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中贸圣佳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2018 / 11 / 22-23

 

拍卖  Auction

2018 / 11 / 24-25

 

地址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中贸圣佳精品拍卖会第23期

 

预展  Preview

2018 / 11 / 22-23

 

拍卖  Auction

2018 / 11 / 25

 

地址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古代铜器精览- 


明  映帷斋制天鸡法盏炉,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3077

明  映帷斋制天鸡法盏炉

L: 11.7cm, H: 12cm, Wt: 1760g

RMB: 1,500,000-1,800,000


参阅: 王世襄著,《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年,页19。

著录:《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历史博物馆。


此炉法盏式,体型小巧,压手沉重。器型敞口外撇,平唇,腹部自口至底渐收,底设三蹄足,端庄沉稳。炉壁两端铸天鸡首,天鸡鬃毛卷曲,俯首向下,如意形鼻,造型别致,饶有气势。底部中央铸陷地阳文“映帷斋製”私款。在宣德炉谱中,分有“雁翎法盏炉”、“悬珠法盏炉”以及“连珠法盏炉”等三种式样,都是仿自元朝枢府窑的款式。法盏是道家施法时所使用的法器,所以在宣德年间,此类炉用以御赐给各道教宫观。明吕震撰《宣德彝器图谱·卷十一》(廿卷谱)记载:“飞凤耳蟠虬大彝炉,坤宁宫慈寿殿东西两香阁,各一座……”皇太后以及各宫妃嫔均得到赏赐。古人多用香熏在室内熏香净化空气,或熏衣被而保持香气,以示高洁,由此可见这种飞凤(天鸡)装饰的香炉可作闺阁熏香之器。而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宣炉小志》载:“天鸡即火鸡也,能吞火,会意象形故以铸炉……”由此采用天鸡造型亦是取其神威以保平安之意。此件造型舒展优美,熟栗色皮壳,铜质精炼,亦可于书斋清供,可谓“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与友品茗论道,细香一缕,脱尽凡俗之气。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明崇祯 『崇祯庚辰年周望张制』铜蚰耳炉,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3078

明崇祯 『崇祯庚辰年周望张制』铜蚰耳炉

L:20.3cm, H: 6.9cm, Wt: 1815g

RMB: 1,500,000-1,800,000

 

炉作蚰耳簋式,口沿平侈,收颈鼓腹,圈足微外撇,有侈弦一周,双耳出颈曲折下收于腹部,浑厚有力,粗细富于变化,转角圆润,耳洞几近浑圆。炉身线条流畅柔美,分量沉重坠手,叩之金声玉振。器造型凝重典雅,铜质密实细腻,色正而莹洁,奇光内出,宝气温润,抚之绵滑。炉圈足内开框錾刻“崇祯庚辰年周望张製”三行九字篆书款,工丽整饬,秀朗俊健。此款在存世的宣德炉中极为稀见,且錾刻精到,笔触爽利。

 

在宣德炉的收藏中,款识尤为重要,是赏玩宣德炉的重要因素。目前所知有上百种款识,以少见的私家款更加珍贵,历来为收藏家们所珍视。且除“大明宣德年製”常规纪年款外,有明确纪年款的铜炉并不多见,像此件带有崇祯纪年的铜炉,无疑是研究明晚器铜炉艺术的重要作品。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清康熙 四方大鼎式炉连座,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3079

清康熙 四方大鼎式炉连座

H: 32.5cm, L: 19.5cm, W: 15.5cm, Wt:12700g

著录:《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历史博物馆,页266,图214。

RMB: 4,000,000-6,000,000

 

铜质四方形,鼎形巨硕,铜胎精铸,致密细润,色泽雅丽,精光内含。宽边平口,双立耳,束腰,鼓腹,四柱形足。底铸减地阳文“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底座规整,束腰彭牙,卷云足,四字篆书款“宣德年制”,与器身相映成辉。整器造型规整大方,稳重雅致,线条柔和而不失坚挺。方鼎器形仿古,稳重庄严,器形之至刚与纹饰之柔逸完美统一。器身精工细铸,通体无纹,既有皇家的威严,又有吉庆的寓意,可谓“淳朴率真,天然谢雕饰”之风格,手感细腻,堪为炉之佳器。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元士三也。”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商代前期多为圆腹尖足,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圆腹柱足鼎占多数,西周中期鼎仍多柱足,但垂腹较宽。西周晚期,鼎足呈马蹄形,多半球形腹。明末清初之际,摹古之风盛行,商鼎周尊造型器物开始出现在上层社会装饰中,并成为文房清供之佳物。宣德三年,宣宗敕谕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选用暹逻国所贡的风磨铜佐以锌、锡等贵重金属,参考《博古图》等古籍及内府藏器,铸成一批铜器。其铜料熔锻时达十二炼才准铸器,每斤铜液仅能炼出四两精铜,故这批铜器铸成后尤显铜质精美,亦成为后代明清宫廷追崇仿铸的对象。


