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SU EXHIBITION
染春水 —— 五人陶艺联展
策展:顾青
参展陶艺家
蓝天、雷子、马君亮、汪豪、徐林峰
开幕
3月23日(周六)14:00
开幕活动
陶艺家对谈分享 & 《入泥》签售
展期
3月23日—4月08日
地址
璞素家居艺术空间
上海黄浦区进贤路169号二楼
- 展 览 前 言 -
文:顾青(策展人)
概述
春天,万象更新,这次群展是从《入泥》这本书里生发出的新枝芽。除了蓝天、汪豪两位书中介绍的陶作家,也请到了马君亮、雷子、徐林峰三位创作者。
青色颇为微妙,可说是寄托了东方人传统的审美情趣。青釉也是我国使用最早、生命力最持久的一个釉色。
本次展览关注的视角,是在青瓷这个庞大的创作体系里,撷取创作者们的灵光,来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对话与融合。同时也希望探索陶瓷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空间结合的可能性。
策展人的话
一诚可以抵万言
做陶瓷的人跟其它行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我有一个从直观感受里累积而来的个人体验,因为要日日跟泥土打交道,解决泥料、釉药、烧窑的各种问题,他们往往比较朴素实在,性情收敛,有些人甚至寡言。
我自身性格内向,这对从事多年的媒体工作来说是不加分的,万事无绝对,也可能是发自性格,我与陶艺工作者这部分群体的联结反而较为顺畅。
因为备展的缘故,上周我有三天在景德镇,两天在杭州。五天时间拜访了五位陶作者:
/ 景德镇 三宝村
以为自己不识雷子。他记性好,纠正说,几年前我曾去过他工作室。雷子在三宝村的制陶工坊曾是当地一家疗养院,傍山临水,山上溪水淙淙流淌,润泽着石壁上一簇簇野菖蒲。走上二楼,看到工作室的空间布局,脑海里反应过来,这地方真是到过的。
数年前的偶然交集,未曾让我和他之间距离拉近,这次的探访才知道他曾在当代陶艺领域深耕多年,2011年创作方向改变,走向生活器皿。自从迈向了工艺,他形容自己变老实了,老老实实几乎全年呆在景德镇,配釉、装窑、烧窑。而对工艺与美的捕捉,对器物尺度的把握,也在一天天工作中沉淀下来。
/ 景德镇 西安村
雷子驱车载我去陶工汪豪、呈呈夫妇处。那是我在《入泥》书中提及的他们新搬的地方,位于景德镇浮梁县西安村。路途漫漫,进村处适逢涨水,一座桥面全被淹没,他淡定地判断了一下水势,“不妨,我的车底盘高。”涉水而过。
呈呈着淡紫色毛衣、军绿色长裤出门迎我们,两种颜色在她身上竟是格外柔和好看。豪哥午睡初醒,我隔空嚷了半年,这回终于喝到了他的手冲咖啡。他依然寡言,只说还在实验阶段,当下的实验命题希望能透过青白瓷材料表达出器物的力度,“美不需要解释,大家能捕捉到,那就对了,最后要有个结果。”
究竟怎么样才能表达美,他拿出一块釉色试片辅助说明,工艺材料和手的制作都能表达出美,而好的材料工艺又会激发作品的表达形式,这之间互相关联成为整体,如何调整作品的比例、调整制作中的松紧度,这是在创新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 景德镇 湘湖镇
天色将晚,汪豪、呈呈驱车送我去徐林峰那里。老徐的工坊在湘湖,正在烧窑的他,灰头土脸、衣衫狼狈,让我彻底打消这次要给他拍肖像的念头。这位原春在品牌的陶瓷产品总监,扎实地在景德镇数年,落实批量产品生产,解决成型、烧窑等各种问题,身上车间主任或工厂厂长的气质日显。
他用茶具系列里的小茶杯跟我解释量化产品里的设计细节,一是为了更贴合使用,令人感受更亲切,二是生产过程中产品不易变形、品质更稳定。坐下刚聊几句,他又去看窑,人影消失不见。
/ 杭州 河上镇
蓝天的工作室在萧山区河上镇上,地铁坐到湘湖站,站在路口等他来接。烟尘滚滚,这四个字我在杭州的体会比在景德镇还要深刻。由此引发的题外话是,人潮滚滚,这四个字上周六我在杭州工联附近的体会比在上海南京路还要深刻。
蓝天的车后盖箱和后座堆满了装坯的整理箱,他回家也保持工作至深夜的习惯,拉坯、修坯,然后再装箱带去工作室烧制。因为忙于工作无暇接待,他和搭档臧少峰的工作室只针对少数熟人开放,空间真实到凌乱。少峰说,在技术上,蓝天已远远地将同时代的很多人甩在了后面。我想起那些跟蓝天电话讨论工作的夜晚,长久伴随在耳迹打磨器物的沙沙声。
/ 杭州 外桐坞村
