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问,在全球范围内
有哪一件作品的视觉形象
堪与葛饰北斋所创作的
彩色木刻版画“海浪中的船只”形象相比,
令人印象深刻到能被一眼认出?
在英语世界中,它被称作《巨浪》。这幅在展览及相关出版物中频频出现的《巨浪》,创作于北斋一生最后的岁月中。
不过即便如此,《巨浪》也仅仅只是北斋漫漫七十年职业生涯中所完成的三千幅彩色版画中的一件。
此外,他还为超过二百本书籍绘制过插图,其中的许多又单独被编制成册。数以百计的图画和近千幅绘画作品也流存至今。
这些被北斋称作随心所欲,慢然而画的作品似乎有种让人嘴角上扬的魔力。世间万物在他笔下栩栩如生,又多了几分幽默感,带着浓浓的善意。
“风格”这个词似乎便是为他量身定制。这位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一百位名人"唯一的一位日本人,终其一生为世人留下了璀璨不朽的传奇故事。
葛饰北斋
/
春朗时期:求索之年,才华初显
(1760-1793)
《神童金太郎与熊和老鹰》,锦绘,约1788年
德国国家博物馆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东亚艺术博物馆
葛饰北斋于1760年10月31日出生于首府江户城墨田河东岸的本所地区。年轻时代,葛饰北斋第一次更换了自己的名字,从时太郎变成了铁藏。少年时代的他在一家租书铺做信使。这段经历让葛饰北斋有机会接触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极大程度的丰富了他的知识与文化底蕴。
之后不久,刚满14岁的葛饰北斋开始在一家版画画室做学徒。这份年轻时候的雕刻经历,不仅为他后来的版画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他向画师的生涯又迈进了一步。
就这样,年少的葛饰北斋拉开了其求索艺术的帷幕。
《演员四代目市川海老藏扮演僧人》、《演员坂田半五郎扮演镇西八郎为朝》
东京博物馆,1791年,锦绘
1778年对于葛饰北斋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他成为了胜川派的创始人胜川春章的学生。一年以后,他开始在最初创作的几幅作品上署名春朗,成为胜川派的成员之一(老师只会让最优秀的学生使用类似的称谓)。在这段持续至1793年的被称为“春朗的时代”里,很明显胜川春章的艺术影响力深深渗入葛饰北斋的画作中。
这段时期,葛饰北斋的歌舞伎艺人肖像画明显呈现着胜川派的风格,包括刚性的姿势、关键时刻歌舞伎演员夸张的面部神情、非刻意排满自然元素的布景。他的画还受到了鸟居清长的影响......
初出茅庐的葛饰北斋对于不同风格与新鲜事物的态度十分开放,这使年轻的他在百花齐放的18世纪90年代初,得以融合各种迥异的风格,为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达到艺术生涯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
宗理时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794-1797)
《江岛春望》选自《柳之丝》,1797年,锦绘,英国国家博物馆
尽管在胜川春章的画室工作能赋予他光辉的艺术前程,葛饰北斋仍然选择了放弃。在大约15岁时,他创立了春朗派,从1779-1794年之间,创作了230幅彩绘版画和三幅水墨画,并为35本小册子绘制插图,大部分画作由他自己创作完成。
他还完成了一定数量的绘历和摺物,这些订单都来自约1790年开始建立狂歌诗圈的文人们,并且是通过出版商茑屋重三郎介绍的,两人从那时起开始了合作关系。终止了与胜川派的合作后,1794年末,葛饰北斋也弃用了春朗这个名字,选用宗理取而代之。
在这段“宗理时代”(1794-1797年),葛饰北斋工作繁重。他是与摺物和历绘制作关联最紧密的艺术家之一。葛饰北斋的画色彩柔和,搭配的诗句将文学典故和诗情画意相融合。诗画合一,使得这些作品都价值连城。
同一时期,葛饰北斋开始了风景画的创作,这类作品使得他在艺术成熟期内名声大震。1797年的版画《江岛春望》,源自系列版画《柳之丝》,展示了葛饰北斋日后作品中典型的元素:富士山、海浪、植物和人物。在这幅作品中,葛饰北斋模仿了擅长西方绘画风格的画师司马江汉的作品。司马江汉在长崎学习时掌握了欧洲油画绘画技巧。师从司马汉江后,葛饰北斋熟知了西方艺术的技法,当然和这位年迈的画家相比,葛饰北斋并没有放弃将纯粹的日本式的表达方式融入创作中。
