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


陈   衔



肖海生是2018年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

我第一次见他的作品,是在毕业展上。之前并不认识他。让我谈论海生,就还是从这第一印象开始吧。


《伪小说》系列:文化的失真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他的作品摆在三楼展厅,规模很大,占了半面墙,八幅一组,外加六个立柜,一水儿的书架,写实感很强,布置得像间大书房。远看没觉得是油画,还以为是装置。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2018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近看发现,书架是用木头做的,书全是画的,超级写实,这一墙面铺排开,估计有几百上千本,够费功夫的。


油画系有古典写实专业,不论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展,每年都有玩超写实的作品,比如画个拳击手套,或者木头画架什么的,比照片还逼真细腻,技法很抓眼球令人赞叹,可除此之外,不会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这类作品我称之为有技法没想法。


对海生的这组作品,我的远观印象也是如此,不过是一排排的书。


欣赏写实作品,总是要贴近看看质感笔触的处理。


再靠近,有点吃惊—— 这么多书我怎么一本都没读过—— 别说没读过,那些书名根本没见过。我自认为是个读书人,遇到知识空白点了—— 好像不是点,是一面墙的无知。


贴近仔细瞧—— “《万人堂》,今夜排队出版社”;“《拥有猫骨的女人》,天天有喜出版社”;“《山上有尸骨》,梦群出版社”……什么鬼,中国有这样的出版社吗?瞎编的吧。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伪小说 No.8 局部


赶紧浏览墙上的八个书架,靠!书名、作者、出版社都是这调调,满墙都是瞎编的!


超级写实的技法,配超级胡扯的内容。好玩,有矛盾,有张力了。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伪小说 No.7  布面油画   197 × 103cm   2018


登时想起徐冰的《天书》,铺天盖地的方块字,却是生生自造的,没一个认识。徐冰玩一种疏离感,让你从文字的内容中摆脱出来,感受文字本身。


这会儿我也被疏离了。看着满墙的书—— 那可是文明的象征啊—— 却都是胡编乱造的。转换一下场景,如果此时我正在图书馆的排排书架中呢?那里和这里有什么区别?


这组作品够胆大、够狂妄的!


扭头看展柜里面,也是书,一个玻璃柜里两本,厚厚的像精装科普书,纪念碑似地立在那儿,《龙》、《虎》、《兔》、《羊》……一套12本,封面都是一个动物头配一个人身。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十二生肖系列


这种造型并不陌生,张冠李戴,已经成套路了。但在这里,封面好像是个暗示:书里面会怎样描述这些动物呢?是按老虎的样子介绍老虎,兔子的样子介绍兔子,还是以人为本,把动物转换成人的样子,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结果虎不认识虎,兔不认识兔?


这是否也属瞎编,很认真、很精致、很科学的瞎编?把这个世界编得只能围着人团团转?


书—— 文明—— 隐喻—— 戏谑。


我是哲学老师,知道哲学的一个分支—— 符号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文化、文明是人类建构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建构”和“虚构”、“瞎编”似乎有所不同,但要区分清楚却不容易。


这组作品是在用视觉的形式表达着文化的这种尴尬吗?


很多艺术家喜欢玩深沉,谈到创作构思时爱说—— 要引起观者的思考。也许是我智商低见识少,遇到深刻探索类的作品,我没有思考,只有茫然—— 它到底要干嘛?


海生的作品不深刻,都是生活中明白常见的形象,画面也没有电光火石人肉扭曲宇宙洪荒道法自然之类的效果,通俗易懂,没有逼你去作茫无头绪的思考、猜测,但稍加改动,就让你自动陷入联想,无法控制地进入联想状态—— 这才是好的作品。


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这是一组有想法的作品。有想法的作品很少见。

以上都是我的观感,没有和作者沟通。

见到海生后,他说我的理解和他想表达的基本一致。

不过,那12本动物头人身的书,是《十二生肖》系列,我前面说是动物科普书,理解有偏差。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十二生肖》系列:文字概念的失真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十二生肖系列