此类铜器在明清档案文献中被称为“宣铜”,其用料及炼法皆仿宣德做法。观今故宫旧藏宣铜器中,属康雍乾三朝所作者尤为精细,可作清造“宣铜”的标准器。此鼎式炉即为康熙宣铜精品。其铸铜精良,皮色深栗,宝光内敛,且体型硕大,造型匀称,观其器型,应有参照《宣德彝器图谱》中之“仿古周丰鼎”,而又加入了康熙时期的审美风格,故整器甚具古朴庄严之感。此炉著录于《金玉青烟》,此书记录了读书楼主人杨炳祯先生的多年珍藏铜炉,1996 年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曾为他举办了“金玉青烟—明清铜炉特展”,其所庋藏历代铜炉之丰之精,无不令业内人士大开眼界,继之刊行的《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在学界和藏界更是影响深远,为明清铜炉研究和收藏的系统化与专业化奠定了基础。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清乾隆 御制螭龙纹局部鎏金带盖辅首尊,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3080

清乾隆 御制螭龙纹局部鎏金带盖辅首尊

款识:“乾隆年製”篆书款

D: 11.7cm, H: 18.3cm

RMB: 1,500,000-2,000,000

 

铜器之制作与使用,唯中华兴盛最早,其制造历时之长,文化内涵之深,延续之广,均举世无双。早在先秦时期,铜器便已大量应用。《礼记·礼器》记载:“三牲鱼腊,四海九州岛之美味,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故陈设稳重端庄之精铜重器,实在是在于表率天下,整肃人心,合众之力,承其德政之意。而至清代,铜器除了用作祭祀礼器,也常常应用于宫廷陈设之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故在继承前代之器型纹饰的同时,清宫铜器也表现出很多新的工艺特色。


本拍品即是融合先秦特色与清代工艺的一例典型。此尊取精铜为材,体量略小,但沈甸压手,用料颇厚。整器色泽古雅,表面以洒金工艺缀饰,华彩斑驳。双龙耳盖,间饰如意云纹。肩部为连珠、螭龙、回纹组成的纹饰带。器身两侧为兽首衔环耳。腹部是以回形纹组成的兽面纹装饰一周,其下饰如意云纹。器底镌刻“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尊所用的洒金工艺为明代苏州工匠新创的一种装饰工艺,清宫档案中亦称其为“渗金”。与传统的鎏金工艺相比,洒金的工序繁复得多,需要在铜器装饰金箔之前,先以特殊颜料均匀涂抹于不准备鎏金的部位,再整体鎏金,器物方能在铜之本色上,显出星星点点的洒金花纹。因其制作繁琐,洒金装饰在明代一般仅见于铜炉,至清代才广泛应用在尊、瓶等较大的器型之上,本品即十分具有清宫奢侈华丽的风格。而观整尊之纹饰,又颇有先秦青铜器之特色,尤其本器肩部的螭龙纹,十分常见于战国青铜器之上。加之此器铜质精良,比例得当,具有鲜明的乾隆朝工艺特色,可知其为乾隆仿古铜器中的佳作。


根据现存实物与《清档》文字记载,清宫铜器製造从康熙至光绪从未间断,然而顶峰期只有乾隆一朝。在乾隆帝本人的要求下,宫中的铜作和炉作所作多有仿古铜器,其用铜量之大,制造数量之多,为历史罕见。当时器型纹饰皆有商周青铜器原样作参照,但在式样上仍显出了一定的清宫风格。尤其在装饰工艺上,除了承自先秦的錾刻、镂空、嵌错等传统技法,更加入了烧古、洒金等新兴的工艺,故形成了乾隆仿古之独特风格。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一至公元前十世纪 史述簋,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3082

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一至公元前十世纪 史述簋

铭文“史述乍父乙宝簋飤”

H: 14cm, Wt: 2570g

RMB: 1,600,000-2,000,000

 