马君亮带着大女儿小绿在外桐坞村村口等我。他的背后是一片茶山,绿无边际。村子产九曲红梅红茶,三月正是采茶时节。这种不常见面,但见面依然能产生足够的亲近感,是需要漫长时间培育累积的——虽然依旧叫他小马哥,他的确切身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因为要照顾孩子的关系,马君亮说在家工作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他一直努力在细化造型和釉色上进行研究,坦言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人拉开差距。
前几年他尝试过仿金银器造型的陶瓷,后来又尝试想在陶瓷里结合漆器的风格表现,新创作的瓶类系列作品是在国外博物馆看到玻璃器皿受到的启发。他在接坯时保留了坯体微妙的偏差,利用陶瓷高温烧结时的自然变形,来尝试表达类似玻璃器物的熔融状态。
片段化地呈现与创作者们相关的场景、对话、记忆线索,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还原。
时间消耗人,也能打磨人,选择如何与它相处的方式,成就各人不同的面貌。我们的工艺传统美好,这种美好的力量过于强大,进入其中常会令人迷失。如何取法其中,而活用于当下,陶瓷领域的造物者们在尺度、力量、细节、优化生产、借鉴其它工艺等方面正在做出积极的尝试。
常说美的传递会由物抵心,无需语言。而通向美的路上,从创造至生产至传播,每个点仔细回味,都不轻松。由此,我说一诚可以抵万言,更多了一层劝慰和消解的意味。
一诚可以抵万言,成功不必在我。
- 参展陶艺家 -
蓝天
2007年 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
2010年 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日用陶瓷制作。现个人主要制作宋代风格划花器皿
2017年4月 在上海碗艺廊举办《之间》个展
雷子
制瓷手艺人、设计师
致力于陶瓷日用器物的设计与制作,着眼于实用性与美学的平衡,发掘的同时兼顾创新;
秉着“一生做好一件事情”的信念,对于传统制瓷的工艺核心,各种手作工序与繁复技艺的研究,不曾间断,并持续精进。
马君亮
2008年 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毕业
2008﹣2009年 上海乐天陶社
2009﹣2014年 杭州兰亭工坊
2014年 建立君亮陶瓷工作室
部分参展经历
2012年 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13年 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开馆展
2017年 杭州禾下陶社“过隙影”五人联展
2018年 上海碗店“素色可餐”碗展
汪豪
2006年 从中国美院陶艺系毕业后任上海乐天陶社工作室助理
2007年 担任景德镇乐天陶社工作室助理
2010年 赴日本益子参考后建立个人工作室
部分参展经历
2010年 “Light Square”画廊团体展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艺术学院
2014年 “汪豪器皿展” 南京和光陶社
2015年 “手心的温度”团体展 成都往常展厅
徐林峰
自由艺术家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专业
2004年-2010年 景德镇乐天陶社 执行总监
2007年 赴日本溢子陶艺中心访问交流
2010年-2012年 春在中国 陶瓷部设计总监
部分参展经历
2010年 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12年 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13年 首届全国当代陶艺作品展
中国土耳其陶艺作品交流展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本周六开幕,邀您共赏瓷上春光
开幕活动预留部分席位
请添加璞素微信客服提前预约
↓
- -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