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五迎财神啦!电博君祝大家新年发发发! 今年的贺岁档非常热闹,《流浪地球》凭借优异的口碑已经开始反超其他竞争者,实现票房领跑,反而周星驰和成龙领衔的《新喜剧之王》和《神探蒲松龄》票房不尽如人意,电博君不禁想起,在三十年前,这两个名字曾经代表着“港式贺岁片”的黄金时代。 |
香港电影的档期与内地有所区别,贺岁档、复活节档、暑期档、圣诞档是香港电影的四大黄金档期,早在冯氏贺岁喜剧出现之前,香港就已经有了贺岁片一说,今天电博君就应景的和大家聊聊港式贺岁片。
上个世纪70年代,邵氏率先推出武侠片贺岁,1981年,由许冠文、许冠杰和许冠英三兄弟联袂主演的电影《摩登保镖》在春节期间上映,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票房大卖,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贺岁片”。随后许冠杰、张艾嘉和麦嘉主演的《最佳拍档》把同期的武侠功夫片打得落火流水,从此喜剧类型正式垄断贺岁档期,而《最佳拍档》的几部续集亦同样取得佳绩,确定了新春贺岁档期的概念。
《最佳拍档》剧照
《摩登保镖》塑造了三个性格鲜明的喜剧形象,三兄弟中身型最矮小的许冠英从小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志愿成为一名警察,却因身体原因只得去考保安公司并当了一名护卫员,大哥许冠文则是保安中的“老油条”,许冠杰扮演的下属对他积怨已久。
不久许冠杰和许冠英二人因捉贼有功而获得提拔,而“老油条”的主管一职却被剥夺并降职任用,为了退休金他只得忍下这口气,不料三人迅即卷入盗宝旋涡,情急之下,唯有听从“老油条”荒诞的保命理论才得以脱险。
《摩登保镖》剧照
熟悉港片的影迷,对许氏兄弟必不陌生。在香港经济腾飞的70年代,许冠杰的粤语俚歌开创了风行至今的粤语通俗歌曲潮流,而许氏兄弟电影公司创作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一系列鬼马喜剧不仅屡创票房神话,更成功令苟延残喘的粤语片重焕生机。最初的两部港产喜剧片《摩登保镖》和《最佳拍档》都延续了许氏的市民喜剧风格,贴近香港本土市井生活,在嬉笑怒骂中书写小人物的故事,因此大获成功。
80年代初,初代贺岁片只求热闹有趣,参演的多是许氏兄弟等擅长演绎喜剧的艺人,到了80年代中后期,出现一些由当红人气影星主演的专为贺岁而拍摄的影片。每到岁末,明星们都会不计报酬地拍几部热闹喜庆的影片献给观众,于是主打豪华卡司的贺岁喜剧成了主流。
1987到1989年,高志森执导的《富贵逼人》系列连续三年在贺岁档期成绩名列前茅,《富贵逼人》系列在刻画草根阶层生活苦况的同时,亦反映香港人梦想一夜发达的心态,生动有趣的情节加上好意头的片名,极受观众欢迎。
90年代的贺岁片,则是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片和成龙动作片的天下。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家有喜事》、《整蛊专家》、《破坏之王》等都在新春期间为观众带来欢笑,成功建立“笑匠”的地位。至于成龙则推出不少紧张刺激的动作片,比如《A计划》、《红番区》和《我是谁》。
《家有喜事》剧照
《家有喜事》由黄百鸣、周星驰、张国荣、张曼玉、吴君如及毛舜筠领衔主演,总票房超过4800万港币,刷新了当时香港票房纪录。黄百鸣、张国荣、周星驰出演三兄弟,大哥事业有成却婚内出轨,二哥总是被诟病缺乏男子气概,三弟则是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一场闹剧在三人和他们的伴侣之间展开。片中的无厘头笑料“无定向丧心病狂间歇性全身机能失调症”,“巴黎铁塔反转再反转”都已成经典。
1995年1月,由唐季礼执导、成龙主演的影片《红番区》在中国内地上映,获得3500多万元的票房成绩,几乎是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的3倍。由于上映时间正好在春节前后,因此《红番区》从真正意义上开创了中国内地的电影贺岁档。
