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2018年12月31日
2018年的最后一天
新的一年马上到来
你又打算为自己立下多少的flag呢?
回望年初制定的读书计划
发现已然变成flag的书
已经占了一半还多
不过即使立下了众多并未实现的flag
我们在今年还是完成了
许多规划内与规划外的事情
收获了不少新书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惊喜
回望2018年,我们为大家倾力奉献了
很多精心打磨的主题书单
书单结合我们每月
新到的优质书籍精选发布
每周发布一期书单
截止目前已经共计发布24期
▼
中国日本艺术文化书籍推介
Welcome to choose
1. 宋徽宗
伊沛霞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引领宋朝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过,因为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2. 缥缃流彩
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
上海图书馆 编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上海图书馆2018年度大展“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的配套图录。
全书分“护帙篇”“书衣之美”“饰观篇”“书具之美“四章,分别介绍了绘画、书法、篆刻艺术在图书本身以及在书衣、书函、书盒、书箱等书具制作中的运用。以往的书脊装潢史侧重于形制演变、工艺运用等方面的研究,对清代以来的收藏家具体装潢图书的操作个案缺少系统的梳理。
本书偏重从藏家的藏品入手,具体考察其图书装潢的整个流程。这突破了以往仅仅把装潢视为工匠技艺的局限,探讨了装潢如何在收藏家的主导下形成风格,以及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在装潢中的运用等问题。上海图书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籍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装潢佳作,现择其精品予以展览,并汇编此书,以作共赏。
3. 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杨阳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4.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1-10
俞剑华 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是俞剑华先生多年来的手稿。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作者就着手进行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一直到逝世前,不断扩充和收集文献资料,并坚持增补和校订,集腋成裘,汇成大观。堪称为继清康熙年间官纂大型书画史论总汇《佩文斋书画谱》后又一部中国绘画理论巨帙。
辑录从先秦至清代,有关画理、画法、画诗、画品、画谱、画鉴等论述,包括历代画史画论专著、别集、笔记等浩瀚典籍乃至传世书画墨迹。最值得一提是,作者对于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体系的建构、辑录、筛选的原则以及在画论研究上的创见贯穿全书。编撰上考证时代,订其真伪,评其优劣,述其源流;内容上依时为序以类划分,严谨点读,详加校雠。
全书体现了作者在中国古代艺木理论、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艺术文献上的研究和缜密思考,具有开山之深意。
5.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陈海涛 陈琦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完整保存了自北凉到元代绵延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艺术,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本书旨在以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 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经典洞窟为例,引领普通观众去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的两位作者陈海涛和陈琦,分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已有十余年。在以历史叙述的方式铺陈了254窟开凿的时代背景之后,他们从细读254窟南北两壁的三铺美术史上的经典壁画入手,有序地循着窟内空间展开,结合建筑形制与壁画、彩塑内容,对石窟的营建和构思做了整体解读。借助美术工作者的视角和新颖的数字动画阐释影片,读者得以更深入地去欣赏和观看,发掘一座石窟的精神内涵,体验敦煌艺术的永恒魅力。
6. 石涛画罗汉全集
石涛 著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石涛是众所周知的大画家,其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其罗汉画也独树一帜,清逸俊秀,古雅不俗。
《石涛画罗汉全集》分两个部分——石涛百开罗汉册页和十六阿罗应真图卷呈现出石涛早期罗汉画枯笔渴墨、工笔写实的艺术特点,以及石涛在创作罗汉图时虔诚之心。本书通过现代制版、印刷手段,尽可能以高精度的画面效果再现石涛的罗汉画,不但是能较好地与石涛“对话”的观赏、临摹的实用性图书,也是研究石涛罗汉画弥足珍贵的资料。
7. 飞鸿万里
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礼(1983-2000)