中国有12生肖,外国有12星座,都是把亿万众生分成12大类,只不过生肖按年算,12年一轮回,星座按月算,一年一轮回。


女学生信星座的多,只要说出几月几号生,立刻水瓶双子火相水相什么的一大堆性格分析就出来了,你的性格爱好瞬间被她看透。


等到准备生孩子时,就改信生肖了。为了生个时髦好听好运的生肖宝宝,算着日子怀孕,掐着钟点生产,预产要过期的话,直接剖腹揪出来。


人的性格真的只有12类吗?生个虎宝宝就一定虎虎生威不会长成病猫吗……不要这么较真嘛,只是造个说法图个吉利而已,要不然见面没话说多乏味。


“哪年出生的?”

“1986。”

“哇,属虎的!好啊!虎头还是虎尾啊?”

“3月。”

“虎头啊!威风霸气!老板型人才!”

……

 

你看,这样的对话,说的人伶牙俐齿,听的人如沐春风,虽然和事实没啥关系,但俩人相处得关系和谐内容丰富。这就叫大众文化。


生肖、星座是大众文化,有机蔬菜、保健食品、名牌大学、三好学生等等各种概念都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并不关心事实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只负责为大众提供一套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好坏善恶判断体系,简化大家的思考,丰富众人的情趣。一旦你接受了这样的文化,就会形成用各种现成概念往事物头上套的习惯,不去管事物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这是听完海生解释他的《十二生肖》系列创作动机后,我总结出来的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海生要表达的正是这种“把概念往事物头上套”的关系。


他选择的是中国人极为熟悉的生肖形象,但不是常见的唯美图案化的造型,而是写实的,把动物头安在人身上 —— 头是标志,是概念,我们总是通过头去认识对方;身体是实体,它一直在那里,但总是被忽略。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十二生肖系列



“人们总是通过概念、符号去认识事物的”,符号学的这个不容易说清楚的观点,被海生用12生肖的动物头人身的“书籍”造型,自然顺畅地表达出来,直观又令人回味。


看《十二生肖》系列,除了关注封面,别忽略了封底。我第一次看这个系列,就是因为没有认真看封底,才误以为这是一套“科普书”。海生的这批作品都和书有关,文字是书籍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看他的作品,遇到文字一定要认真玩味,不要跳过。


一般书的封底都是关于本书的内容简介或评价。海生也模仿这种形式,用童话式语言为每一种生肖编了一个性格故事,完全是妈妈哄小孩的意境,太大众文化了。比如《猴》,封底是这样编的:

 

猴妈妈年轻时候很漂亮,结婚也比较早,后来就怀孕了。猴妈妈很小心翼翼,经常去医院做怀孕检查。检查的时候,胎动特别多,医生说胎动这么多肯定是个调皮猴。小猴出生了,果不其然,每天就像有多动症一样,让猴妈头疼不已。不过好在小猴也聪明伶俐,虽然调皮捣蛋,但也没做什么坏事。


成年的小猴变得风度翩翩,高大帅气。模特公司发现了小猴,并且把他包装成国际名模。小猴帅气极了,惹得母猴们都芳心暗许。猴妈帮小猴挑了一个贤惠的母猴当儿媳妇。结婚以后小猴也变得成熟,儿媳妇很快怀孕了。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十二生肖·猴  布面油画  33.4 × 26.3 × 4.6cm   2018



为12生肖编12个故事,对于画画人来说,这可是个难为的工作。他一面编一面嗲声嗲气(或者说童声童气)地念给家人听,从中找感觉。这个系列12件作品花了他将近两年的时间。海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想法,都是他在生活中慢慢捕捉完善起来的。


书籍、编造、知识、文化、符号学,这些在《十二生肖》系列中出现的主题,也是《书橱》和《伪小说》系列的主题。看完他的作品,你会发现这是海生所有书籍类作品的主题。因此,这批作品的外观虽然很常见、通俗,但越看越有趣味,绝不怪诞或乏味。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藏书》系列:视觉概念的失真


