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戏曲之美不仅在于它的表演艺术 还在于十分讲究的行头 ![]() 小时候听不懂戏 却爱看台子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 看见龙袍就知道是皇帝 看见蟒袍就知道是大臣 看见囚衣就知道是犯人 可您知道吗 戏服的穿戴可是有严格的要求 穿错了,不但会受到同行的讥笑 在古代还会被官府治罪 故戏班历来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规矩 今天,除过头盔和鞋袜 跟您聊聊有关戏服的知识点 |
戏服的分类
戏曲服饰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衣箱制,即“大衣”、“二衣”、“三衣”。戏曲中角色所穿的文服称为“大衣”,例如蟒、官衣、帔、开氅、褶子等。

官衣▲

女帔▲
戏曲中角色穿的靠、箭衣、抱衣裤、打衣裤等武服统称为“二衣”;而角色所穿的内衣、胖袄、护领、彩裤、靴、鞋、袜等统称“三衣”。
一些大的剧社经济条件良好,衣箱就充实富裕,不但可以购买价钱昂贵的服装,比如蟒袍、靠、箭衣等,还可以自己设计、制作服装。

靠▲

箭衣 ▲
比如易俗社,不但有自己充实的衣箱,而且还有专门设计服装的人,冯杰三先生不但是易俗社著名的剧作家,还是服装、帽盔改良家,《游西湖》《赵氏孤儿》《金碗钗》等戏的服装都是由冯杰三、封至模、蔡鹤汀设计出图样,由指定的剧装厂制作。甘肃秦腔剧团新编历史剧《李秀成》全剧服装是由董尚义、刘守理设计的。
戏服的质料
戏剧服装起初叫“穿关”,俗称“行头”。

早期民间剧团经济能力有限,戏服的质料多是用布、绫、(绸)、缎,只有少数富裕的戏班才会用锦缎、云缎等贵重衣料。现代戏服的制作材料主要有丝绸、粗布、麻布、扑布、绒线、金银线、棉花等等。

制作工序与造价
戏服制作讲究颇多,每件都要经过设计、绘图、下料、刷样、绣花、浆裱、裁剪、缝纫和熨烫等10多道工序。

制作方法分为纯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手工制作价格昂贵,如梅兰芳的一套纯手工戏服需七万大洋,折合成人民币要三百五十万。现在纯手工制作的一件蟒靠需上万元,一些超过两万多元,即使是电脑绣的蟒,好一点的仍要几千多。

以前没有机器时,做一件戏服平均需要两三个月,一件手工的龙袍制作则需要一年多。
戏服的清洁
因为戏服上多有精美的刺绣图案,为了使服装挺括,还会在背面刮浆,所以戏服不能洗,一洗就废。每次演出结束后,都要用二锅头兑10%左右的花露水在衣服的内里进行喷洒,不仅挥发快,而且还可除味消毒,待阴干后再叠起来。

如果是浅色戏服,那么花露水的量更要少放点,以免花露水的颜色染在戏服上,白色的戏服存放时要用清洁白纸包好以免泛黄。戏服在保管时均需要反叠,将衣服内里朝外,叠成豆腐块状,保持面料干净,避免刺绣工艺受磨损。
戏服的保养
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要把戏服进行翻晒。由于不能在太阳底下曝晒,因此要找一开阔地,顶上有棚,这样避免太阳直接曝晒,但地面又可以接受太阳的辐射热量,有点像烘干的效果。晾晒时也是要内里朝外。晾晒过的衣服要放置在一个阴凉干燥处等其充分冷却后再进行叠放,封箱前用白酒喷洒,再加樟脑丸装箱。

来源:锡剧
责编:卫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