《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1983-2000)》所收入的华人德致白谦慎109封信,主要集中于1987—2000年之间。总体上看,信札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二人在书法与学术上的交流,包括书法取径与创新的讨论,书法史料的解释与辨析,书法研究方法与角度的交流等;二是沧浪书社的成立与发展,包括新社员的吸收,资金的募集与赞助,主要艺术与学术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三是书法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展览、研讨会及其评选方式,社会资源的介入与书法的市场化,书法组织的权力角逐等,这些信息反映出一个时期较为完整的书法生态。
阅读这些信札,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华人德、白谦慎这两位当代书坛代表人物在艺术与学术上的切磋。理解作为当代重要的民间社团,沧浪书社十余年中大获成功的原因以及它后来的分化为何不可避免。二十世纪的后十五年,是书法发展迅猛的时期,透过华人德的观察与评论,我们也能认识到那一时期书坛发展的动力与制约,进步与弊病。在这个意义上,这批信札不仅是史料,其本身也是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文人书札的后一抹亮色。
8. 醉美册页 宋画——花鸟篇
(宋)马远 等 绘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醉美册页 宋画——花鸟篇》以宋代精品的四十幅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花鸟小品作品编辑成册,为求再现原作风貌,配以文字赏析和技法探究,制作精良出版,由此大家可以更清晰地领略到宋代大师绘画艺术的精妙。
画册中图片精美,局部作详细说明绘画技艺,形象准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填补了市面上有关宋代花鸟小品的高清绘画作品的分析鉴赏空白。
9. 古代风俗百图
王弘力 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品:读库
1992年,连环画大师王弘力先生为《古代风俗诗画》一书绘成插图一百幅,十年后,以旧画为基础,遴选增删重绘成一百幅彩色插图,各配以风俗竹枝词一首、风俗源流考述一段,并于2006年初结集出版,名为《古代风俗百图》。读库此次校正文字、旧书新做,以小册子的形式将其呈现给读者。
插图所绘节庆活动上溯先秦两汉,近至明清时期,生动古朴、细节丰富;考述文字则从诸如《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典籍中辑录简明记载,时或引用历代文人墨客的相关诗作,以说明某一习俗之源流与变迁。
内容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我国古代逢岁时节令则庆贺祈愿的具体习俗,从正月初一至除夕之夜,涉及节令风俗六十多项,有的至今仍有传承,有的则已散佚在典籍史料之中。二是三十多项具有时代特色的日常生活场面,包含衣食住行、婚嫁育儿、祭祀祖先、娱乐游戏等多个方面,共同讲述古人生活的生动细节。
对于拥有传统节日乡土记忆的读者而言,本书可能勾起一重怀念与珍视;对于好奇岁时节令典籍记载的读者,本书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系统的线索。
10. 千里江山
徽宗宫廷青绿山水与江山画
王中旭 著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本书是对《千里江山图》的系统研究,深入发掘《千里江山图》背后的故事,讲绕此作的作画者、创作手法、创作动机、图像意含及作品递藏,以满足广大读者一探此图究竟的需求。故宫博物院在2017年年末推出的“千里江山:青绿山水画特展”,引发了媒体热议与民众观展热潮。而央视“国家宝藏”栏目的播出,更使得《千里江山图》由深藏宫中的艺术史名作,演变成为全民广泛关注的文化热点。
11. 角落(熬路水彩旧画 )
熬路 著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熬路著的《角落(熬路水彩旧画)》分四个部分:路上角落,纸张角落,桌上角落,角落连环画。前三个部分开本略有不同,以锁线的方式连在一起;连环画专门呈现绘画步骤,以小人书的形式单独放出。最后用一张对开的原画海报将这四个部分包裹起来,成为整体。
第一部分“路上角落”,收集了四年来不同角落的实地水彩写生作品,每张作品都带有实景对比照,部分页面设置了二维码,扫描即可观看当时的绘画视频。第二部分“纸上角落”,以老旧角落为题材,选入41张完整的水彩角落作品,并配以小故事和小插画。扫描页面上的二维码,便可进入绘画步骤。这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桌上角落”,将四年前拍的一张角落实景通过水彩和微雕模型还原,并配上详细绘画过程与制作过程。第四部分“角落连环画”是本书的彩蛋,用小人书的形式将书中五张作品进行绘画步骤演示。以下为本书目录:1.路上角落、2.纸上角落、3.桌上角落。
12. 汉字的诱惑
陈楠 著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汉字的诱惑(修订版)》梳理作为信息传播与艺术审美双重身份的汉字文化,反思汉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进化文脉。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科技发展对汉字设计的影响,盘点研究汉字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论。比较汉字文化圈的共性与差异,探索研究型的汉字设计之路。
13. 葛饰北斋——超越巨浪