除了玩文字主题,海生还有一组“画册”主题的“书”。


在美院读书的时候,去图书馆翻看画册,是用心学习的学生常做的事情。在图书馆面对诸多布满磨损,甚至散页的画册,海生又来了灵感。


像《十二生肖》系列一样,《藏书》系列也是用写实技法画出的立体书,封面、封底、书脊一应俱全,《巴洛克绘画》、《鲁本斯》、《达利》等煞有介事地排开十几本,不但照搬原画册封面,而且连图书编号的贴纸、长期翻阅造成的破损痕迹都画出来。


这有什么意思呢?不会画画的人还不太容易体会出其中的含意。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藏书—巴洛克绘画  布面油画  45 × 39.1 × 6.2cm  2015


观摩西方绘画名家名作,对学美术的人来说太重要了。但受条件限制,很难看到原作。在这个印刷技术发达的时代,我们都是靠看画册、看复制品来学习的。


可复制品和原件有多大的差距呢?


色彩的偏差是无法避免的。还有尺寸的缩小,想想看,米开朗其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画的天顶画,覆盖整个大堂的天花板,被压缩在一本画册里,气势会损失多少?印刷品平滑的表面,代替了原作凹凸的肌理变化,又会丧失掉多少感染力?


只有见过、摸过、吃过真实的苹果,才能理解苹果的照片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从没接触过苹果,仅从照片是无法体会真苹果的感觉的。看画也一样。可是,有多少美院学生见过真迹呢?不都是仅仅通过画册去想象、理解西方绘画的吗?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藏书—达利  布面油画   45 × 39 × 5cm    2015



前面《十二生肖》系列中的“猴子”、“老虎”是概念,是文字概念。画册其实也是概念,是视觉概念。“猴子”这个概念和活生生的猴子不是一回事,海生在封底编造出来的“帅气猴子”的故事,是“猴子”的概念,不是猴子本身。同理,画册和原件也不是一回事了。画册和原作相比,减少了许多东西,又改变了一些东西,并且会添加一些原作没有的东西。可是,没有几个人能明确意识到这些偏差,简单粗暴地把画册当成原作,把概念当成真实了。


我这一通文字解释可能把你绕进去了,有点难懂。那我们看看海生是如何用视觉语言来表达这种偏差的。


在海生看来,画册是对原作的一次复制,一次概念化,是假原作;而他的《藏书》系列是对画册的复制,对原作的再次复制,是假画册,是失真再失真。为了强化复制过程中的变形与添加,和原作相比,这个《藏书》系列的封面复制都有添油加醋的细微改动,比如卡拉瓦乔的《捧果篮的男孩》脸上多了一只苍蝇,丢勒的《自画像》换成海生自己的五官,弗洛伊德的女人体上多粘了一条胶带……你既可以用“大家来找茬”的娱乐心态看这组作品,也可以从哲学、符号学的角度,回味概念的复制、概念和其代表的实物不是一回事。



文化就是无数复制品的重叠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画册、印刷品是媒介,不要以为媒介只是如实传递信息的渠道,它还会改造信息。媒介即信息,它传递的信息会独立于信息源,形成新的世界观,这是加拿大作家麦克卢汉的名著《理解媒介》的基本观点。


你想想,当我们只能通过战争电影了解战争,通过电视转播和网络漫骂了解中国足球,通过韩剧了解别人的情感生活,通过课堂、课本了解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时候,我们看到、理解到的到底是什么?


海生用他复制再复制、改变再改变的《藏书》系列提醒我们,我们是在复制品的世界,而不是在原作面前学习绘画。其实,罗浮宫里存放的原作都不是原作,它们已经是复制品了,是对当时那个社会、那种心态情感的复制。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藏书系列


如此联想下去,细思极恐,还真不知道自己被多少层复制品包裹着,不知道离原作有多远,更不知道原作 —— 真实到底是什么了。


中国的《老子》里有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就隐含着这个意思吧:最真实的状态是说不出来的,能说出来的、用各种手段表达出来的,都不是原来的状态了。


我知道海生并没有系统学过哲学、符号学,但他的作品主题总是暗合符号学的观念,这应该是他对文化现象的敏感与悟性的体现吧。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在书和书之间,你有多大的联想力?