与胜川派分离后,葛饰北斋认识到艺术工作室的经营之道,这些都为他深入钻研日本传统艺术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一时期他的部分作品色彩丰富优雅,用粗犷的笔触包围着这些色彩,并搭配精确清晰的书法字体,可见对尾形光琳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尾形光琳是宗达的精神继承人,也是琳派的先锋人物。葛饰北斋的部分作品中也采用了狩野派的风格,将传统的日本画风与中国经典艺术元素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
北斋时期:释放自我,锋芒毕露
(1798-1810)
《从行德盐滨望户海滩》,选自《西式风景图》,1805年
1797年末至1798年初,葛饰北斋在前俵屋宗理的画室工作接近尾声。葛饰北斋将名字“宗理”传授给了学生宗寺,并将画室也授予了这位沿用葛饰北斋名字的学生,其画室叫作“北室”,寓意承载与北极星相关联的妙见神的光辉。
“北斋时代”处于1798—1810年之间,这是葛饰北斋艺术生涯最光辉的时代,创作了无数佳作。
《押送船之图》选自《西式风景图》,锦绘,1805年
这一时期,葛饰北斋喜好将人物形象融入自然风光背景之中,而弃用之前盛行的中性背景。跨越了两个世纪以后,风景画已经越来越成功地变成了一个单独的主题,这类画作也能成功地带领观众更直观地体会景色的奥妙。有些作品开始使用透视法,这一原产于欧洲的顶尖的绘画技艺被广泛采用,如单一版画《江之岛和富士山》(约1800年)、《荷兰画境:江户八景》(约1802年)、《西式风景图》(1805年)。最后这个系列版画中有一幅名为《押送船之图》的画,画中涵盖了葛饰北斋所热衷使用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海浪,1830年他就出版了经典之作《神奈川冲浪里》。
《神奈川冲浪里》,1830年
19世纪初是葛饰北斋最重要的转型期。这些年里,他的风格与浮世绘的主流风格渐行渐远,逐渐与其剥离开来。
/
戴斗时期:绘首本时代
(1810-1819)
《血渐猛犸象》选自《北斋漫画》,约1849年,锦绘
1810-1815年的5年内,葛饰北斋将自己的名字传给了学生桥本喜三郎,成功从前一个阶段过渡至后一个阶段。1810年,葛饰北斋完成了首部手绘本《己痴群梦多字画尽》。1812-1814年间,创作了《略画早指南》,葛饰北斋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构造了复杂的图案。约1811年完成的新潮的百诗漫画《风流滑稽百句》中可以看出葛饰北斋对教学、幽默和讽刺的偏爱,这也成为他未来创作的标志。
《睁眼瞎》,选自《盲》,《北斋漫画》第八册,1818-1819年,锦绘
1810-1820年的10年间,葛饰北斋使用了笔名戴斗,戴斗是北斗的缩写,在天文学中它被用来命名大熊星座的明星。然而直至1815年,为了讨好那些想要凭借北斋这个名字谋利的出版商,葛饰北斋仍然会在一些作品上署名北斋。1812年,葛饰北斋收到资助人及学生牧墨倦的邀请,搬至名古屋居住了一段时间。在学生的建议下,葛饰北斋开始创作被日本国内和西方的艺术评论家们公认的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北斋漫画》,简称《漫画》。
《漫画》是一部雄心勃勃又丰富多样的作品,是葛饰北斋艺术造诣的巅峰之作。他孜孜不倦地查阅数以百计的书籍,包括人类、动物、大自然、建筑、科技、神学等。《漫画》造就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葛饰北斋的世界。他的眼光极度真实、犀利,尽管当时盛行讽刺型的喜剧,但他的作品仍不脱离现实。
戴斗时期常被认为是葛饰北斋出版、发表作品最多的时期。
/
为一时期:风景画系列
(1820-1825)
《凯风快晴》之二,选自《富岳三十六景》,约1830-1832年,锦绘
60周岁正好是阴阳八卦之说的一个轮回,对于日本人来说尤为重要。1819年末,年过花甲的葛饰北斋选择高调地重新开始,他抛弃了笔名“戴斗”,将其授予学生北泉,自己则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选择了笔名“为一”,借此明确表示自已寻求和追逐艺术上的新突破的决心。