《红番区》剧照
《红番区》也是成龙第一部制作费过亿元的电影,从《红番区》以后,成龙的每部影片投资都超过亿元。《红番区》以美国纽约为背景,以华人为主角,围绕着一间命途多舛的中国超市展开,故事简单直接,节奏爽快明朗,十分具有娱乐性。《红番区》亦是成龙打入好莱坞的里程碑之作,该片在美国获得了3234万美元的票房。
这段时期,香港贺岁片的制作成本上升,演员阵容也更加强劲。当时的香港贺岁片要直面同期上映的好莱坞猛片,竞争相当激烈,不过,当时的港产片在两岸三地皆吃香,卖埠成绩理想,就算有多部贺岁片同期上映,也能赚到盘满钵满。
港式贺岁片的“秘密”再简单不过,黄百鸣曾经这样说:
“专为春节而做的戏呢,我一直有几个原则,一定要是从3岁到80岁都可以看的,一定要有新年的欢乐气氛,一定是大团圆的结局,还有银幕上的演员最后一定要向观众拜年的。”
80到90年代无疑是香港的贺岁档最热闹的黄金时代,是各大电影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演员也是通过上贺岁片来证明自己的大牌。如果明星不够一定的身价,也上不了贺岁档。比如亮相最多的曾有周润发、周星驰、成龙等,这也是香港贺岁片的一大特色。
随着成龙转战好莱坞和周星驰大幅减产,香港贺岁片在新世纪涌现出更加多元的类型。由于《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的成功,都市爱情喜剧大举进攻贺岁市场。由郑秀文领衔的《嫁个有钱人》《百年好合》及《魔幻厨房》分别在2002至2004的春节面世,主打中产阶级市场。非典过后推出的《鬼马狂想曲》《喜马拉雅星》《最爱女人购物狂》则在利用狂想及搞笑元素,令香港人走出阴霾。
《嫁个有钱人》剧照
此后虽仍有贺岁片产出,但港产片逐渐在华语电影中走向边缘,票房不济除了归咎于竞争激烈外,贺岁片本身质量低下亦是原因之一,其中2008年港产片避战贺年档期,更让业界担心这个传统会从此消失。
走过低潮时期,香港贺岁片在2009年否极泰来。曾是贺岁片长胜军的黄百鸣“旧瓶换新酒”,推出《家有喜事2009》,取得2000多万票房,加上刘德华及舒淇的《游龙戏凤》,成绩不俗,这一年贺岁片华丽归来。不过,这两部电影都是香港与大陆合拍片,与以前的贺岁片相比,明显渗入较多的内地元素,其中以前者更明显,主角选择了姚晨和沈丽君两位内地女演员,影片后半段亦全在内地取景,被批缺乏港味。
《游龙戏凤》剧照
重新投资电影的邵氏在2010年推出的《72家租客》,讲述的又是香港市井文化,让观众很有共鸣,因此票房取得3000多万的佳绩,这是香港贺岁片近十年成绩最好的一部。香港贺岁片的票房冠军多为讲述香港市井文化的电影,也反映出本地观众对于远离实际的内地合拍片态度相对冷淡。
香港贺岁片已经由原来的“豪门夜宴”逐渐演变成各家电影公司的小制作,观众再难在贺岁片中见到大牌港味明星们一字排开拱手祝愿“恭贺新禧”的热闹场面。尽管遗憾,但佳节团聚的温情与欢笑,在那些年我们爱过的“港产贺岁片”里其实从未褪色。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电影博物馆艺术会员办理详情。
影片观摩信息,请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
官方网站:http://www.shfilmmuseum.com/
微信订阅号:shfilmmuseum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sfm/
新浪微博:@上海电影博物馆
参观资讯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
交通线路:轨道交通一号线、四号线(上海体育馆站),公交线路43、770、946、957、徐闵线
咨询热线:021-64268666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