一本书就是一个观念、一个概念,又像是知识点。当一排书放在书架上时,我们就能看到知识点的排列。但这只是有形的部分,无形的部分是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书和书之间的间隔,意味着什么?


这问题没想过,有点无厘头啊!


谁会站在书架面前,看着两本书之间的缝隙问:“这里面有什么?”


海生琢磨书真有点走火入魔了,他发现这之间有东西 —— 有联想!


他有一件作品就是表现这个主题的。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伪小说-因为爱  布面油画   35 × 203cm   2018



像其他作品一样,这件作品乍一看也没什么稀奇:一层书架,上面摆了一排书,看看书名(再强调一遍,在海生的这些书籍系列作品中,文字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一定要读,但一定不要被这些文字局限),多是些爱情主题,又有些例外,我抄录部分如下:

 

《我爱你,你爱谁?》

《我的邻居》

《我的心属于你》

《她出轨了》

《胡萝卜爱上了鸡肉大包》

《幸福》

《一路上有你》

《他想着别人》

《修水管的男子》

《别回头,勇敢去爱》

《路见不平一声吼》

《异地恋人》

《你在这头,她却在那头》

《分手》

……

《新生儿》

……

《鬼知道》

……

《勇往直前》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伪小说-因为爱  局部



这又怎么了?不又是瞎编的一堆书名吗?是的。但你看着看着,不觉得可以把这些书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情感故事吗?

 

一暖男对一女汉子表白:《我爱你,你爱谁?》

对方给了个晴天霹雳:“不是你。”

“那是谁?”又一个霹雳:《我的邻居》

暖男不死心,深情地说:《我的心属于你》

女方冷漠:“爱属谁属谁,别烦我。我找他去玩咯。”

在男方痴迷的心中,她只要不和自己在一起,都是《她出轨了》

男方进入自嗨状态,在心中编织出一个《胡萝卜爱上了鸡肉大包》独特爱情故事,沉浸其中,这也是一种《幸福》啊!

男方幻想着与对方《一路上有你》,可女方呢?《他想着别人》。想谁呢?《修水管的男人》……

 

篇幅有限,我就编到这里了。你也许对我的联想不满意,“太老套了,能多点新意吗?”没问题,你重新编,让剧情反转再反转。


一本书的结束并不是联想的终点,你完全可以在书和书的缝隙间,加入自己的思想,把这一本本分开的书,编织出一幅更大的完整画面。这不就是电影编剧的本事吗?而文化不也是这样,在前人的基础上一层层叠加构建出来的吗?


海生还有一件《书橱 No.2》作品,画的书架背面,除了偶尔几本,大部分书都不是书名一侧,而是翻页一侧的书脊对着观众,有书名的书脊是实,无书名的书脊是虚,虚实相间视觉节奏感更强,虚无感更强,联想空间更大。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书橱 No.2  布面油画  150 × 150 cm  2016


在海生的作品里,书不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类通往真理的大门,像墙一般排开的书架,似乎也是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屏障—— 当然,这是广义的书,实指人类的知识、文明,像纱帐、浓雾一样包围着我们,隔绝了投向外面世界的目光,营造出一个由生肖、星座,由画册、艺术品,由我们狭隘的自由联想等等构成的小世界。


在佛教里,这叫“所知障”。


我们幸福或不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由书籍——  知识构建的文明世界里。


我的问题 不 在 于

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开幕: 2018.9.22  3:00pm

展期: 2018.9.22 - 10.31 

            10:00am-5:00pm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125 号 华艺廊

(2018.9.24中秋节、2018.10.1-7国庆节闭馆)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陈衔 | 肖海生:用警惕的眼光看书,眼光,陈衔,肖海生,海生,画册,十二生肖,书架,生肖,油画,藏书

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125号,邮编510100

125 Donghu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P.C.510100


www.hollysgallery.com

info@hollysgallery.com

+86 20 8730 6610


-----------------------------

                     官方微信:广州华艺廊

                         官方微博:@华艺廊

 豆瓣小站:华艺廊Holly's Gallery


           

长按二维码 添加关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