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藝術門将荣幸呈现群展《未来脚本》,展览以笔记、素描、手稿、电影脚本、讲稿等媒介为切入和出发点,展示艺术创作中此类工作方式在感受、思考、判断和认识上的即时和直接,同时其不可捉摸、不可预测和计算的特征呼应着一种来自心灵与头脑深处、尚未显露但又呼之欲出的生长动力,与这一视角直接呼应的手稿部分包括吴超自2013年至今的项目笔记及生命力研究共同体绘本,牟雪的日常手稿与日记系列《虚无》,史怡然对物体、记忆与意象进行重新编写的《失物招领》系列水彩。黄渊青的纸本作品与张健君的行为记录影像《过程的瞬间:千字文》则致力于探索个人和集体的感性书写方式。
吴超,《工作笔记、潜意识绘画》,2017.4–2018.12,每页:30 x42 cm;11 7/8x 16 1/2 in.,共22页
从身体经历出发,面向未来的脚本编写常常由具体的风景、记忆、文字、经历与反思等契机所触发却不止步于此,而是依循着创造性、独特性线索的指引和投射,或者如朱小禾在《单义艺术讲稿——艺术是一种动力学》中所提到的,依循一种无形的原始生命力量、如广袤森林般的极多动力,以书写一段既是想象的又是未来的当下现场。展览亦将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单义艺术关于动力、精神与感觉的数篇讲稿,年轻艺术家任旻洁则以图画、装置的线条演绎以及令人深省的文本故事回应这一晦涩的课题。
汤南南,《刺船》,2013,影像,4’50’’
汤南南的作品通过动态影像常常呈现出时间流逝被抵消的沉静,通过反常的无常来弥合回不到的过去、看不到的未来之间的断裂感,在《刺船》中,船只行进的孤独、决绝与宿命则通过沉思般的氛围而得到平衡和缓解,时间的拉扯也因此沉淀为平和而坚定的力量。巫俊峰的电影作品《离别》和实验影像《火车站那幕》各自呈现了离别之情的真挚、微妙,以及对人类情感抽丝剥茧式的分解和审视。罗苇的绘画系列《正在进行的脚本》则从多重感知的角度探讨人的界限。
巫俊锋,《离别》,2015,短片,12’59”
关于藝術門
藝術門由林明珠女士创立。作为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藝術門已拥有超过二十年推广亚洲与西方当代艺术和设计的经验,并拥有多家境外画廊。如今藝術門已成为业界内最领先和最有成就的当代艺术画廊之一。
藝術門致力于推广能够重新审视各个区域当代艺术哲学与理念的艺术家,并在中国及亚洲艺术走向国际化的舞台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藝術門与著名策展人合作举办展览,透过香港、上海以及新加坡的艺术空间,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呈现艺术家个展、特别项目、装置展、以及艺术家群展等高水准的展览项目。基于中国文人艺术的理念——艺术无等级之分,藝術門致力于打破不同艺术門类的界限,以独特的画廊模式鼓励跨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
为进一步巩固画廊的承诺,藝術門很高兴宣布于香港全新艺术地标H Queen’s的画廊空间于2018年3月开幕。藝術門位于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五个空间分别代理着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其中有朱金石和苏笑柏,他们将中国特有的情怀融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中,其作品亦在国际上广泛展出,被纳入世界众多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里。同时,藝術門亦在亚洲展出著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莱昂纳多·德鲁(Leonardo Drew)、卡洛斯·罗隆(Carlos Rolón/Dzine)和因卡·修尼巴尔MBE(Yinka Shonibare MBE),让更多的亚洲观众了解他们的作品。藝術門鼓励国际艺术家创作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合作创作令人深思的、切入文化的作品。
展览名称:未来脚本
艺术家:巫俊峰、罗苇、黄渊青、牟雪、任旻洁、史怡然、汤南南、吴超、张健君和朱小禾
展览日期|2019年1月16日至3月15日,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10时30分至晚上7时
地点|藝術門,中国上海江西中路181号1楼,200002
地铁| 二号线与十号线 南京东路站(出站后步行10分钟)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