提摩西·克拉克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大英博物馆所举办的葛饰北斋展览的配套出版物,以创新的学术为基础,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葛饰北斋后期作品的主题组合与其生活的主要精神信仰和艺术追求有关。通过对艺术家主要的笔画、素描、木刻版画和插图书籍的分析,来读者理解他的个人信仰和艺术追求。
14. 零ZEЯRO:世界符号大全
松田行正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日本鬼才书籍设计师松田行正作品。符号,人类文明的开端。这是一本搜罗了各式记号、暗号、符号、文字,以121种概念呈现的图案集,*你想象力的极限。从零(ZERO)为起点钻入记号的世界,从摩斯密码、棒球记分记号、音乐符号、天气图符号,到共济会暗号、家纹、苏美文字、西夏文字等等,种种复杂怪异、有的已失去功能、更甚者已消失的文字和记号,聚集成一幅幅系谱式学的符号大观。
15. 历代茶器与茶事
廖宝秀 著
廖宝秀,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国立京都大学美学研究所共同研究学者。著有《典雅富丽——故宫藏瓷》《茶韵茗事——故宫茶话》《华丽彩瓷——乾隆洋彩》《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故宫藏瓷大系宣德之部上》《纹饰与釉色——明代青花瓷》《宋代喫茶法与茶器之研究》《明代宣德官窑精华特展图录》等。
精选200余件历代茶器、茶画,呈现一部中国茶事的历史。作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期间,遍阅故宫及各地博物馆有关茶事的文献、藏品,并使用器物、文献、书画互证的研究方法,如实还原唐宋至明清的饮茶风尚。本书是她一系列有关研究的集结,向普通读者介绍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作者的观点。书在台湾出版后,获得了颇高的赞誉,再版数次,其“如白描一般”的叙述手法,引领读者进入古代饮茶的情境之中,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人使用何种茶具、采取何种方法饮茶,至今读来仍令人兴味盎然。
西方艺术文化书籍推介
Welcome to choose
1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
凯瑟琳·卡利·贾利兹 著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每幅画背后都有故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中的画作也不例外,蕴藏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本书聚焦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500件馆藏画作,作者为许多经典作品带来鲜活的观点。1970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出版过类似的“绘画杰作”选集,包括欧美艺术家的100件画作,依国别的“画派”编排。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反映21世纪全球性的编排中,我们更能称颂其无与伦比的馆藏所蕴含的广度与深度。本书借由涵盖5000多年历史、横跨各种文化与大陆的绘画,捕捉令人叹为观止的形式与图像多样性。
本书规模庞大且细腻无比,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权威学者凯瑟琳·卡利·贾利兹(Kathryn Calley Galitz)笔下,馆藏的宏伟叙事浮现出多样的相关情节。她从各种角度描述每幅画的艺术与历史脉络、对其他艺术创作的影响及艺术家的重要性——这一切构成了作品的“杰作”地位。图像富丽鲜明,通常伴随着突显艺术家功力的细节描述。
本书的制作时间从博物馆成立的1870年算起,前后近150年。它向博物馆馆方的收藏眼光及捐赠者的慷慨致敬,两者形成了世界上较庞大、较广袤的收藏之一。每幅画的出处都说明了故事的核心部分:作品如何成为馆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捐赠给博物馆的藏品,证明了非比寻常的遗产捐赠如何形塑馆藏历史。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雅各布·罗杰斯(Jacob S. Rogers)、本杰明·奥尔特曼(Benjamin Altman)、朱尔斯·贝奇(Jules Bache)、哈夫迈耶夫妇(Henry and Louisine Havemeyer)、克拉克兄弟(Stephen and Sterling Clark)、罗伯特·莱曼(Robert Lehman)、道格拉斯·狄龙(Douglas Dillon)、赖茨曼夫妇(Jayne and Charles Wrightsman)以及安嫩伯格夫妇(Walter H.and Leonore Annenberg)等人既是名声响亮的收藏家,也是慷慨奉献的历史性表率。
17. 《热爱生活——大卫霍克尼作品集》
作者:大卫·霍克尼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为当今在世艺术家中受欢迎的一位,大卫·霍克尼的故事是一种激情:观看的激情,讲述的激情,想象的激情。除此之外,还应该加上生活的激情。霍克尼的艺术是对鲜活生命的颂扬。他的所有作品,在描绘亲朋好友和家人时,是温柔的;描绘慵懒惬意的泳池时光时,是顽皮的;描绘美国大峡谷的宏伟景象时,是令人惊叹的。他的所有作品都在表达这些事物存在于世的意义,欣赏它,感受它,爱上它。在这本美妙而生动的画册里,记录了画家近50年来的非凡创造力,清晰呈现了他对如何通过艺术传递这种感觉的不断探索。
《热爱生活——大卫·霍克尼作品集》是第一次明确的“回顾展”,展现了霍克尼富有创造力的油画、素描、水彩、版画和摄影作品的风格演变与多样性。书中的作品,包括许多新作以及从未发表过的作品,这些都是由大卫·霍克尼本人亲自挑选并整理,追溯了画家对观察与描绘方法的毕生实验与探索。全书含325幅插图。
18. 和孩子一起读的艺术史
迈克尔·伯德(Michael Bird)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一幅杰出的作品是怎样诞生的?