双耳圈足簋,高身圆碗状,大敞口,口沿外侈,器腹轻鼓微垂,向下斜收束,下承圈足,上窄下阔。兽首双耳,对称而立,低于口沿,兽首圆目大睁,铸造精细,线条深刻,立体感极强,耳身浑厚,表面铸云纹,象征羽毛,双耳下有方形垂珥,耳内环可见盲心。器颈中央的位置,铸有出戟,长尾凤鸟纹以出戟为中心左右对称展开,鸟首高昂,长冠曲喙,眼睛高突,长尾凤鸟,尾末内卷,尾巴夸张,占整个鸟身的三分之二,以细腻云雷纹为底。器底有网格状铸造痕迹。器腹内铸有铭文二行八字:史述乍父乙宝簋飤(音同“四”)。此簋为西周早期一位名“述”的史官为纪念自己的父亲而作的彝器,史为商代及西周时期重要官职、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姚昌复(Yau Chang Fu,1884-1963),字叔来,江苏苏州人。父菊歧字丙然,光绪进士入翰林御前陪读,后置山东济南府大学士,曾参与创立中国第一所英文学校。其受家庭熏陶,通晓中国古董,对青铜器、陶瓷、古代书画玉器情有独钟。南浔富商张宝善(张静江父)因同乡孙宝琦关系结识姚菊岐,两家结下姻缘。1902 年姚叔来随孙宝琦前往巴黎,同行有张静江,姚蕙,李石曾(李鸿藻之子),卢琴斋、吴启州等。1903 年张静江在巴黎创办通运公司,由姚叔来担任总经理,直到生命结束。在经营通运公司的同时,他和著名英国陶瓷古董商大维德(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美国收藏大家默尔夫人( Mrs. William HenryMoore,1859-1955),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Gustaf VI Adolfof Sweden,1882-1973),美国早期东方学者和权威人士,政商及国民党高层贵戚,江浙古董藏户藏家和名士多有联系。上世纪30 年代著有《中国书画研究(The Study of ChinesePaintings)》,牛津大学出版社,林语堂代写序,书中详录唐宋元真迹。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明 董其昌画禅室款桃形洗,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1953

明 董其昌画禅室款桃形洗

款识:“画禅室”款

铜胎笔洗,皮色栗黄,叩击有声。整器作连枝仙桃状,状甚生动,下出桃叶及小桃,作三足承托器身,颇有意趣。底铸“画禅室”款。

L: 17.4cm, H: 8.7cm, Wt: 1305g

RMB: 700,000-800,000


著录:

1.(美)伊士曼:《中国青铜器及瓷器展览》,《Parnassus》,第二卷,第8 期,1930 年12 月,页32-39 及53。

2. 陈梦家:《美帝国主义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1962 年);(日)松丸道雄改编辑:《殷周青铜器分类图录》,东京及古书院,1977 年,上册,页89A190,拓片R388。

3.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第388 号,台联国风出版社,1980。

4.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页256,第4422 号。

5.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83 年,第4852 号。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4-1994 年,第四卷,页256,第5972号。

7.刘雨等编:《商周金文总著录表》,北京:中华书局,2008 年,页900,第6515 号。

8.吴镇峰:《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第9 卷,页251,第04495 号。

源流:

1.通运公司姚昌复,1930 年;

2.美国藏家Horace D.Chapin,1930 至约1936 年;

3.美国波士顿藏家奥斯古夫人,约1936 年以后。

展览: 

1.美国纽约通运公司,1930 年12月;

2.美国波士顿美术馆,1938 年;

3.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1941 年。

 

画禅室为董其昌一处斋号。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他成名后在家乡筑“戏鸿堂”、“画禅室”、“香光室”等,置身其中,著书立说,探古今书画艺术。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等作品。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清 永世之寶款鎏金蚰耳爐連座,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1956

清 永世之寶款鎏金蚰耳爐連座

款识:“永世之宝”篆书款

D: 26.5cm, H: 19.5cm(连座), Wt: 12035g

RMB: 無底價

 

此炉取精铜为材,连原配座,铜质上乘精炼,皮壳温和柔润,抚之如绵,叩之音清,表面鎏金更显精光内出。炉体硕大,作敞口圆腹,承外撇圈足,两侧置一对蚰耳,线条粗壮雄浑,突显炉身之端庄。此炉底部款识较为罕见,铸刻阳文“永世之宝”四字双行篆书款,旁饰双龙腾云环抱,须鬓飞扬,行于云海之间,气势十足。原配底座,为蚰龙耳炉标准圆盘式座,盘面下凹以承炉,束颈弦纹为饰,简洁大方,下承三卷云式足。


