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name}}
蔡哲夫,原名有守,字成城,常署名寒琼,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入南社,曾主编《天荒杂志》、《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参与国学保存会、国学商兑会、蜜蜂画社等。郑逸梅的《南社丛刊》中记载:他的名字取《诗经》“哲夫成城”之意,妻张氏,又取《诗经》“哲妇倾城”,而称张倾城。后他又续娶谈溶溶,以玉鸳鸯盛诸珊瑚盒中作为文定,取晏殊诗“梨花院落溶溶月”,称谈月色。
谈月色是原本在广州檀度庵内的清素女尼,隐在时光深处,青灯古佛,或抄写经文,或清画墨梅,心如古井。直到三十之年,她遇到了偶涉檀度庵的南社名士蔡哲夫。还俗后的谈月色,从此半夜梅花入梦香,与蔡哲夫小饮雅集,登高作赋,风雅同调,沉浸于书函、篆刻、博物、碑版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描画着“赵李情缘”的雅致旧梦。“汉玉鸳鸯池馆”是谈月色的斋号之一,是纪念蔡哲夫送给她的聘礼——一对盛在珊瑚盒中的汉玉鸳鸯,亦是怀念当年的梅痕叶影。
▼
Lot 829
蔡哲夫
写生博物志册
册页(八开) 水墨绢本
出版:
1.《国粹学报》第66期,铜鼓蕈、烛台蕈、铠甲茵、绿毛中馗(图),蔡有守(蔡守),上海国学保存会,1910年5月28日。
2.《梦里不知身是客》第90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
说明:宋玉麐题签条。
20×29cm×8
当时,蔡哲夫主要负责《国粹学报》的图画工作,为博物志提供绘画,同时又为黄节编撰的《广东乡土格致教科书》绘画插图。蔡哲夫在报刊上的图画工作是民国时期博物学科发端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册《写生博物志册》即是蔡哲夫为《国粹学报》博物一栏所绘图画的定稿,其中"栭四种"刊于《国粹学报》1901年第6卷第3期、"铠甲菌、绿毛中馗"和"铜鼓蕈、烛台蕈"刊于第6卷第4期、"蘧蔬两种"第6卷第5期、"蛾眉草"、"芥兰"刊于第6卷第6期,从时间上看,这一批作品均绘制于1901年同一时期,并陆续刊登在报纸上。
▲Lot 829 局部图
例如,在“麻蓲”一帧上,落款为:“哲道人抄生”。不言而喻,"抄生"就是写生。蔡哲夫的绘画虽然未有提到确切的师承或是学习过程,但从他的治学经历可以大致推断出,杰出的旧学功底和其开阔的知识体系是蔡哲夫绘画的"心法"。这些作品刊登之后旁边都印有题记,如"芥兰"一帧,旁边的题记中说道:
▲Lot 829 局部图
芥兰亦芥之一种,《蔬谱》云:芥心嫩苔谓之芥蓝。非也。以其叶蓝色,故亦名芥蓝耳。又《岭南杂记》、《粤东笔记》均谓其叶有铅不明物质,尤为可弞。芥兰以吾乡为特美,余足迹遍布南北,蔬食未有如此甘膬者。昔年客首善,尝有忆芥兰诗,诗曰:张翰秋风思莼菜,蔡守冬寒忆芥兰。家园篱落凝霜天,芥兰茁茁翠甲攅。十换曾青□不如,耐寒晓起凭栏看。黄连(地名)泥炉石湾钵,侍儿手摘饷晨餐。甘脆别具菜根香,斯时佳味正登盘。天涯遥忆空流涎,家园奈隔关山难。龙江蔡守并记于镜斋。时商横淹茂荷花生日也。
▲Lot 829 局部图
▲Lot 829 出版物

▲蔡哲夫 谈月色夫妇三十年代合影
▲南社首次雅集 (右起前排:赵厚生、柳亚子、蔡哲夫、俞剑华,后排:胡栗长、黄宾虹、诸贞壮、朱少屏、庞树柏、张采甄、林秋叶、景秋陆、朱梁任、冯心侠、陈去病、陈陶遗、张季龙(林立山沈道非后至未摄)
- The End -






已展示全部
-
点赞
-
评论
-
分享
-
客服
-
顶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