英国艺术史学家、教育家迈克尔·伯德以丰富的想象力将严谨的史实研究书写为优美生动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从公元前40000年到21世纪的艺术发展历程。插画家凯特·埃文斯用精美淡雅的水彩画带领我们重回每一个灵感绽放的历史瞬间。文字与绘画交相辉映,展现出富于想象力又触手可及的艺术场景,讲述让人手不释卷的艺术故事。
19. 为什么那是艺术
特里·巴雷特(Terry Barrett) 著 / 徐文涛 译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为什么那是艺术?为什么它会被放在艺术博物馆里?谁说这是艺术?为什么说这是一件佳作?对待艺术,到底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有益、最批判性的?打开《为什么那是艺术?》,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本书通俗全面,广泛适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作品,可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和理性论证的全新鉴赏能力。英文原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首版以来已风行欧美十余年,是美学、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课程的理想教科书,也是大众读者的当代艺术入门津梁。
20.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美】佐亚·科库尔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增订本》,重新评估了过去25年这个领域最关键的讨论。编者把第一版中最必要的文章和今天最引人注目的理论论述放到一起,其主要目的是编出一本意义持久的新版本,既改进第一版的内容,也改进它的结构。多数情况下,新增的文章是2005年出版第一版后写的。
本书第一版的中文版出版之后两次印刷,在中文读者中有了不小的阅读,甚至成为一些教学读物和指定参考书。英文增订版去掉了几篇第一版的文选,新增了10篇文章,新增的文章反映了近十年来世界上关于当代艺术的最近解读,尤其强调当代艺术里的政治性含义和意义,其论题又比第一版多了内容。编者意图通过这些新增文章来体现学界讨论当代艺术的递进,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时代性。
21
圣维克多山的远眺
(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罗·塞尚,一位被表象所掩盖的传奇人物,一位充满激情的革新者。226幅插图为你全情展现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画语人生。
保罗·塞尚是他那个时代伟大的画家之一,据他的朋友约阿希姆·加斯奎特所说,塞尚创作的艺术主要来源于“用深挖细究的推理抓住最敏锐的感受力”。尊重传统的同时也挑战传统,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等许多相对年轻的画家一直是以塞尚为榜样为现代艺术的出现做着准备。
塞尚新颖的手法始终在他的素描、水彩画中实践并呈现着。本书将通过这些作品来讲述塞尚作品风格的发展,探索他的艺术特征。塞尚在世时,他在速写本上创作了数百张素描;而在他19世纪90年代创作的许多水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幅水彩作品都是极具个性且独一无二的。这些水彩画的大部分主题是风景和静物,创作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采用了较难的创作手法,在任何时期都称得上是佳作。
22
设计的意义:保罗?兰德谈设计、形式与混沌
保罗·兰德 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设计的意义:保罗?兰德谈设计、形式与混沌》风趣而富有启发性,以平面设计的实践为关注点,阐述了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激情,抨击了对流行和时髦的盲目追求。书中谈到了:美学评判的价值观基础;直觉在好的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客户与设计师的合理关系;市场调研的位置;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电脑的方法和时机;如何选择字体;图书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作品终稿诞生的心路历程。
保罗?兰德以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他所赞赏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例,分享自己的观点。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六个设计作品——包括图解和最终定稿——这些都是兰德为他的主要客户们设计的logo。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最喜欢的书籍~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