观整器身形流畅,舒展柔美,造型丰满圆浑而不失沉稳。以此炉之体量,仍通体施鎏金装饰,用料甚为奢侈,极富皇家气息,诚为置于庙堂的素风妙器。蚰龙耳炉,也称蚰蜒耳炉,因双耳如蚰龙而得名。造型承袭自商周青铜器簋,《宣德彝器图谱》赞其形为“诸炉之冠”,据传明代宣德帝十分青睐蚰耳炉,将其置于书房,朝夕相伴,故此一器形甚受后世喜爱。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清早期 铜仿犀角山水人物觥,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1958

清早期 铜仿犀角山水人物觥

H: 15.8cm, Wt: 1885g

RMB: 300,000-400,000

 

觥铜质,仿犀角杯式,色泽深邃,古色古香。匠人以刀代笔,采用浮雕、镂雕等技法,自底部至口雕出虬幹茂枝,其枝叶一直伸到杯口之内。外壁上雕刻童子叩门、河畔人家、骑行访友等人物故事题材。匠人通过细腻流畅的刀法将此杯雕刻得端庄浑朴,韵致浓厚,在极具画面感的构图之中,尽显其精湛技艺和独到匠心。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明 铜错金仿古牺尊,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1963

明 铜错金仿古牺尊

L: 20cm, H: 15.8cm, Wt: 1635g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RMB: 700,000-900,000

 

牺尊铜质,通体黑漆古,表面错金。器作牛犊形,昂首立耳,短尾蹄足,造型生动形象。牛犊背上带有钮盖,盖钮活环处亦作小兽形状,甚为精致。整器通体饰错金卷云纹,颈部饰一周项圈,其纹饰古朴简约,衬于黑色器身之上,尤显雅致。


明代铜器多见仿古之作,此式牺尊造型写实,纹饰古雅,颇见东周青铜礼器之风格,应为模仿战国牺尊所作。相似器型可见于南京博物院的一件战国镶嵌云纹牺尊,著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上海辞书出版社,页238,图0854。其造型纹饰均与本器相类。《西清古鉴》中载录清宫收藏几件周牺尊图像,也可参照。本器之著录可见于《某文物总店藏品集》,香港公元出版社,图269。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明 铜错金银天鸡尊,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1964

明 铜错金银天鸡尊

L: 23.2cm, H: 19.4cm, Wt:1060g

来源:山中商会旧藏。

RMB: 140,000-160,000

 

仿古为复古,复古为复兴。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中华民族都希望借先贤之智慧,凝聚民族之力量,从衰落走向兴盛。本品为错金银天鸡尊,铜质,局部有绿色锈斑,是明仿三代青铜之重器,天鸡翘首直立,振翅欲飞,长尾内卷挺立,周身错金银饰几何纹翎羽图案,古朴盎然,栩栩如生。天鸡是瑞兽,同时天鸡作为吉祥物,其作用之一就是避邪,它同时也是英雄勇武的象征。传说天鸡为神鸡,居于东南桃都山,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铜饕餮纹出戟鼎,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Lot 1966

铜饕餮纹出戟鼎

H: 25.4cm, Wt: 4630g

RMB: 3,200,000-4,000,000


来源:尾洲佐野弥高亭旧藏。

出版:《尾洲佐野弥高亭所藏品入札目录》,昭和四年(1929年),图189。

展览:京都美术俱乐部。


青铜鼎在属早商的二里岗文化时期已较为多见,主要用作烹肉食器,亦可作盛肉食器。《说文解字》云:“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随着功能的不断拓展延伸,鼎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王公贵族的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中,成为“明尊卑,别上下”,或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公羊·桓公二年传》中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显示出青铜鼎在当时的独特地位。


此鼎作厚唇深腹,承三柱足,腹部出六道扉棱。其纹饰极富立体感,可分三层,其兽纹眼部及扉棱突出为最上层,兽身主纹饰为第二层,细密雷地纹为底层。三层花纹饰布局为典型的商代晚期青铜装饰特点,加之本器纹饰清晰,线条流畅,显示出极高的冶铸技艺,甚为珍贵。相似器型可见上海博物馆藏一件商晚期鼎,其造型纹饰皆与本品相类,可兹参照。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页8,图26。

 


- The End -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中贸圣佳2018秋拍 |「彝癖」— 一览堂前案上的吉金妙色,彝癖,一览堂,吉金妙色,铜器,纹饰,铜炉,铜质,天鸡,工艺,明清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圣曦中心三层

电话:8610—64156669

官网:www.sungari1995.com

邮箱:SH@sungari1995.com

          QW@sungari1995.com


微信号:sungariauction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