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2}}
- {{eventsData.expenses}}
- {{eventsData.limit_numbers}}
- {{eventsData.opening_ceremony_time}}
- {{eventsData.start_time}} ~ {{eventsData.end_time}}
- {{eventsData.city}}
- {{eventsData.address}}{{eventsData.address_remark}}
“路西法”最早来自罗马神话,指晨星之神“Lucife”。后经拉丁语的转译,变成了“Lucifer”。“Lucifer”由lux(光,所有格lucis)和ferre(带来)组成,意谓“光之使者”,即天使中最美丽的一位。然而,在后世的误传中,“路西法”常指被逐出天堂前的魔鬼撒旦,久而久之,它甚至成了撒旦的代称之一。如在但丁的《神曲》中,路西法就被塑造为反抗上帝而被逐出九重天堕落到地狱的撒旦。
SGA沪申画廊群展“路西法路”(2024年8月22日至9月22日),呈现五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刘超、陆平原、王硕、赵洋、郑皓中的创作,着力探讨的并非是如何画一张好画,也不是如何有效表达一个观念,而是绘画、画家/艺术家、乃至所有人的处境和使命/宿命。
SGA沪申画廊群展“路西法路”展览现场
路西法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到底是变成魔鬼的天使,还是变成天使的魔鬼,人们不得而知,甚或它原本就是变动不居——此时是天使,彼时是魔鬼。而在诸多的社会实验中,人们发现,魔鬼与天使的转化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常态,人们都在路西法路上,人人都是路西法。
在刘超的笔下,无论男女,无论正面还是背面,皆被抽离为简单的黑色或白色轮廓。他在近作中用不同的方式反复地描绘同一个(没有辨识度的)人物的同一种姿态,探索一个日常的身体动作所具有的无限潜能。反复地描绘或演练同一个动作或(无止境地)重复同一种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去人性化的实践。但刘超并不完全是重复,他更珍视的是重复中的差异,或者说作为身体-媒体于其中变化的可能性,尤其是其失调和扞格不入的一面,比如在平面的强制或压迫中扯出更多空间/时间的维度。
SGA沪申画廊群展“路西法路”展览现场
如果说刘超的描绘是试图从画面背景/基底中抽出(或揪出)人物(形状),那么王硕的描绘则更像是在从背景/基底中“放逐”或“摧毁”人物(形状)。王硕惯用横扫或半旋转式表现性笔触,赋予画面一种升腾的势能。这些独特的处理方式一方面模糊了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她的笔触和构图将画外的观众带入画中。王硕享受在画布上“撒野”的感觉——绽放色彩也绽放人性,但同时,就像画中的人物一样,亦常常陷入虚空之中。
SGA沪申画廊群展“路西法路”展览现场
与之相应,郑皓中的近作也同样致力于人物与背景之间关系的探索。一如既往,郑皓中始终保持着松弛或近乎“垮掉”的状态,对于这样一种“稀松平常”“漫不经心”的创作方式连他自己都难以区分到底是日常行为还是一种艺术表演,但无论如何,他都不忘狡黠地偷窥或斜视一眼人性的亮处和暗处。
SGA沪申画廊群展“路西法路”展览现场
赵洋描绘更多的是他儿时的童话想象,原本是天真浪漫的场景,在他的笔下却更多是荒诞、滑稽、暴力、杀戮、腐烂和野蛮……灰粉色基调与儿时的童话想象同样显得格格不入,反而透着一丝忧郁、惆怅和不羁……或许,儿时的童话只是一个托词,那些充满异域情调的密林、山涧和旷野,既是想象的异托邦,也是残酷现实的寓言——这里“既有神话和真实的双重属性,也表现为与通常想象截然不同的生存真相”。
SGA沪申画廊群展“路西法路”展览现场
童话、游戏曾一度是陆平原创作的主题之一。他融汇了AI、剪纸、绘画等多个媒介,一方面将自己让渡出去,把图像的生成完全交付给AI,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细致的剪裁、描绘回归自我,将自己的感知、情感、温度附着其上。于是,这些形象既透着无邪的童趣,也充满了神鬼的恐惧。但陆平原关心的并不仅仅是这个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当技术(主体)与人的(观念)意志遭遇时,它所释放的前所未有的意志和潜能,包括二者相互的角力。在这里,真正的问题/难题在于,到底是技术让人类变成了魔鬼,还是人类令技术变成了魔鬼,或者说二者原本都是魔鬼-路西法?
SGA沪申画廊群展“路西法路”展览现场
*以上内容由所属艺客发布或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不承担相应版权归属责任,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申诉或删除
{{item.img_title}}
-
{{item.publisher_name}} 发布了 {{item.images.length}}张图{{item.update_tim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