在“为一时代”,一些系列版画非常有名,其中包括葛饰北斋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富岳三十六景》。《富岳三十六景》是这位艺术家最负盛名的作品,尤其是《神奈川冲浪里》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藏界垂涎的作品。画作展现了自然无穷的力量,人类无疑屈从于自然。它还强调了葛饰北斋的艺术之道,他可以通过冲击性的、雄伟壮阔的图形以及优雅但不落俗套的色彩,游刃有余地驾驭着大自然。
《山下白雨》,选自《富岳三十六景》,约1830-1832年,锦绘
葛饰北斋的能力并不仅仅在于创作幅卓尔不群的作品,他还能推动潮流,引发新的话题,就像这些风景画,过去也是日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说《神奈川冲浪里》是因为19世纪末在西方大获成功而如此备受欢迎,那么这组以富士山为主题的系列版画中的另外45幅作品则完全依赖葛饰北斋的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万字时期:画狂老人
(1834-1849)
天保13年(1842年)、82岁葛饰北斋自画像
1834年,葛饰北斋已经75岁高龄,他结束了“为一时代”,同时开始了艺术事业的新阶段,他试用了源于佛教的笔名“卍”,佛教信仰也一直伴随他度过了余生。
80-90岁之间是葛饰北斋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他完全投入到了画作的创作中。尽管已经意识到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葛饰北斋仍然希望在有生之年“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在离世前,葛饰北斋利用时间和精力创作了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画本彩色通》。这部作品总共三册,只有前两册出版于1848年,当时葛饰北斋已到8岁高龄,而最后一册则从未面世。这部作品中的文字比图片更多,因为画家决定将他的艺术创作秘诀公布出来,从颜色的准备到如何使用画笔等方方面面。
这本书是献给年轻人和初学者的,因为画家选择了一个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价的版本。那些解释文本的插图中,最著名的是葛饰北斋年轻时的自画像,同时在手指、脚趾和嘴巴中操控着五支画笔。
葛饰北斋将存活于世的每一刻都倾注在创作之中,没有什么能超越这样用心的作品了。带着一分偏执,葛饰北斋在最后出版的作品中写道“到了90高龄,我希望能够革新自己的绘画风格,彻底改变这种方式。”
/
葛饰北斋拥有独特的组织能力、简约但不平庸的品位以及丰富的情感和表达力,似乎他总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在他的作品中,风格随处可见,不断进步的创作风格与技法使其作品趋近诗意、宁静和精神升华的巅峰。
在最后的文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葛饰北斋更多惊艳的作品!
▼
/
书摘来源
作者: [意]弗朗西斯科·莫雷纳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日本的浮世绘艺术。浮世绘的诞生、发展和代表作标志着17世纪至19世纪整个日本艺术史。
浮世绘艺术简洁并优雅地描绘了日本的服饰和文化,尤其是江户地区,即过去的东京,当地的人民为了摆脱日常生活的痛苦,沉迷于世俗的享乐之中。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是浮世绘的主要代表人物,从19世纪晚期开始,他们的作品在西方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对欧洲的先驱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年庆期间购买本书专享五折钜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还可选购更多特惠好书!
活动时间: 2018.11.10-2018.12.10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活动详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