动。
他的画非常感人,他那种真实的描绘把我们带到现实的场景,让我们和他一样体会自然的魅力。比自然的真实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真实,稚拙的手法就是他心灵的反映,每一根线条,每一块颜色,都直接出自内心,没有任何规则妨碍他与自然的亲近。
在自然离我们远去的时候,他的画让我们回归自然。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郭长江的绘画真实地呈现出“素人”画家的特质,即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并非天才式地在某一天的早上,拿起笔挥洒,就能生产惊人的作品。事实上,郭长江早在动手在画布上涂抹出第一笔颜料前,已经无数次的在心中默画了,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而如墨染师生的绘画,他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写生实习,一次次地观看自然景观和文物遗产、艺术经典,还有众多的艺术展览、画册阅读与作品临摹。
所以这一切,综合形成了他的艺术视野、审美趣味乃至手绘习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稳定的图式与结构,他对于风景的概括式写意线条与符号组合。他画中反复出现的佛像超越宗教,令人回味。郭长江的作品具有印象主义的整体色彩调性,中国文人绘画的随意生发的自由线条,还有极具个体特征的自由表达正是原始艺术中最为可贵的创造性素质,值得所有“以艺术的名义”生活在艺术圈的“专业人士”深思。
无师者,师天地万物。非无师也,实师本心。师心者乃通。
孙景波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郭长江是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秘书,系里的同事们爱称呼他“小郭”,1979年小郭到美院工作时才19岁,先是在“美院老干部处”任职,做事勤快,踏实,在“老干部”们眼中,感觉亲切得像孩子,“小郭”的爱称,由此诞生,乃至于全院许多人至今不知道他全名如何称呼。1993年壁画系原来的秘书升职去了院办,当时系主任梁运清先生动之以情地把它挖到了壁画系来,“爱称”依旧,日常工作中的他:踏实,勤快也依旧。不同的是,到了系里当秘书,他要接触教学事务,得去教室,得常和教师就“专业教学的辅助性事务天天联系,给学生打考勤,也顺便要看学生们画画,看教师们给学生布置作业,得听取教师们在教务会议上讨论教学,创作,得作记录。看着、看着一届届学生毕业了,有的还留校当上系里的教师,也开始爱称他”小郭“了,听着,听着,有的老教授退休了,有的还去世了——人事沧桑,弹指间,小郭到美院三十二年,在壁画系也近十八年了,其间,系主任换了三任、六届,正所谓:流水的系主任,铁打的秘书,还是系秘书的小郭已经到了天命之年,依然的“小郭”他依然的勤快,依然的踏实,和师生们依然的亲近。十八年间有些不“依然”的变化,却是在同事们不知不觉间发生着——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用电脑处理系里的文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努力提高自己在系务工作中的办事能力。有困难虚心请教他人,做实事,不在同事间搬弄是非,这或许是这位“铁打的系秘书”“长寿”的原因。更潜在的原因应该还是他让系里师生们在教学之中,渐渐地觉得他已然有了一种“不见外”的感觉——这种感觉到了今年,到了他意外地抖落出,他的一批数量可观的绘画作品时,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让同事们眼前一亮地惊呼,此乃为2011年壁画系报料的头条,新闻!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小郭”一夜间,让我们也有了:“刮目相看”的新感觉。
其积蓄也相当漫长,其发作也相当迅猛!其感觉如若一昙醇酿,忽然开启,一股异常似酒气,扑鼻而来,不由人不惊异地看到:一位跨行、跨业的人由于在学院环境中的熏陶,由“日久的生情”,对绘画爱然的感染,由先前的旁观者,有渐渐看着似眼熟,有渐渐的体悟似心悟,有渐渐触及引发的手痒,渐渐的在工作之余,不动声色地拿起画笔,由此发现了自己,原本就在“行业”之内,想画什么,什么也就展示在了自己笔下,想怎样画,也就出现了在自己的画布上,如一个老恋人,不必再准备初次见面的台词,如同在写“情书”,——三十年已经积攒了说不尽,写不完的情话,如同一块老树干柴,一朝点燃,自己也难能熄灭。遇到节假日,自己去写生,看到什么画什么,眼中有了自己的画面,不再意画得像不像,在意的是画着画着有了自己的感觉,得空时,对大师画作品临摹,不在意得法不得法,在意的是临着、临着笔底下有了自己体悟,有了乐在其中的心境——小郭的这批画,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而发的意境,一种孩子般无拘无束的性格——而这每每是一些“专业”画家们可望而难自期求得状态。
