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将呈献中国年轻艺术家郝量的作品《猎人与地狱变》。郝量的作品常以沿着历史之流,捡拾起古人精粹而另辟变异古人之法,将其对生、死、神、形、实有、虚无甚至是艺术、科学等二元辩证问题的思考,深化为丰富的艺术语言,将传统艺术形式带入了摩登的新纪元。
拍品编号36
郝量 (中国,1983年生)
《猎人与地狱变》
重彩 绢本
230 x 147 cm.
2011 年作
估价:港元 1,800,000 - 2,600,000
将于11月24日于佳士得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乍看之下,郝量的画作的风格是非常传统的中国绘画。《猎人与地狱变》(拍品编号36)以工笔胶彩之法,在绢本上绘制的传统中国画。然而,随着观者渐进画面,画中细节开始变得明晰,作品当代性也跃然而出:大雪纷飞的寒林中,三个面带面纱的古装的人物相互对视,雪地上一个长着翅膀的骷髅正缓缓升起,左侧马匹上挂着一只野兔,而马的眼睛直视骷髅。当中三个人物各有不同:左侧的人物身带弓箭筒,手持薄纱面看最右侧的人物;中间人物造型最为诡异,面部为骷髅造型,似乎与右面的人物交谈;右面人物衣着华丽,手搭红袍,并持箭向下。寒林古树、骷髅鬼魅、欲言又止、轮回转世等等错综复杂的信息和情感迎面扑来,令观者恍惚于尘世与仙界。
在工作室中创作的郝量
1983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郝量是当今在国际艺术界最被关注的新生代中国艺术家之一,他的祖父是一位资深电影导演,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2009年,郝量于四川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获得硕士学位。近年来,郝量的作品展于诸多国际性展览:美国纽约高古轩画廊“肖像与奇观”个展(2018);第57 届的威尼斯双年展(2017);美国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溪山无尽—中国山水传统”( 馆藏,2017);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馆藏,2017);荷兰博尼范登美术馆“郝量:灵光”(馆藏,2016);北京尤伦斯美术馆“郝量:潇湘八景”个展(2016);法国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2016) 等等。
罗聘《鬼趣图》( 局部),1766年作
骷髅的题材是郝量作品中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生与死都是以幻想的寂灭来呈现的。最为出名的是南宋画家李嵩的《骷髅幻戏图》:穿戴着半透明衣冠的大骷髅,悬摆操弄着一个小骷髅木偶,来逗引孩童。又例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在《鬼趣图》中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而在郝量的《猎人与地狱变》中,中间那个身着长袍,面带纱巾的骷髅人物,似乎正在与身旁两个似乎人类的伙伴们互动着。这些作品都在探讨阴阳两界中那一剎那的虚幻与枯荣的交会,以死观生,以虚观实,以枯观荣,以寂观喧,以及荒诞主题和来生景况的神往。郝量对于怪奇图样充满兴趣,并丰富了想象空间;艺术家详加描绘了作品中央的骷髅人物、和他脚下长羽翅的骸骨,以此吸引观者直至目眩神驰。
李嵩《骷髅幻戏图》(局部),十三世纪,北京故宫博物馆
《猎人与地狱变》为中国水墨画中独特的虚实及透明质感,做了精彩的诠释;它让观者能一次目析不同层迭的质素,让欣赏角度悬于这种模棱两可中。当我们在细细端详作品时,会历经瞬间的震惊和惊奇:画中每个角色的骸骨居然在衣袍下若隐若现;而那一具以骷髅为头的人物,还有鬼魅般的双眼和面部神情。郝量首先为作品制作了一幅精细的素描,细绘了每个角色的骸骨细节;接着,他以多重的“胶”、“水”、“色”层层铺染,从而成就了这幅幽冥叙事。作品以透明的层层上色技巧为主,我们愈加细看,可欣赏到更多的记叙痕迹。
莱昂纳多·达·芬奇《圣母领报》(局部),1472-1475年作,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韩干《照夜白图》(局部),约 750年作,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由于郝量对历史十分神往,他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汇入不同时期的中西艺术的观点。除了历史上不同的骸骨和魔鬼角色诠释,《猎人与地狱变》的人物造型来源可多方引据:例如佛教中的圣者人物罗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罗汉经常是被置于窠石和树木等自然之中。三名人物外袍线条流畅优雅,呼应了唐代佛教人物画大师吴道子的“吴带当风”风格;从地上缓缓升起的那具骸骨,其羽翅有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天使,有如达·芬奇的《圣母领报》中的经典形象。就连藏身于三名角色的后面的那匹马,也可参看唐代画马名家韩干的处理风格,如他绘于八世纪的《照夜白图》中,马儿的宽阔眼型和立体喷张的鼻孔。
细节赏析
在《猎人与地狱变》中,郝量以虚实并存和亦幻亦真的概念,透过传统艺术媒介的表达方式,完成一场卓越而精妙的穿越时空探索之旅。透过这幅作品,郝量展现了传统中国画技巧在当代语境中仍切题而具有意义,同时也探索着生与死的主题。
《猎人与地狱变》局部细节:有翼的骸骨
在幽微的前景中,一具长了翅翼的骸骨似乎正从地上升起、或是缓缓降下;它的羽翼让人想起了奇才艺术大师莱奥纳多·达·芬奇所画的类似主题。这具骸骨占据了画面上最明亮的区域,自然而然成了作品的焦点。
《猎人与地狱变》局部细节:骏马
猎人的马藏身在左边人物其后。整个场景中似乎只有这批骏马意识到骸骨的存在。郝量诠释这批骏马的灵感手法,直接取自唐代艺术家画马名家韩干,包括了马儿的宽阔的眼型和炯炯眼神,弧形下巴和立体喷张的鼻孔。
《猎人与地狱变》局部细节:手势
综观所有的佛教经典画作,画中人物通常会摆出独特的手诀,一般称之为手印。中古世纪艺术也采用类似的技巧:笔直的指姿,代表画中人物在滔滔演说。画中三个人物的手,均是以细腻精微的手法绘成,连指节上的细发也丝丝入扣。
《猎人与地狱变》局部细节:带着面纱的骷髅
顶着骷颅头的人物,向来被视为死神标章,举世皆然;而这人物恰恰站在画面中央。这种安排可以有多种解释:他可能是一名顾问、一名判官、甚至是一名来自阴间的使者。画中三名人物所戴的面纱,同时也象征了他们的特殊能力, 得以自由穿梭人类世界和来生。
《猎人与地狱变》局部细节:枯枝
老树向来是中国画中最经典的主题,而郝量在前景和背景中加了枯树, 为画面平添深度, 同时也呼应了国画中的传统技巧。薄薄一层白雪覆盖在枯枝和画面之上,为这场相遇制造了戏剧性的冬日气韵。
相关文章

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日程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11月24日
晚上 6:00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11月25日
上午 10:00
亚洲当代艺术(日间拍卖)
11月25日
下午 1:00
亚洲二十世纪艺术(日间拍卖)
包括日本木刻版画私人珍藏
11月26日
晚上 7:00
不凡 — 宋代美学一千年(晚间拍卖)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湾仔博览道1号
查询
infoasia@christies.com
+852 2760 1766
版权所有 ? 2018佳士得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