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
百度地图
取消
{{sname}} {{sindex}}/{{imgs1.length}}
{{sname}}
{{memberInfo.real_name}}
{{sindex1}}/{{bigImglist.length}}
{{commentname}}
{{sindex2}}/{{bigImglist2.length}}
{{commentname}}
链接失败,点击刷新

象由心生

{{eventsData.publisher_name}} {{eventsData.update_time}} 浏览:{{eventsData.view_count}}
{{eventsData.publisher_name}} {{eventsData.update_time}} 浏览 {{eventsData.view_count}}
{{pingfen1}}.{{pingfen2}}
  • {{item2}}  
  • {{eventsData.expenses}}
  • {{eventsData.limit_numbers}}
  • {{eventsData.opening_ceremony_time}}
  • {{eventsData.start_time}} ~ {{eventsData.end_time}}
  • {{eventsData.city}}
  • {{eventsData.address}}{{eventsData.address_remark}}
简介

“心象”与“画迹”之间的工作方法

藝術門画廊上海空间将在全新群展《象由心生》中呈现9位来自藝術門的青年艺术家作品:李文光、李晓静、刘玉洁、罗月明、钱佳华、任日、陶轶、夏青勇和朱佩鸿。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们都选取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工作方法,既不把作品看作是自我精神的极端投射,也不将其视为纯粹的物质客体;在强化材料物性自然呈现的同时,弱化了人的主体意识,使人与物之间形成一种均势。从而,材料从绘画创作的客体,转化为创作过程的主体参与者,人的情绪与材料之自然质性在作品创作中本然契合,还原出物之自在灵性。

李文光,1985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自2011年起,李文光由布面油画转向纸本创作,以宣纸与中性水笔为创作媒介,在创作过程中导入一种数学性的「抽象公式」,在网格化的框架中缓慢的、重复性的匀速排线。艺术家将某个事件、某种个人心绪或某一时期的日常记忆都投射到画面中。

李晓静,1981年出生于中国山东,200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李晓静的作品将非具象的和可辨识的形式结合起来,艺术家以作品中飘忽的线条、明显的擦拭和滴下的颜料,在认知的边缘营造了一种颇具氛围的意象,静谧且巧妙寓意,超越了画面本身所描绘的内容。

刘玉洁,1984年出生于重庆。200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刘玉洁的艺术创作着力于探索装置艺术与平面绘画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其作品在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下,融入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功底,画面在色调上呈现出沉稳的灰度,传递出十分微妙的视觉体验。

罗月明,1987年出生于山东。202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三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罗月明的艺术创作中囊括宇宙万千,画作中的天、水、树、虫等,都与他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画面始于对世间万物的捕捉,最终呈现的「模糊的象」却是平静而理性。

钱佳华,198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钱佳华的绘画强调画面的扁平透视,作品中的色彩、线条与块面互为支撑,呈现出建筑般的精准度与节奏感。艺术家以画布的物理边沿作为界线,通过持续地覆盖、切割与牵引,画面中的色块与线条在偶然性中完成一次次地跃迁,层层叠加,逐渐形成一个充满叙事趣味的虚构空间。

任日,1984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2014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202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理学硕士学位。任日所创作的雕塑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和谐、解构、重塑和干预,在此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无法预期的、变化的和令人惊奇的结果。

陶轶,1978年生于上海,2005年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音乐对他的影响内化在其画面的色彩和构图上,而在作品中建立某种自在的秩序感是其艺术创作贯穿始终的线索。陶轶的艺术创作有意在限定的规范中思辨自由与触碰未知,画面上即兴的绘画感和遗存的痕迹,形成时间肌理。

夏青勇,1988年出生于湖南,2011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夏青勇以自己的美术史知识和观念驾驭去进行创作,从宣纸的纸性特质上入手,把宣纸揉褶起来,自然成形,然后借助宣纸与水本身的质性消融笔迹,层层晕染下,人的意念亦融入作品之中,再展开宣纸,折痕的地方便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痕迹,或有或无,自然成趣。

朱佩鸿,198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朱佩鸿专注于创作过程中闪现在画面中的点、线和色块,及其相互间因聚散与消解而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最终达成一种内在的秩序,彼此间有机地互相连接,构建起艺术家头脑中所感知到的意识网络空间。

*以上内容由所属艺客发布或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不承担相应版权归属责任,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申诉或删除

{{flexible[0].text}}
作品图
暂无作品

{{item.img_title}}

{{flexible[1].text}}
{{eventsData.good_count}}
{{event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现场图
  • {{item.publisher_name}} 发布了 {{item.images.length}}张图
    {{item.update_time}}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上传图片
    取消
    确认发布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个活动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