画家们惯常自称是“美术界”中人。实则许多专业画家被行业界中名利所累,而心思在界外,我今看小郭的绘画,画中自有一派心无旁骛的自信、自语自得其乐的感觉,可谓性情在画中,油然而叹曰:原来美术本无界,界在人自心手中。在自己作品中签字的时候,要让欣赏者了解一个全称为——郭长江的作者了。
曹力
郭长江是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系秘书,在系里工作近三十二年,每天耳澞目染,看到听到的都是关于艺术,关于绘画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艺术的热力逐渐渗透到他的眼中,耳中,心中。
忽然有一天,人说小郭做风景画个人展了!系里老师们有点吃惊!小郭也画画?看后都觉得还真不是闹着玩的!松松动动的笔触;浓浓淡淡的色彩;统一和谐的调子;疏密有致的线条,一幅幅自信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小郭说:“总听同学老师们说关于绘画的这样讲究,那样学问,我就自然而然的开始画油画了,一动笔还挺上瘾,再听到周围的鼓励与赞扬,更是有成就感。”
我看到小郭的油画风景,自然带着中国写意味,线的节奏有滋有味的表达了自然的美。他没有受过严格的科班训练,也就免去了那么些专业的学院派的累赘,一种很单纯的表达,用许许多多不厌其烦的长线短线,奏出了一曲曲纯净的自然之歌。
我期待着他画出更多更美的画作。
吴啸海
郭老师是位“老美院”。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他1986年的一幅油画人体作品,那时侯他和很多画画的人一样迷恋着美院传统的“经典”写实手法。
再看看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画,显然比以前“超脱”了。这与他在美院三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自然有着直接的联系,他一直接触着从老到少的美院人,(老如冯法祀、侯一民、靳尚谊等先生们,少的有一届届的美院学生。)但他一直以旁观的状态思考着他的绘画,探索用他“非专业”的手法进行着专业创作。他力求站在与传统“经典”美院绘画样式语言的“边缘”去写生,来创作。他的作品成功的将他顺其自然、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
郭长江的作品呈现出来的画无定法、无拘无束和彻底除却世俗功利的品质,给众多专业同仁以惊讶和启发,这是他的作品受到众多好评的一个原因吧。
叶剑青
郭长江老师的油画是一个宁静别样的世界。画面雅致生动,清新质朴,笔下世界灵动而富有生活的情趣。
郭长江老师油画色彩清新,笔触舒展,画面结构简练别致,没有陈规硬律的约束反而显得出自由随行,质朴率真。正像卢梭的质朴主义绘画带给我们的自由与诗意。
郭长江老师以一种不事雕琢的自在与绘画趣味,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素雅清亮的自然世界。
王长兴
郭长江老师的画,有一种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天成”之气,面对几十张大大小小的作品,让人不由感觉到其中虚幻的真切、幽远而强烈的气场,以及一种罕见的天生的“发明美的能力”。
对于一个有着丰富阅历,有着令人钦羡的安逸生活轨道的人,在深思熟虑后的艺术皈依,是追求,更是释然,这样的艺术无疑是真正纯粹的。在时下“麻木”与“功利”充斥着的艺术界,看到这样的作品就像有一股清新又富氧的春风迎面吹来。
1960年生于北京,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学秘书,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作品在创作中追求一种:自由,自在,自然而发的意境,并通过松动的笔触,浓淡的色彩,有节奏的线条以及和谐的调子来表达自然的美。
强化古城内在文化特性 第二届平遥国际雕塑节隆重启幕 | 亚洲艺术
征集 | 新介质、新图式、新观念 ——首届数字绘画实验艺术展

欢迎订阅,点击关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